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陆内会聚-走滑造山阶段与花岗岩侵入有关的铜铅锌金银成矿系列

(1)成矿亚系列的确定

与本区陆内会聚-剪切走滑造山作用引起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有关的新生代成矿作用包括盐源西范坪和木里铺地斑岩型铜(钼)-金矿床、藏东火山-岩浆弧带江达玉龙斑岩型铜(铁)-钼-金矿床、鲜水河大型平移剪切带和者多山。由于它们不同的地质和构造环境以及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类型,它们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三个亚系列:

1)与盐源-木里前陆逆冲推覆带富碱斑岩岩浆后期-后期差异交代作用有关的Cu(Mo)-Au(Ag)成矿亚系列。

2)与折多山平移剪切花岗岩有关的锡-铅-锌-银成矿亚系列。

3)与藏东火山-岩浆弧富碱斑岩岩浆后期-后期差异交代作用有关的Cu(Fe)-Mo-Au成矿亚系列。

(2)与盐源-木里前陆逆冲推覆带富碱斑岩岩浆后期-后期差异交代作用有关的Cu(Mo)-Au(Ag)成矿亚系列。

1.成矿地质背景

木里-盐源-丽江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的小金河-丽江断裂与清河-澄海断裂之间的木里-盐源地区,以及云南宁蒗-宾川地区,富碱斑岩呈带状成群产出。它们形成于新生代陆内汇聚造山阶段,是壳幔和熔岩浆相互作用的产物。岩石组合以应时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和正长斑岩为代表。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元素特征表明与玉龙斑岩带相似(罗耀南等,1998)。铜(钼)、金和银的矿化一般可见。矿化具有特异性,矿化和矿床类型受斑岩的岩性(岩石类型、酸碱度)和斑岩群的构造背景控制。

2.西范坪斑岩铜矿

该矿床位于四川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的桃子乡西番坪和莫凡村,面积约40km2。该地区海拔高度为2510~3430m ~ 3430m。

该矿床由四川省地矿局攀西地质队于1994发现,并于1996 ~ 1997转入普查。

矿区地质构造位于木里-盐源-丽江逆冲推覆带的前缘,隐伏的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相交,轴向接近SN-向穹窿背斜的南倾端。遥感解译结果表明,该区环状图像相互联系,推测是一种隐伏的新生代火山机构。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在东西、北北西向或北西向、北北东向和南北向存在四组断层,导致岩体中出现密集的网状裂隙。

本区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组玄武岩和乐平组砂砾岩、下三叠统包青天组碎屑岩和中三叠统唐嫣组红色砂砾岩。矿区发育的近南北向穹状背斜构造的南部,斑岩体成群产出,现已圈出100多条斑岩体,最大的有1.5km2(如56号岩体),一般约0.3km2..斑岩形态复杂,多呈岩株、枝脉、岩脉状,与围岩界限清楚,多呈锯齿状接触。岩体边缘有宽数百米至1km的角岩带。斑岩的岩性以黑云母二长斑岩为主,一般在主岩体(56号岩体)周围呈放射状分布有小岩体。其中,已发现主岩体西侧40号和东侧58号、68号、80号、88号蚀变强烈,出现铜脉(图9-10)。

岩体的49Ar-39Ar年龄为49.6Ma(沈伟洲等,1996),K-Ar年龄为45Ma,与云南宁蒗萝卜斑岩群的Rb-Sr年龄相近(罗耀南等,1998),应属新生代产物。岩石化学和稀土微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斑岩属于富碱同熔花岗岩,成岩物质来源较深,以变质火山岩为主,并有幔源物质加入。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黑云母、钾长石、褐铁矿、高岭土、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等。蚀变分带清晰,从岩体内部到围岩的顺序为云母+钾长石→应时+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一般黄铁矿化发育区矿化良好,角岩带细脉中产出的黄铁矿往往成为铜、金、银等成矿元素的载体。矿化蚀变带已被氧化成“烧皮”景观,成为地表找矿易于识别的标志。

矿区内已发现5个应时二长斑岩体。80号黑云应时二长斑岩主体(大坪矿段)蚀变普遍强烈,分带明显。岩体中心为应时绢云母化带,两侧为蓝色岩石。接触带矿化良好,内外接触带均有细脉浸染状矿化,呈上金下铜趋势。潘庆蚀变斑岩体及围岩中有一定规模的矿脉或矿体。已控制两层矿体,上层厚22.1 ~ 73.3米,下层厚8.2 ~ 9.3米,一般含铜0.45% ~ 0.93%,伴生金0.011% ~ 0.014%。

矿石构造为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和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物组合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天蓝色、黄铁矿、锌铜矿、黄铜矿和孔雀石;非金属矿物主要有:斜长石、斜长石、应时黑云母和角闪石。

矿床的成矿阶段有:热液阶段(气体-高温阶段、高温-中热液阶段、中低温热液阶段)和表生阶段。

矿床流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含少量天水;硫成分显示硫源单一,有岩浆成因;铅源岩浆;成矿热液均一温度为350 ~ 586℃,盐度为39.70% ~ 66.5%,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属于浅成高温热液矿床。

图9-10盐源西范坪58、68、80、88号岩石物化探成果

1—中三叠统唐嫣组灰绿色粉砂岩;2-下三叠统包青天组含铜矿石的紫红色粉砂岩;乐平组3-二叠系灰绿色粉砂岩夹煤系;4-应时二长斑岩;5-潘庆岩角岩;6-正常故障;7-性质不明的故障;8—测量和推断的地质边界;9—斑岩体及其数量;10-森林公路;11 ——勘探槽位和编号;12—原生晕化探剖面及位置;13—地球物理剖面位置和编号;14 ——地气剖面的位置和编号;15-地球物理异常号;16-钻孔和编号;17-设计钻孔和编号;18 ——地气异常范围、原生晕和物探

根据普查对80号、58号、68号含矿岩体的估算,规模可达中等以上。通过电法、X射线荧光、地气和原生晕测量,发现了一条长65,438+0,860米,宽200 ~ 600米的综合异常带,反映了深部矿化体的存在(图9-65,438+00)。根据65,438+0 ∶ 65,438+0,000土壤化探成果,除已发现的大坪矿床外,中部的马跃和马角石,东部和西北部还有铜、钼、金、银、铅异常组,在异常重叠区发现了成矿线索。

(3)与折多山平移剪切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的钨锡铅锌银成矿亚系列。

1.成矿地质背景

康定折多山-贡嘎山地区鲜水河大型平移剪切带形成的陆壳重熔花岗岩由北西向转为南北向。花岗岩的围岩主要是三叠纪浅变质碎屑岩。鲜水河大型平移剪切带内存在大量不同层次的构造岩。岩体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属于高钾钙碱系列和熔壳(S型)造山后花岗岩。岩体(锆石U-Pb、全岩或单矿物Rb-Sr)的同位素年龄为15 ~ 9.9 Ma(许志琴等,1992)。

平移剪切热变质作用引起的中酸性岩浆岩侵入及其后期热液活动,为本区接触交代-热液铁、铜、铅、银、钨、锡等矿产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如菜子坡小型铁铜矿、道孚农格山大型银多金属矿、康定色哈拉小型钨锡矿、道孚银厂沟铅锌矿、荣格铅锌矿、康定塔子沟铅锌矿等。形成了与陆壳重熔花岗岩浆侵入和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的铁、铜、铅、锌、钨、锡、银成矿亚系列。

表9-3折多山地区与新生代花岗岩侵入有关的矿(矿)点特征汇总

2.农格山银铅锌矿床

弄阁山银铅锌矿床位于四川省大悟、丹巴、康定三县交界处,隶属于大悟八美区协德乡。该地区海拔3400~5820米

该矿是群众(1958)报矿勘查后发现的。1958至1960,四川省地矿局甘孜队进行地表评价。在1980 ~ 1982期间,四川省地质矿产局402队对该矿床进行了初步勘查,并提交了《道孚县农阁山银铅锌矿初步勘查报告》。2004年至2005年,四川省甘孜州雅帝德矿山建设有限公司分别委托四川省地矿局403队和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3队对该矿床进行了勘探和补充,并提交了《四川省道孚县农格山矿区铅锌矿详查报告》,该报告估计铅+锌资源总量较大,伴生银储量为中小型。

矿床位于鲜水河大型左旋走滑剪切带由北西向向南北向的转折部位。以折多山为代表的花岗岩以巨大的岩基侵入中三叠统杂谷脑组,受鲜水河断裂带控制,呈北北西向展布。

岩体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发育大量不同层次的构造岩。岩体属于高钾钙碱系列、同碰撞熔壳花岗岩(S型花岗岩)和造山后花岗岩,属于新生代(14 ~ 100 Ma)陆内“平移”剪切花岗岩(许志琴等,1992)。矿石白云母的39Ar-40Ar同位素年龄为65438±02Ma(王,等,2005)。

矿区中三叠统西康群杂谷脑组岩性主要为复理石碎屑岩。经过区域变质、热变质和接触变质作用,现为钙质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片岩、绢云母片岩、条带状含透辉石大理岩和透辉石角闪石。

图9-11道孚农格山铅锌银矿区地质图

矿床产于折多山花岗岩体北部的断块性质分支中(图9-11)。其中,分支岩体沿北西向鲜水河断裂带分布,经历了多期韧性、韧脆、脆性的动态热变形变质作用,成为花岗质碎裂岩、糜棱岩等构造岩,其影响范围长近20公里,宽2 ~ 6公里。

矿区分为东、西两个地带:

西部矿带(圈定工业矿体,编号为ⅰ):矿体产于蚀变碎裂花岗质构造角砾岩中,与断层明显相关。受NW-W向断层(F1)及其派生的次级断层和裂隙节理控制,矿体与围岩边界清晰,平均厚度27.27m,延伸深度300m以上,矿体整体形态。

东矿带:两个矿体,命名为No。II和No。三、已圈定在花岗岩外接触带的角岩中。它们位于岩体与中三叠统杂谷脑组的接触带,受围岩岩性控制,矿体多呈扁豆状,有分枝现象。其中,2号矿体的容矿岩石为半透明带状大理岩,矿体长度为480米,平均厚度为5.69米,延伸长度超过140米,铅的平均品位为0.94%,锌的平均品位为0.57%。一号的主岩。ⅲ号矿体为绢云母石英片岩,长200米,平均出露宽度24米,平均矿石品位铅0.97%,锌0.45%。

矿石类型复杂,常见的有四种矿石类型:稀疏浸染状矿石、密集浸染状矿石、网状(细)脉状矿石和密集(角砾岩)状矿石。地表附近有氧化矿,下方有原生矿,矿化分带不明显。它们一般具有交代残余、连合、镶嵌构造,有些地方可见变形形成的片状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密集浸染状构造、网状细脉、细脉、角砾岩构造。矿物组成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及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等。,褐铁矿也广泛见于地表;非金属矿物主要有钾长石和应时,还有少量的斜长石、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和方解石。硫化物氧化在表面形成的“铁帽子”非常醒目,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之一。

常见的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黑云母、高岭土和碳酸盐化。围岩蚀变呈带状,内部岩体为云母化、绿泥石化。沿岩石原生裂隙发育云英岩化和硅化;角岩中有绿泥石化、黑云母、透辉石、绿帘石、斜长石、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岩体、花岗岩和矿体中不同程度地发育糜棱岩化。

根据罗洪书的研究(1987),矿床中方铅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 Pb/204 Pb = 18.30 ~ 18.36,207pb/204pb = 15.56 ~。208pb/204pb = 38.54 ~ 38.71,为正常铅,而花岗岩中长石的铅同位素为206 Pb/204 Pb = 18.67 ~ 18.70,207pb/204pb = 15.65 ~。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王等,2002): δ 34s = 0.8 ‰ ~ 3.8 ‰,属于深部幔源硫。爆裂温度为200 ~ 240℃,表明矿床成因为深部构造-热液成因。

在农格山矿床外围,土壤地球化学勘查圈出6个以铅、锌为主的综合异常,面积0.25~7.5 km2。铅、锌、银、铜异常具有明显的* * *组合关系。异常分带明显,集中中心明显。异常呈NW-SE向椭圆形或串珠状分布,其中2个与已知矿体一致,其余4个异常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近日,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3总队对弄阁山银铅锌金矿床进行了详细调查,估算1号矿体(332+333+334)铅锌总资源量为629283吨,伴生银334吨。规模达到了很大的规模。但3号线以北、10线以南及矿体深部尚未完成勘探找底工程控制,说明1号矿体及其两侧延伸尚未指出,仍有较大找矿潜力。此外,2号和3号矿体资源储量尚未估算,但已在2号和3号矿体中发现低品位矿体,通过持续的工程控制,有希望找到工业矿体,扩大矿区资源前景。

(4)将藏东地区的陆内走滑拉分为与富碱斑岩岩浆后期-后期差异交代作用有关的Cu(Fe)-Mo-Au成矿亚系列。

主要是铜、铁、钼、金等与第三纪浅成-超浅成花岗岩体有关的矿产,沿恒星错-玉龙-马兰洞-各工弄-马牧普一线断续分布,现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资源基地,因其主体已不在四川,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故不在此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