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教科书,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首都在阳城。那么今天的羊城在哪里?
5000多年来,大禹治水的成就和夏朝的卓越贡献,受到各族人民的尊敬和赞扬。大禹治水精神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得到了历代王朝的充分肯定。杜尧平阳(今临汾)、蒲坂、舜都(今永济市)、杜愚安义(今禹王城,今夏)是众所周知的史实。然而,近年来,一些人想篡改杜愚的历史,说大禹的首都是河南阳城,否认杜愚是安义。在一些教科书和新的历史读物中,河南阳城被宣传为大禹的都城,河南禹州被宣传为大禹的都城。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网友各抒己见,在电脑上争论不休。作为王宇乡的文化站长和禹王城遗址的文化保护者,我从事于霞文化已经30多年了。我认为:夏朝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别说我们今天重视,历代作家都很重视,做了全面、准确、公正的记录。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篡改它,否定它。历史记录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每个朝代都有写史的队伍,负责收集整理史料。黄帝时代的史学家仓颉是中国最早的史学家,夏朝肯定有一些写史的官员。
首先,从历史文献看杜愚安邑的真实性。战国时期的商虞书公篇。夏朝的历史被详细而全面地记录了下来。《上虞书公篇》载:尧浩曰,于波。这位官员说,这很常见。统领博伊州,巡行十二部。姚崩了,余服了三年,日夜哭泣。舜被姚禅接受,推荐大禹改官职为司徒内府。五十年后,它崩溃了。禅位于虞,哀三年。身体枯槁,两眼漆黑,让位于商贾,退守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众民不附。商人们都追求于的地位,于是于不得不实践皇帝的地位,建都安邑。《战国史书》距离夏朝不止一个朝代,是中国早期的历史文献。我们应该相信它的准确性、公正性和真实性。东周五霸之首齐桓公在封泰山时与宰孔的谈话中说:“禹的都城是安邑,商朝的都城是虞察,周朝的都城是丰沛。泰山梁父远赴京师,故仍封为禅。屠孔子,你以为可以,谁敢说?”齐桓公说杜愚安逸不能说是空穴来风。春秋时期,晋国把安邑分封给诸侯魏司。魏在夏遗址上建立魏国,扩大了夏朝的城市范围,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写道:“禹是华夏民族的首领,定都安邑,故称华夏。”又载:“于兴起于冀州”,“于凿龙门”。安义在古代属于冀州,龙门在黄河靠近杜愚的狭窄地带,大禹治水始于此。我们相信他关于杜愚首府安邑的记录是真实可靠的。北宋著名人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魏文侯与吴起》一文中写道:“夏杰居左临江,右临太华,一阙在南,羊肠在北,修德无情,放汤。”司马光记载的夏杰的住处是杜愚安义,左边是河南济源县,右边是陕西华山,南边是河南洛阳,北边是陕西壶关县。河南哪里能找到这样的职位?我们认为司马光的记载是准确的。《辞源》是中国近代的一部权威词典。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编,1979年第六次出版。它由许多学者和专家修订和编纂,其内容侧重于追根溯源。第一卷0645页记载:都城安邑,为虞所建,今夏置县北。我还记得楚国大夫屈原在《九章丧》中写道:“不知夏为丘,哪为东门?”这与禹王城遗址的地貌完全一致。还记得吗,从关西到,万物生长,而爱魏,也就是所谓的夏。秦晋在咸阳(秦都)和侯马(金盾)之间,恰好是禹王城的遗址,与司马光记载的夏杰住所完全一致。这绝不是巧合,而是历史事实。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同治鉴》和近代的《辞源》中可以看出,虞就是古代的安邑和今天的城。
其次,根据铭文的记载,铭文是中国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一些重要事件都是以这种形式记录的。大禹的功绩和夏朝的历史都记载在铭文中。《重建明大禹庙碑》载:明帝三代居河东,故平阳为尧都,蒲坂为舜都,安邑为禹都。《后汉甘祐元年重修寺碑》载:“此处曾为寺观古都绍隆旧址,历代寺观尽毁。”也就是说,大禹寺是在夏都原址上修建的,而且已经更换了很长时间。《元十四年重建夏县大禹庙碑》载:盖盛德永拜,庙激励人心,缘起犹在。过去的唐瑜世界,水是流动的,人是无底的,天下少有国家。大禹出而治之,而后九州太平,五行顺畅,民生披于禅定,绵延数四千年。所谓德应拜,与天地同无限。安义是的故都,对余来说尤为重要。魏东分夏县后,该市的市场仍然存在。《明·平阳府志·文艺》夏县于淼纪:夏台在其中,为市故里。是第一个把它撬出来的地方,它住在夏的老市场,是夏的遗民。也就是说,夏台就是青台,上面建有禹庙,也是京城的会址。在大禹治水之前,人们住在于霞的废墟上。《清道光十二年永吉县重建王宇庙碑》载:古有帝王庙祀,建都者,为李龙所尊,惟卑而有成,庙在安邑,礼也。《重修清夏县大禹庙碑》载:清台是禹治水时,屠山石望夫之地。在禹故都皇城,上面的铭文记载了大禹的铭文,证明汉、元、明、清四朝安邑(禹王城)都是大禹的都城。如果你想改变杜愚的历史,千年石碑是不会同意的。
再次,从杜愚周边的地名来看,每个朝代的兴衰都会留下很多当地的传奇和传说,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地名。禹王城遗址是当年夏朝的都城。虽然它被魏国和河东郡的建筑所掩埋,但地下文化水平达到2-4米,是研究杜愚历史的宝库。于飞土山石王府台在皇城的东南角。天文学家陈尊贵认为:清泰是夏朝专门观测天象的地方。涂山石经常站在绿台上盼望丈夫归来,所以后人把绿台叫做涂山石王府台。在遗址以西十五里处,有一个“方杰台”。在张庄村的明条岗上,当地人称之为界王台。这里是夏朝的古道要塞,是杜愚的门户,是明条港的制高点,也是夏杰指挥战争的地方。传说商汤打败了夏杰,将夏杰流放到这里。《清康熙四十六年夏县志》记载,让阶台为商汤败地,城民祭汤,建尧舜禹四圣祠。这与司马迁《史记》中“颉利兵败而亡”的记载完全一致。在遗址的北部,有夏后氏墓,有80多座墓,现存的有32座。《夏县志》记载陵在赤霞王村,毓陵在浙江绍兴会稽山,毓葬在河南开封府太康县。除了第二个皇帝,所有的坟墓从头到尾都埋在高山上。每个朝代都有陵墓,赤霞王村就是夏朝的陵墓。禹王城遗址中还有与夏朝有关的地方,如铸鼎之地、酒池之地、比武校场、大小官道、京城神祠、金殿之地、瑶台、梁云河、鸡鸣关、门、点将台、金水桥、圣吉门等,可以证明安邑(禹王城)是大禹的都城。
从以上的历史文献、建庙时间的铭文、遗址周边地名的记载,证明大禹的都城是古代的安邑城(禹王城),这是千真万确的。毫无疑问,可以说杜愚首都安义的历史是无可辩驳的,没有人能够改变它。至于河南的阳城、禹州,只是大禹治水、征服三苗的地方,属于于霞文化,但绝不是大禹建都的地方。夏朝的历史悠久厚重,博大精深,不是谁想编就能编的。就算你当时有编辑权,也不可能长久,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因为不真实。每个朝代的历史都经过专门编辑,都有定论。如果我们都随便编辑,中国的历史岂不是一塌糊涂?学历史有什么用?你为什么不随便编呢?了解杜愚文化的历史,学习杜愚文化,对我们民族,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有益的,不允许任何人随便编造和更改,误导年轻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