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的历史

两伊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湾战争是参战国家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多、投入武器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发展空前激烈和极其迅速、双方伤亡极其广泛的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虽然这场战斗只持续了43天,但它提供了许多现代局部战争的新鲜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大量高技术武器系统的作战运用所展示的“军事技术革命”,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理论界的关注,引发了人们以新的思维方式探索现代局部战争的理论、指导规律和作战方法。海湾战争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窥视孔。

两伊战争

这场战争是由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企图完全控制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引起的,阿拉伯河是两国重要的石油出口通道。美国向萨达姆提供军火,支持他对这一争议地区发动进攻,企图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进攻当时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也担心伊朗1979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会扩散到周边地区。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个因素是两国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领导他。

两伊战争中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然而,由于最近伊朗革命的成功,这方面的尝试仍然非常有限。对于萨达姆来说,他执政时间不长,正在试图让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美制装备和零部件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事实力。此外,伊朗在阿拉伯河地区的防御也非常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抓住机会,以伊朗支持的针对时任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暗杀企图为借口,发动了袭击。

伊拉克和伊朗的领土争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外,两国长期存在民族矛盾和宗教分歧,都想主导海湾地区。所以双方关系一直紧张,边境小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驱逐了居住在伊拉克的霍梅尼。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煽动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朗(伊朗)与美国断交之机,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出口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对伊朗战争。

伊拉克战争简介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美国因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一场全面战争,四个国家参战。有批评者认为可以视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但具体分析表明不能称之为“海湾二战”。原因如下:

海湾战争的主战场不在伊拉克。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得到联合国的授权。伊拉克战争中,联合国多次拒绝通过美国参战的决议,美国却绕过联合国,直接发动了战争。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是非法的。关于这种程度的问题,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向伊拉克宣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加了这次联合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向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联合部队由65438+20万美军、45000英军、2000澳军和200波兰军组成,此外还有约50000名伊拉克叛军。他们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并得到了海湾地区大量空基和海基航空兵的支援。

美国第3步兵师在101空中突击师和美国第82空降师的部分部队的伴随下,从科威特西北部的沙漠向巴格达推进。另一方面,在伊拉克东南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和英国远征军(包括第四、第七装甲旅和几个陆战队员组成的第一装甲师)展开钳形攻势,打开伊拉克的海上通道。战后两周,美军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173空降旅和特种部队,与当地库尔德武装结盟。然而,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美国期望投入北部的第四步兵师未能参加那里的战斗。

经过两周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断水断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在伊拉克各地时有发生。许多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向伊拉克运送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从联军控制的乌姆卡斯尔进入伊拉克,其中一些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约三周后,美军成功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未遭遇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突然失踪,下落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相继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抢劫事件频发,城市秩序陷入混乱。巴格达博物馆被洗劫一空,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失踪,各地大量的古代遗迹在战争中被毁。一些伊拉克人批评美军没有努力维护巴格达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