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隶书、行书、楷书、野草的书法特点是什么?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大致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五种。

(1)篆书:小篆之前有大篆。早在60多年前,刻在陶器上的符号和描绘物体的图画就有了文字的雏形,然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了象形文字(图画)。三千年前的商代刻在龟甲骨上的文字,也就是“甲骨文”书法,细而直。

从出土的甲骨文、玉片、陶片,可以窥见当时毛笔书写的特点。商周时期铸在钟、鼎、钱、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越来越工整,字形丰富多样,春秋战国时期刻在石苇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了六种外国文字,简化了统一字体,后被称为“小篆”。字体略长工整,笔画圆润美观。

(2)隶书:相传隶书是不在秦朝狱中的程邈所编。通过去繁就简,字体变圆变方,笔画改为直。把“连笔”改成“破笔”,把线条改成笔画,就更容易写了。这种文字在“官”(下层官职的小官)中流行,所以被称为隶书。到了汉代,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构扁平、整齐、精美。到了东汉,撇压等点画被美化为向上挑衅,程度不同,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感,风格多样,大大提高了艺术欣赏价值。

(3)楷书:楷书又称“隶书”、“真迹”,由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体由平改为方,笔画简化,横平竖直,特点是规则工整。因此被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盛于唐代。

(4)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速书写。据说始于汉代,没有楷书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稿。楷书或接近楷书的行书称为“行书”,草书或接近草书的称为“行书”。

(5)草书:草书是一种将文字按一定规则用点连接起来的草书。结构简单,边借边用,不随意乱涂乱画。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曹彰和曹操。曹彰是一种简单快速的隶书书写风格,每个字都是独立的,没有联系。曹操是楷书的一种快速书写风格,点画飞扬,上下部分之间的笔画痕迹往往有牵连。

几个楷体代表:

颜书法鼻祖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书法苍劲浑厚,开创了中国书法的新风格。

起源于古代李的楷书,以二王体和六朝北派书风为基础。它们结构独特,独具匠心,权威性强,影响力深入社会,是学书的标配。考察楷书特点,用笔刚劲有力,笔画工整工整,结构开朗健康。他的楷书碑刻代表作有《九成宫礼泉铭》、《花都寺碑》等。

刘公权,字正腔圆,从小好学,十二岁就能作文。中晚唐时,他取各家之长,继承颜真卿书法,创制“柳体”,故称“颜古”。

赵孟頫是元初颇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传》记载:“孟頫书法书法皆天下第一,故以书为天下题”。好评。据学者宋濂介绍,赵书法早年学《八识》零陵书,中年学《钟繇与仙》,晚年学书。此外,他还游览了元魏时期的丁琪媛碑、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这是前人的一大成就。

余士南楷书,飘逸灵秀,承袭了智勇禅师的遗风,是王派的嫡系。虽发源于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郁气韵一扫魏晋书风的懦弱。他的楷书代表作是《孔庙碑》。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而强著称。他虽是右军始祖,却能赢得其神韵。它的字体结构看似很奔放,却能巧妙地调和清静的风格,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局面。其楷书的代表作是《雁塔圣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