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仇恨?什么仇恨?乌克兰屠杀波兰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3世纪,蒙古军队的西征打断了基辅罗斯的历史进程,其东北成为金帐汗国的附庸国,并逐渐演变为后来的俄罗斯民族。从基辅罗斯分裂出来的加利西亚-沃伦公国,也被波兰和立陶宛这两个新兴大国瓜分。沃伦地区自1340以来一直受立陶宛统治;Gasiglia在1370-1387年期间被匈牙利占领。1387后,波兰吞并了加利西亚,将其置于波兰的行政管辖之下。

立陶宛国王阿吉达斯死于1377年,他的儿子雅克沃出于权力斗争的目的,派人暗杀了他的叔叔。他叔叔的儿子别无选择,只能寻求条顿骑士的帮助。为了躲避条顿骑士的入侵,亚格沃不得不与当时年仅11岁的波兰王后贾德维加结婚,通过婚姻与波兰结盟。史称“克莱沃联盟”。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签署《卢布林联合协定》,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正式并入波兰-立陶宛联邦。立陶宛大公国做出妥协,将两国所有争议领土和南部附近的乌克兰居民区移交给波兰,沃伦当然也在其中。

1660年,波兰和俄罗斯爆发了争夺乌克兰领土的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两国在1667公开瓜分乌克兰。俄罗斯人如愿以偿地控制了乌克兰东部,而波兰人得到了乌克兰西部。加利西亚-沃伦地区仍在波兰管辖之下。

迟早是要还钱的。随着波兰国力的逐渐衰落,被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瓜分,波兰在1795年直接从世界地图上消失。俄罗斯和奥地利瓜分了现在乌克兰的领土。此时,沃伦在俄国的控制之下,而加利西亚则被划给了奥地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在《凡尔赛条约》的基础上回归祖国。波兰人自然希望恢复其领土的历史边界,但这不得不考虑到当时的世界局势。因此,波兰东部和西部的领土边界是不确定的。波兰、苏俄和乌克兰都声称对这片有争议的领土拥有主权。波兰先是与新生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开战,但很快乌克兰共和派领导人觉得苏俄对他们的威胁更大,于是转而采取联合波兰对抗俄罗斯的策略。波兰-乌克兰联军进入基辅不久,苏俄军队阿谀奉承地赶到,不仅摧毁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还一路进攻华沙。结果被波兰犹太复国主义领袖皮兹德斯基打败,俄国人只能无功而返。这就是军事史上著名的“维斯瓦奇迹”。战争的结果是,苏联和波兰在1921签订了里加条约,波兰承认了苏俄和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的合法性,后者实际上成了傀儡,东加利西亚-沃伦地区再次成为波兰领土。

于是,波兰第二共和国出现了大量的乌克兰少数民族,其人口占波兰总人口的14%。这些乌克兰少数民族希望获得自治权,但他们的期望与波兰政府的同化政策相冲突。波兰政府处处压制乌克兰人的发展,歧视性的政策当然积累了乌克兰人的不满。电影《沃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并不完全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进行指责,同时也描绘了波兰人自己对乌克兰少数民族的压制。

斯拉夫语中“乌克兰”一词的本义是指边疆或偏远地区。哥萨克人兴起后,自称“乌克兰人”,从此“乌克兰”一词逐渐从边疆变为民族或国家称谓。

由于国际社会对民族自决原则的影响,波兰政府一再强调尊重其境内乌克兰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权利。但这一承诺只出现在宪法中,并没有真正落实。

为了巩固波兰的东部防线,波兰政府首先向东加利西亚进行军事移民,后来移民的主体变成了平民。这些新移民不仅得到了肥沃的土地,还享受了政府的大量补贴。虽然东加利西亚的波兰人比乌克兰人少得多,但他们很快成为该地区的主导群体。几乎所有担任警察、邮递员、铁路工人和政府职员职务的人都是波兰人。波兰新移民的涌入进一步激怒了乌克兰人。

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的发展壮大,正是因为乌克兰人对波兰政府的怨恨。1930年7月,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分子开始大量破坏和恐怖袭击,目标不仅是波兰人,还有试图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乌克兰人。9月,波兰政府开始镇压,1700多人被捕入狱。

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OUN)声称其直接目的是保护乌克兰人免受波兰政府的压迫和剥削,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乌克兰国家。OUN主张对乌克兰土地上的外国人进行种族清洗。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的Bandera派及其军事单位UPA执行了这项任务。

UPA既反苏又反波兰。在他们看来,两者都是侵略者和压迫者。为了抵抗苏联,二战时期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领导人斯捷潘·班德拉积极与纳粹合作,煽动乌克兰民族情绪屠杀波兰人。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袭击苏联,结束了苏联对乌克兰西部的统治。德国占领加利西亚-沃伦地区后,该地区没有与前苏联乌克兰合并。在德国人眼里,“所有的东方民族都是劣等民族,绝对没有自由的乌克兰。”这让班德拉派很失望。

当德国在斯大林战役中战败时,班德拉学派认为德国人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班德拉派认为,波兰绝不会放弃战后轻易瓜分的东部领土,因此必须在波兰复兴之前先发制人,在军事上打击自己。而且此时德国正遭受重创,苏联红军尚未到达东加利西亚和沃伦。正是在这个权力真空期,班德拉派发动了最大规模的波兰人种族清洗。

拒绝加入UPA的乌克兰青年,同情波兰人的乌克兰人,或者改信罗马天主教的乌克兰人,也深受其害。

二战后,波兰和乌克兰在苏联的影响下同属东方集团,这段历史被选择性遗忘。乌克兰独立后,同斯捷潘·班德拉一样,当时乌克兰的民族主义极端分子被描绘成乌克兰独立运动的民族英雄。正如《沃伦》开篇标题中的话:“东方的波兰人被屠杀了两次,第一次是被斧头,第二次是被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