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保护措施?
▲历经千年,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和彩绘壁画在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5世纪后,嘉峪关被明朝关闭,敦煌成为不毛之地。莫高窟荒废,人迹罕至,很少有人维护。19世纪末,道士王来到莫高窟。他把信徒给的钱存起来,按照自己对道教的理解,开始重建和改造莫高窟。他做的第一步是清除底部洞穴中堆积的沙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人在清理16窟洞内积沙时,意外发现了藏经洞(现编号为17窟)。但敦煌当地的富绅并不知道洞内这些古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朝也未能妥善保护,导致藏经洞内的大量敦煌遗书和文物被外国探险队捆绑运走。被掠夺的部分散落在世界各地,被运到北京的史静图书馆。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像也遭到洗劫和破坏。2004年至2005年,俄罗斯欧登堡率领调查队前往敦煌和莫高窟,不仅收集了大量敦煌手稿,还带走了第263份敦煌手稿。数百名在苏俄内战中失败的白匪军逃到了莫高窟。他们随意涂写壁画,在窑洞里烧炕做饭,导致大量壁画被火烧熏。1924年,美国沃纳到莫高窟盗窃大面积壁画,带走彩塑。敦煌文献被盗是中国现代学术和文化史上最大的损失之一。中国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艺术家逐渐增加了对敦煌的访问。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宣传,敦煌莫高窟在文化界的知名度逐渐提高。2008+0944年,敦煌艺术研究院成立,承担了保护石窟不被临摹和研究敦煌壁画的责任。2008+0951,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8月,敦煌研究院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建成立。1986年2月,敦煌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同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 * *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几次重大的紧急修缮,改善了莫高窟的危机状况,危岩加固缓解了崖壁和洞窟坍塌的危险,确保了洞窟群的安全;抢救加固大面积脱落的壁画近600平方米;对部分烟熏壁画进行了壁画清洗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一千多年对壁画的诊断,精美的敦煌壁画出现了许多病害,如酥碱、空鼓、指甲剥落等。每个洞穴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壁画的变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毫无疑问还会继续甚至加速。当人们在保护它的时候,他们不会停止。壁画的很多问题是肉眼看不到的。比如壁画中的盐,水蒸气渗入后会溶解,然后重新结晶,对壁画造成损害。壁画画在一层用碎麦秸和细麻刀做成的泥皮上。泥皮直接贴在岩石上,泥上打磨了一层薄如蛋壳的白石灰。敦煌历经千年,壁画逐渐与岩石分离。壁画和岩石之间形成一条缝隙。如果发生地震,壁画很容易脱落,从而堵塞洞穴。镂空的问题可能是壁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科学家在处理壁画之前要做很多工作,也就是修复。首先,他们应该从资料收集、调查、价值评估和壁画现状入手,采用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壁画病害的成因、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的地质、水文、空气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据专家分析,引起壁画病害最活跃的因素是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大气降水导致洞穴内空气湿度急剧增加;二是大气降水沿岩石的裂缝或软弱层渗入洞穴;第三,园林灌溉水渗入洞穴前的洞穴。另外壁画地面层(草泥层加石灰)。敦煌位于沙漠的腹部,所以沙尘暴也是危及壁画的关键。根据成因,科学家们制定了敦煌壁画的保护方案和措施,包括风沙治理;准确查明水的来源,找出水汽运动规律,防止水破坏壁画;改变洞前花园的灌溉方式,变漫灌为渗灌,减少水分渗透;洞前设置防水墙,防止水渗入洞内;制作密封门阻挡空气对流,下雨时立即关闭,防止潮湿空气进入,晴天打开洞门,加快洞内空气流通和湿气排出;对空鼓壁画进行灌浆材料及工艺筛选试验,对酥碱甲壁画进行修补材料及工艺筛选试验,以保持壁画的稳定性等。制止沙尘暴的危害,应该是敦煌保护中最持久、最沉重的话题。经过几年的监测和计算,科学家们终于掌握了风的踪迹,并绘制了沙尘暴方向的分布图。沙尘暴主力的必经之路鸣沙山脚下,建起了由五种沙生植物组成的防护带。在保护带的背后,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架设了一张A型尼龙网。这张绵延数千米的地网,既能在主风向挡沙,又能在次风向导沙。据测定,它每年能挡住洞区75%的积沙。壁画的人工检查位于莫高窟底部的第85窟。这里的壁画集中了敦煌壁画的各种病症。现在山洞里都是红色的脚手架,所有脚手架的连接处都用塑料布包裹着,地上铺着厚厚的黑色橡胶垫。这是为了防止行走的震动对壁画造成的损伤。“鼓包”症的治疗:戴着白手套的工作人员用手敲击墙壁,通过声音判断壁画是否鼓包,背面是否有洞。然后在图上标出鼓包部位和区域进行修复。研究人员试验了各种高科技方法来检测壁画的凸出部分,但后来发现用手敲击是最准确、最简单的方法。在对壁画进行注射检测凸出的壁画后,工作人员换上浅蓝色的橡胶手套,在凸出的部分打一个小洞,对壁画进行注射。为什么要注入敦煌壁画?你在玩什么“毒品”?所谓注射,就是用注射器将粘合剂注入壁画中,将有脱落危险的壁画牢牢地粘在墙上。打针的时候,工人们要用棉球卷起来压牢,再用纸巾吸住。不要小看打针,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长期的训练。用棉球卷壁画时,用力过轻不起作用,用力过猛就会把壁画粘住。或者压碎颜料层。注射壁画用的粘合剂不是一般的粘合剂。是敦煌研究院经过多年反复对比实验研制出来的。这种粘合剂看起来像泥浆。为了制备这种泥料,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分析了壁画、洞窟背后乃至敦煌周边的水土成分和气候变化,花了两年时间,制备了80多种泥料。最后发现没有。81泥浆最适合灌浆,已被广泛应用。专家为了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减轻泥浆的重量,在这种泥浆中加入了蛋清。壁画灌浆后,用木板将特制的白色吸水垫固定在壁画上,吸收水分。这个吸水垫也是特制的。测试了很多高科技材料,连婴儿的尿不湿都用上了。然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灭虫研究结果表明,危害敦煌壁画的昆虫有六种:中华按蚊、白纹按蚊、家蝇、丽蝇、夜蛾科、夜蛾科,其中夜蛾科生存能力最强,数量最多。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昆虫的成虫在飞行中会与壁画发生碰撞,导致剥落、酥脆的壁画脱落。昆虫的鳞屑粉和成虫的排泄物散落在壁画表面也会严重污染壁画。更严重的是,昆虫粪便中的水分和有机物与壁画的颜料成分发生反应,导致局部壁画颜料褪色变色,甚至造成颜料层倾斜脱落,加速壁画病害的发生。根据对这些害虫生存和活动规律的研究,专家们提出了物理机械防治与生化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案。物理和机械防治主要包括在洞穴内安装门、窗、纱网等防护设施,集中捕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洞穴外用20瓦黑光灯诱杀羽化期成虫。这些措施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行之有效。生化防治主要包括恶化昆虫的生存条件和清除寄主植物。培养天敌,控制有害昆虫;6月初用特制的药水喷洒幼虫。这些方法在长期防治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些防治措施都是在不危及石窟壁画文物、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的。修复后的古代壁画能否再现当年的模样?不会的,人们的努力只能让壁画在目前的情况下稳定下来。避免进一步恶化。壁画的保护和修复是有区别的。修复实际上是改变壁画的真实性,而保护是在现有的情况下进行修复而不是修改,完全还原。最小干预是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原则。因为文物特别珍贵,绝不会被破坏一次,特别是像敦煌,世界上独一无二。因此,修复工作必须保证修复。不同的壁画会用不同的材料,特别是不同地方的文物会用不同的技法和不同的材料,不能用一种方法。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被破坏,就无法恢复原状。
请收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