连云港四县哪个最发达?

赣榆

赣榆县简介赣榆县的地名最早出现在秦朝,当时已经是一个县了。历史上,数改其名,多从之。现为江苏省连云港市所辖县,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黄海路。电话区号:0518,邮政编码:222100,行政区划代码:320721,拼音:赣榆县。赣榆县驻地:青口镇中心坐标:北纬34° 50 ',东经119° 07 ',面积1408平方公里。2004年底,总人口1070900人,地处海州湾,地处黄海东岸,海岸线长62.5公里,北邻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最高点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圣地抗日山。旧石器时代,先民生活在赣榆。从西汉石天元年(公元1)到清代宣彤二年(公元1910)的1909年间,人口从2万多增加到36万多。汉至元人口西汉二年(公元2年),琅琊郡辖赣榆等51郡,共228960户,1079100人。南北朝宋大明八年(464),东海县辖赣榆等两县,2411户,13941人。唐天宝元年(742年),东海县辖怀仁等四县,共有28549户,184009人。元二十七年(1290),淮安道辖赣榆等12县,共91022户,547377人。明代赣榆人口增长缓慢,现有数据从景泰三年(1452)的7138户55484人到天启四年(165438)的6923户8165438人。从清朝到民国,清朝人口被忽略,从顺治元年的15221男,到宣彤二年总人口364989(1910)。民国时期,国家动荡不安。28年,侵华日军占领半个赣榆,人口无法统计。民国元年(1912)有462888人,民国三十三年(1949)有405656人。建国后有247730户,95101.6人,比1.949的人口数增加了1.09.35 %,年均增长1.82%。从1977开始,非农业人口比例增加。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7.1),全县有484243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7.1),全县有58872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7.1),全县有794893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7.1),全县有947520人;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还是未知数;截至2004年底,总人口为17.09万人。截至2004年底,现有的行政区划管辖65,438+08个城镇。青口镇92.80平方公里,人口165024。王哲镇面积72.30平方公里,人口51650。石桥73.43平方公里,人口60429人;金山镇70.00平方公里,人口47420人。黑林镇87.98平方公里,人口42766人。李庄镇61.30平方公里,人口34179。海头镇面积79.00平方公里,人口79739人。塔山镇84.98平方公里,人口65236人。甘马84.30平方公里,人口82820人;班庄镇90.48平方公里,人口55710。城头镇66.70平方公里,人口48511。门河镇面积48.54平方公里,人口35724人。城西镇面积45.27平方公里,人口45299人。欢墩镇79.00平方公里,人口38816。宋庄镇31.20平方公里,人口26260人;沙河131.56平方公里,人口114645;墩上镇47.44平方公里,人口37749人。罗阳镇面积37.33平方公里,人口35609人。这里的乡镇人口是2004年的统计数据。历史上建赣榆县,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夏商属东夷,周属莒,祝两国。秦有个叫赣榆的地名。汉代设赣榆县、竹岐县、黎城县,南北朝设怀仁县。正因为如此,金大定七年(1667)改称赣榆县,元、明、清、民国初年不变。民国34年(1945)改称朱婷县,1950改称赣榆县。基层政权,金元设在乡镇;智明4乡,15社,56里;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并入三十镇;宣彤二年(1910)并入8区,称市、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分8区,122镇,836省。民国初年31,乡村直属于区,全县设置为12区。建国初期,这种划分保持不变。1951五月,改为序号名区。1956年2月调整为8区1镇66乡。从1957年8月,区并入乡,到1958年4月,设置为24个乡,1个镇,389个农业合作社。同年9月,实政社合一,全县建成25个人民公社,152个生产大队,1160个生产队。1962年,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减少,全县设置29个人民公社,1个公社级水库管理处,715个生产大队,3016个生产队。1983年7月,人民公社全部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90全县有10个镇,19个乡,1个乡水库管理所,761个村民委员会,4个工区,8个居民委员会,3267个村民小组。90年代末,该乡逐渐改为镇。目前全县有18个镇,1个园艺场(沙河子园艺场),1个盐场(青口盐场),1个海洋经济开发区(江苏省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自然环境赣榆县位于中国一级构造单元秦岭褶皱系武当-大别隆起的一部分苏角隆起。境内地貌西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35米以上,最高364.4米;海州湾以东,海岸线长47公里,沿海海洋平原海拔0.5 ~ 3米。过渡地带为龙岗凹陷和河湖堆积平原。全县有山脉37条,山脊61条,河流18条,总面积1402.5平方公里。土壤为棕壤、砂质黑土、潮土和盐渍土,分属于4个大类、9个亚类、16个属、33个种。植被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端,以人工植被为主,天然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为辅。植物有169科,657属,1062种;动物16类,以水生动物和家养畜禽为主。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花岗岩、大理石、蛇纹石、瓷石、硅石、榴辉岩、黄沙、矿泉水储量丰富。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月-165438+10月)、冬季(12-2月)。夏季属于海洋性气候,冬季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全年多风,主要是东风。自然灾害、水灾、洪水、潮汐灾害、洪水、洪水29年至1964年期间,共发生灾害15年,概率60%,平均每次农田面积245200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情况有所改善。赣榆地区的涝灾多发生在夏季至日和酷暑之间。潮汐灾害潮汐灾害有三种:海水浸泡、潮汐倒灌、春潮登陆。赣榆县干旱,年均降水量小于蒸发量,降水集中造成大量径流流失,发生干旱的概率很大。地震6月17日(1668年7月25日),郯庐断裂带发生8.5级地震,震中距赣榆县城十余公里。赣榆县地震烈度为10,县城只有大成殿没有倒塌。之后发生了17次诱发地震,1975 ~ 1984次,发生了5次0.5 ~ 1.7级非诱发小震。历史上的赣榆在秦朝时就设县了。春秋时期,孔子在甲骨山与吕翔相遇。至今仍有孔子登船处、自贡读书台等遗迹。中国第一任驻日公使徐福在秦朝登上了一艘从赣榆到日本的船。演变赣榆郡夏前属九夷,属商(蛮夷)。西周时属居、朱,春秋时属居、谭。周镇定元年(前468),归岳。安二十三年(前379),岳迁吴后,为齐楚所争,但最强者有之。赣榆的地名始于秦朝(或称“赣巴”),当时建县,划归琅琊郡。汉代以前,境内有3郡,赣榆郡辖此储盐城,隶属琅琊郡。祝其县辖今古城,黎城县辖今黎城,两者同属东海县。平帝元元年(公元元年),取赣榆县二千户为侯马宫食邑,郡治迁禹州。新莽宫亡,国除地仍在郡,豫州仍治。汉武帝张元年(80)复东海。狄咸建安三年(198),撤销干巴县,黎城县升为县。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225),黎城县废为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08年),恢复赣榆郡治艾步城,与竹岐、黎城同属东海郡。东晋时期,郡县是南北争夺之地,归属不明。到了安帝五年(409),又恢复到金。南北朝初,它属于刘崧。太史公五年(469),郡北属魏,义堂书以南仍属。太史六年(470年),位于赣榆县的桥之境、河北两州。五三○年,梁肖武帝大同二年,怀仁县设在本县,南北划归青州。东魏孝景帝武定七年(549年)归魏,(夏果)、归义、怀仁三县属南青州唐毅郡。商县(夏果)和罗瑶2县隶属海州武陵县;赣榆(夏果)、安流、广饶、霞米四县隶属海州东海县。文帝三年(583),武陵、唐毅二县废,商县、罗瑶、归义、唐毅四县入怀仁县,隶海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建立新乐,怀仁、黎城、竹岐等九县划归海州,东海、青山、石城、赣榆等四县划归周桓。六年,省内新锐乐手如愿。八年,省祝,历城入怀仁,弃周桓,属郡入东海。唐末海州属兖州,昭宗光华二年(899年)划归南方。五代属于南唐,周世宗于958年进入周朝。宋代怀仁属海州,竹南东路。高宗建炎四年(1130),世宗大定七年(1167)将怀仁改为赣榆。袁改海州为海宁州,淮安路,属赣榆。明朝洪武元年(1368),海宁府改名海州,辖赣榆县,直隶转安府。清初,赣榆县划归江南省淮安府。世宗雍正二年(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赣榆划归。民国元年(1912),直隶府废,赣榆县属江苏省,民国二十三年,属东海署。民国28年,侵华日军在赣榆县成立傀儡政府,划归淮海特区(后改为省)。民国29年165438+10月30日,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划归山东省滨海机构。次年,65438+10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流亡,不久解体。民国33年65438+2月在新浦复建。65438+10月,民国34年,鲁山县位于赣榆、莒南、日照交界地区。9月,日本投降,伪县政府解体;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此后任县治;撤销鲁山县,恢复区建制。10月26日,赣榆县更名为朱婷县。民国36年2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迁至墩上镇,14年6月流亡新浦,10月7日解体。1950 10,滨海社更名为临猗社,朱婷县更名为赣榆,仍归其管辖。1953 1赣榆县划归江苏省划归徐州专区,3月划归连云港市1983。军事4.2.1周至清朝,赣榆地区军务地处中原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周至清朝时期,有18次大规模战役。4.2.2民国时期,军民国元年(1912),65438年10月8日,土匪占领赣榆城;民国18年夏,大刀会围攻大沙河镇。21年6月26日,土匪血洗樊家官庄;2003年4月2日,刘黑七匪军洗劫赣榆城。民国24年7月,江苏、山东两省保安部队镇压土匪民国26年(1937)至29年。民国二十九年,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华赣榆的日军飞机和路军。二十九年,的反共政权被董推翻。中国领导的八路军第15师教导第2旅于30年至365438+发起清口战役。发动五次抗日伪军“治安强化运动”民国32年肖莎东海战争民国32年165438+10月初,沿海军区发起赣榆战役,取得辉煌胜利,第二天刊登在《延安日报》头版。抗日伪军在民国28年被“篡改”和“突袭”。山东人民解放军第二师和独立第三旅发动全面反攻,著名人物许守将倪长喜在赣榆县全境被解放。4.4.1历史教育:赣榆县怀仁书院重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光绪二十五年(1899)改为县高堂、赣榆县宣庆书院、清道光二十六年(2009)光绪二十五年(1899)改为县小学主要幼儿园有:赣榆县实验幼儿园,原名赣榆县直属机关幼儿园(65438)。2001之后,分园陆续成立。现拥有赣榆县海头镇中心幼儿园(1976)、赣榆县财贸幼儿园(1979)三个校区。位于青口镇4.4.2.2小学的主要小学有:赣榆县实验小学创建于37年,原名青口镇龙家巷小学。1950,变更为青口镇西门里小学;1953,并入青口小学两部分;1959年改为赣榆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2年停办的赣榆师范学校改为青口公社北门外小学,1972年改为赣榆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82年改为赣榆实验小学,位于文化路。它在2000年左右进行了扩建,合并了附近的青口第二中学。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当时称青口镇政府小学。民国2年更名为青口区第一国民学校,后数次更名,抗战胜利后改为青口镇中心小学。【【赣榆县甘马中心小学】清光绪二十五年成立,校址在怀仁书院,前身为赣榆县政府高中堂。4.4.2.3中学主要中学有: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成立于12年,原名赣榆县初级中学,校址在市内怀仁学院(今赣马),16年停办,27年复办。1952,县人民政府在青口镇改建赣榆县初级中学。1958增加一个高中班,更名为赣榆县中学,位于黄海路。2000年,高中初中分开。初级中学名为赣榆县实验中学,位于原址。高级中学叫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在环城北路建立了新校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是国家示范性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简称“省赣中”。至2006年,在高考人数、上线率、高水平人数、科目优秀率、综合评价等方面连续八年连云港第一,实现了“八连冠”。在全省有相当的影响力。江西赣榆高级中学网站赣榆县实验中学赣榆县实验中学自分立后一直位于原址,历史从2000年算起。2002年,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包括实验中学在内的很多优秀学校被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赣榆县实验中学原址用于建立赣榆县外国语学校,赣榆县实验中学改为黄海路偏远校区。2004年,赣榆县四所出售学校的教师开始罢工,持续了三天,原因是私立学校损害了他们的养老等利益。省领导指示,除外国语学校外,所有“私立”学校都要收归国有。赣榆实验中学中考成绩稳定,逐渐成为全县最好的初中。赣榆县外国语学校,赣榆县民办学校,目前略逊于实验中学,有下滑趋势。赣榆县城投高级中学赣榆县李庄高级中学4.4.2.4其他教育赣榆县职业技术学校赣榆县商业学校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赣榆县分校等旅游海州湾旅游度假区被誉为“江苏北戴河”抗日山地革命教育基地特产板栗花生山楂对虾紫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