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荷塘史
古荷花池位于保定市区,正门朝南。总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塘里的水分为南北两个池塘,蜿蜒的两条运河将两个池塘连接起来。南塘呈半月形,四周悬崖峭壁,苍翠松柏。北堂是不规则的长方形,四周玉堆垂柳。水心馆也在其中。荷塘自古四面环水,以水为胜,以荷花命名。园内景观系统小巧玲珑,典雅别致,拙中有巧,简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真的是中国北方古代园林中的明珠,前人曾形容它为“几疑城中的蓬莱”。古莲池,原名向雪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所掘,建于1227至1234年间。公元1284年毁于地震,只剩下一潭碧水和郁郁葱葱的荷花。明朝以后,地方志入乡随俗,称之为“荷花池”。明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扩建。知府查志龙视莲池为“水导”,命人加开一扇门,门上挂着“水导处”二字,以此来激励人,激励自己:碧水天要从政事中学习。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之地,“水建府”也成了莲池的别称。清代建莲池书院,当时人才济济,名扬海内外。莲池也被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行下榻。几经建设,古莲池达到顶峰。园内琼楼玉亭,古籍文物,珍珠珍花,奇花异草,仙禽走兽,舟楫舟,荷香荷花,都是依山傍水,交织成画与诗。山、水、楼、台、亭、堂、阁、高低不平构成了莲池著名的十二景,赢得了“城蓬莱”的美誉。1900 10英法德意侵略军入侵保定,对荷塘古园进行了三天的掠夺,珍贵的文物被洗劫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墙砖碎瓦。大灾之后,虽有修整,却难以恢复原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莲池经过多次修缮,才逐渐恢复了迷人的绚丽风光。走在荷塘里,到处都能遇到好东西。花园中最大的假山被连接南北池塘的东运河所环绕。山上有许多奇怪的岩石。从远处看,有的像精致的宝塔,有的像仙鹤牵着脖子,有的像猿猴抓着耳朵,有的和马一起奔跑。山顶有观澜阁,从下面看北塘高低不平的荷叶,如碧波荡漾。山上留下了一个洞,是由精细堆叠的石头组成的。在灯光和蜡烛的照耀下,你可以看到重叠的幻影。洞内和洞内的岸壁上,有乾隆皇帝即席题诗的石刻。山脚下有一座汉白玉桥,原名“绿野梯桥”,建于元代,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着桥向东,可以穿过竹林深处的寒碧轩;往西,可以去中央岛的藻亭。浏览金卓亭、高粉轩、枣坡、步阁、六亭,还有秦湘溪、秦湘亭、秦湘桥等建筑,都有自己的精彩故事。“荷叶捧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在绿色的大荷叶中间,有一个红色的大桃子。这种结构新颖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逃亡。一位老工匠在莲池设计了“荷叶捧桃”的亭顶样式,与“一夜逃亡”的声音相协调,以揭露慈禧太后失势辱国的丑恶行径。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她看到“荷叶捧桃”就怒不可遏,马上下令把老工匠杀了。君子长寿馆,紧邻北塘西岸,依水而建。它优雅干净,超凡脱俗,像一座水中宫殿。正门高挂“君子长寿堂”的牌匾,象征君子之德,如池中沾泥,久盛不衰的莲花。博物馆是一座五脊寺庙式建筑,五间宽,两间深,四周有回廊。隔断门窗都是一步一步的织锦图案,苏式的彩绘横梁和彩绘建筑非常漂亮。正房前有三间,内有罗锅记宝霞,宝霞外的水面上建有平台。馆内南北各有一间,一间叫小方壶,一间叫小蓬莱,更增添了其古色古香、清雅幽静的气息。莲池园的石雕可谓是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廊就有33米长,嵌有3块82方的石碑。这里有一个关于艺林翰墨的精彩故事。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延成收藏了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怀素的自传笔记、米芾的《洪县诗》、赵孟頫的《蜀山歌》、董其昌的《云阴山房题词》等书。时至今日,参观者仍能以优雅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欣赏到这些书法珍品的永恒之美。莲池不仅以“清幽的林泉,辽阔的云海”闻名,还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地而闻名。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直隶最高学府莲池书院在莲池北部建成。学院院长大多是知识渊博的人,如章学诚、戚云石、张裕钊、吴汝纶等。,并且他们设立了西方语言(英语)和东方语言(日语)的学校来招收外国学生和聘请外国教师。使学院“四通八达”,吸引“负责工作的四面八方的人才,足尖到足尖”,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10月22日,毛泽东主席再次来到莲池故里。他说,“莲池之所以出名,关键是莲池书院出名,在清末堪称全国之最。”
莲池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乾隆皇帝曾三次亲临书院,并题诗勉励师生。莲池书院一度名满天下。莲池书院,以大儒为师,成为“中国最高书院,北京南部第一高等学府”。全盛时期,湖南莲池书院和岳麓书院南北互补。、章学诚、黄彭年、何、王振岗、、等一大批获得过世界冠军的大师,以及、王发贵、胡、、孟青蓉、傅增湘、冯国璋等一大批优秀学子,精彩演绎了莲池的历史辉煌,使其成为直隶两个世纪以来的重大政治活动场所和文化教育中心。
当时的莲池书院藏书量很大,在万卷楼里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三万多册,很多书对在这里读书的学生还是挺有帮助的。此外,法贴莲池书院还有38方石刻,是书院珍贵的“石书”。其书法风格高超,技艺高超,至今保存完好。
学院开设西方语言(英语)和东方语言(日语)学校,招收外国学生和聘请外籍教师。张裕钊和日本学生宫岛伸男的师徒关系也是学院的一大亮点。在幽静的古莲华池西院,有一座墨玉的“宫岛八师生碑”,正面题词是日本著名书法家、张书法第三代传人所写。“友谊和向大海学习”的横幅是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的题词。1887年,19岁的日本留学生宫岛八公仰慕他的学业。几经波折,他终于向张裕钊屈服了。宫岛八八成为莲池学院招收的第一名日本留学生。师徒关系持续了8年,直到张裕钊在1894年去世。八年来,宫岛八公跟随他学习经学、训诂、书法,日夜追随笔墨。除了古代儒学,他还得到了张裕钊碑派的书法真传。回到日本后,他继续努力学习,成为日本书法大师,自成一派。而且宫岛八公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教授中文,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国学,他的著作《集九篇》是战前日本中文教育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