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禅时代(22)

东方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西方的情况。

西方的情况与东方完全相反。姜维在战役一开始就向朝廷报告,刘禅反应很快(危及自己的皇位,阿逗不是傻子,自然动作很快)。他派名将廖化去救姜维,姜维又派末代五虎最后幸存的大将张仪、辅国大将董爵到阳安关增援。

姜维是个怎样的人物,你一眼就能知道魏军的真实意图。这一次,他准备彻底消灭蜀国,而不是在边缘地带修修补补,于是他召开军事会议,布置战术。

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说魏军(邓艾)这些年跟我们打了很多次仗,有赢有输。这一次也不例外。只要我军坚守城池,无论邓艾的水平有多高,都很难攻克。

姜总司令发表讲话,指出魏军这一次战略的真实意图,就是倾全国之力灭蜀。虽然我们可以和邓艾、诸葛绪平起平坐,但是真正的主钟会十几万大军一路杀到成都,那时候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刻撤军,在羊安关会合,依靠天险抗敌。

人们已经同意了。

于是,立即撤退,向东面冲去。

但没想到诸葛徐俊却在这个时候抄在了他们的后面,而且他断了后路,分明是想在西边困住他们。自然,这对于姜维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

三国后期,三营(姜、邓、钟)实力超越他人,其中姜、邓在军事上旗鼓相当,钟会略逊一筹。诸葛绪虽然也是永州刺史,也是边塞大将,但和姜维还是有差距的。

姜维改变了行军路线,由东向北。同时放出谣言,扬言要攻打诸葛绪的后营,造成了东线魏军南下灭蜀,西线蜀军北上抗魏的奇怪局面。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很简单的声东击西,蜀军自保已经来不及了。它怎么会主动进攻魏国的首都呢?

我不认为诸葛绪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如果姜维真的北上,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诸葛绪的据点。攻下魏国都城虽然有点不可能,但是攻下诸葛绪的山寨还是很有可能的。

一旦老巢被灭,诸葛绪的根基也就没了,魏再厉害也跟他没关系。

国家大义固然重要,但个人利益更重要。为了我们自己,就算敌人在搞鬼,我们也要防备,于是诸葛绪全军迅速退后三十里,防止姜维偷袭。

原来这是姜维的诡计。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分散诸葛绪的注意力,让他可以直奔东方。见诸葛绪如此顺从合作,不参加实在尴尬,于是姜箭一般一路向东而去。

等到诸葛绪认定这是姜维的空城计,再追上来已经来不及了。两队之间的距离是一整天的路程。

在诸葛绪的“帮助”下,姜维成功逃出了包围圈,并努力做好了迎敌准备,但途中却得到了“坏消息”。阳安关已失,姜述投降,傅潜战死,汉乐二城被围,极为危急。姜维惊呆了,一整天都在想下一步该怎么办。身边的士兵也不知所措,不知道是上前线还是撤退到成都。

此时,前来增援的廖华军赶到。没过多久,张仪、董爵的部队也到了,四路军集结完毕,这让姜维更有信心了。

四人连夜开会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在目前关中失陷,天险失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去剑阁。

剑阁县位于四川省剑阁县,西部与肖剑山和大剑山相连。地势险峻,路小而深,易守难攻,是通往成都唯一可用的通道。姜维利用了这种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扎营防范风险,以求扭转战局。

事实证明,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钟辉不能再往前走了。要不是邓艾突发奇想,采取了震惊千古的历史性战略,魏蜀之战早就结束了,大家都回家升官退休了。

除了内部挖掘,刘禅还邀请了外援,他派人去吴栋寻求帮助。

吴和蜀的联盟持续了四十年。虽然吴国的皇帝换了一次又一次,但是两国的关系始终没有变,孙修也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派、孙毅等人去救蜀。

诸葛绪在被姜维骗之前,犯了第一个错误,让蜀军顺利逃脱。现在他面临着第二个选择,是向东加入钟慧君还是向西撤退加入邓艾。

正常情况下他应该去找邓艾,因为这个战略部署是他和邓艾合作,所以他有什么问题都应该去找邓艾,但是他最后选择了去找更高一级的领导,总指挥官钟会。

这是他的第二个错误。

钟会对邓艾不顺眼,更看不上他的手下,他有自己的目的。这一次诸葛绪带兵投票,钟将军借口自己犯了错误,需要回国改革。经过一番思想教育,给了他特殊的休假待遇,派了专车(囚车)送他回国,顺便把他的三万匹马拿去自己用。

俗话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可惜诸葛绪同志犯了同样的错误,无可救药。

但从之后的发展来看,钟会派他回国,救了他一命,因为钟会之乱发生在蜀国灭亡后不久,三营皆亡,而诸葛绪却得以远离出事地点,继续在晋国为官。这是后话。

钟会占领阳安关后继续西行,途中经过定军山。这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地方。当年黄忠在这里与夏(夏侯霸的父亲)作战,立下赫赫战功,奠定了的基业。伟人诸葛亮去世后,墓地也放在这里。钟会是谋士出身,他始终以打仗为第一要务。在去汉城之前,他给蒋斌写了一封信,要求去参观蒋琬的坟墓。现在诸葛亮的墓就在这里,怎么能放弃这样的机会呢?

说起诸葛亮的庙宇,真是历史复杂。

孔明病逝,举国哀悼。所有的祭祀仪式举行后,民众强烈要求建一座庙,供孔明每年祭奠。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实际创建者之一(贡献最大),对整个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禅的相父等于父,自然要建立寺庙,这也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奇怪的是,尽管人们的声音几乎传到了天上,地方官员的请愿书堆积成山,刘禅却无动于衷,并最终下令禁止夫子庙。

大家都傻眼了,不断有人问:为什么?

朝廷给出的官方解释是:礼位不符。

简单来说就是不符合规定。

原来,在古代的等级阶级之下,寺庙、神社等纪念场所的设立是有严格限制的。

寺庙是其中最高级别,只有皇帝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神社是大臣们能享受的最高待遇。

诸葛亮不是皇帝,不能建庙,最多是寺庙。从规定来看,没有问题。

其实深入分析,这是很有讲究的。

虽然名义上没有皇帝,但三国时期的任何人,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孔明在蜀国的地位。从刘备倒台到孔明去世的十一年间,蜀国完全由孔明掌管,如果没有孔明的点头,是不可能的。实质上,他是蜀国的第二个皇帝,而刘禅是第三个皇帝。

更何况刘禅视孔明为父,而太上皇还是皇帝,他完全有资格建庙。

事实上,蜀汉还有一个例外,关羽。关羽还立了庙,享受皇帝待遇。

这是怎么发生的?关云长什么时候成为皇帝的?

当然,关羽从来没有当过皇帝,这一点很清楚。

他能享受皇帝待遇,主要是因为历代皇帝为了树立他忠君爱国的形象,不断给他封号,提升他的地位。一千多年后,关羽从汉寿的侯婷变成了一名战士,成为了天帝。

这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侯与王,王与狄,狄与盛,盛与田”。

对了,中国和文圣都是孔子。

另一方面,既然情感和理智都没有问题,为什么刘禅不为父亲立庙呢?

说来话长。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很复杂。

孔明是蜀国的实际创建者之一,功勋卓著,兼之父。自从登基以来,他完全控制了蜀国的军政大权,是实际的皇帝,而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

刘禅作为他的学生和儿子认真工作,但时间长了,他心里不舒服。我才是真正的皇帝,蜀国才是刘家。但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诸葛丞相是一家之主。刘禅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情况和后来魏国的曹芳、曹茂、曹桓差不多。

但诸葛亮对皇帝(国家)是真诚的,他的一切行为可能严重触犯皇权,但他本人并不贪权,只是想把国家治理好,所以刘禅拿他没办法。

这很像、与张的关系。

万历皇帝对张寿福真是又爱又恨,感谢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愤恨自己的权利被边缘化。

张辅佐皇帝十年,政绩斐然。万历皇帝为其死痛哭流涕,追封、谥号、抚恤。

张十年的称王称霸,使小皇帝的皇权受到排挤,成了傀儡。他心中大怒,于是在死后半年开始清算财产,张家顿时从帝国的巅峰跌落到深渊。

由于和之间的复杂关系,拒绝为建庙,直到蜀国的最后一年。

当时国内外局势已经很紧张,国内人心惶惶。为了赢得民心,刘禅最终批准了西龙和向宠提议的协议,晚了29年的孔明庙终于建成了。

给孔明写信的两个人也是颇有名气的。

西龙是步兵上尉。虽然官职不大,但家世显赫。他的祖父席珍是荆楚接君人,他的妹夫庞琳是庞统的弟弟。当时人们评价荆楚人物时,席珍的排名仅次于庞统,高于马良,可见其地位之高。

向宠是向宠的弟弟。

在这里我还要谈一谈一个叫杨的人,他的名字叫。他曾是丞相府主簿,后担任监军、护军。他对蜀汉最大的贡献是写了一本名为《韩吉·陈辅·赞》的书。

杨很有才华,但为人傲慢,经常出言不逊,冷嘲热讽,所以人际关系不好,这一点和杨仪差不多。

但是,他的文笔极好。最重要的是他对别人的评价很客观,基本没有夸张,真实的反映了一个人的情况。因此,《韩吉陈辅赞》是研究蜀汉文字的重要材料,而阳戏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

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因为蜀国没有史家,很多史料缺失,所以写蜀书很困难。

韩吉赞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陈寿。可以说,《舒舒》基本上是由这本书改编而来,稍加修改。

虽然钟会先后为孔明、蒋琬扫墓,给蜀人写投降书,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但说实话,他的军事才能与文采相差甚远,面对姜维这样的军事家,他也无能为力。钟会当外交部长和教育部长是最佳选择,当陆军总司令完全无关紧要。

在这件事上,司马昭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其实他很清楚钟会的能力,明白钟会不能胜任统帅一职,所以根本不应该安排。今天我就是不符合工作要求,要么被调职,要么下岗。

那么,为什么要由司马昭或钟会来领导呢?原因很简单。如前所述,当时征询了许多将军的意见,但他们无法获得支持攻击蜀的声音。就连亲信邓艾也坚决反对。只有钟辉同意,所以没有其他人选。

面对被杀不出动的姜维,钟会实在没办法,只好重操旧业,写了一封信引诱他投降。里面的内容自然是把人捧上天,写得好,说姜维比魏国名士诸葛诞、夏侯玄都好。但是姜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这一招他见多了,自然一笑置之。他也很了解钟会的军事才能,所以学的是对付孔的经典战术,防不胜防。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与蒋在剑阁对峙数日。这个时候,钟会能用的策略都试过了,对姜维完全无效。硬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选项。钟会自己很清楚军事能力。魏国只有邓艾能与姜维抗衡,但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即便是邓艾也无能为力。

那时候已经是十月(农历),属于深秋,冬天也快到了。冬天的四川虽然没有东北那么冰天雪地,但是在山区,早晚的寒气还是挺厉害的。开始的时候,起跑钟是指望快速解决战斗的,所以没有给战士们准备冬装。现在走到这一步很尴尬。

虽然之前没有像许仪那样跟后勤部长问长问短,但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进不去,饭就没了,不饿死,冻死。钟会开始考虑退兵回国。

于是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计划。

钟会首先做了开场发言,表扬了将军们的出色表现。

惠:“这一次我军伐蜀进展神速,西部和东部都占领了蜀国大片领土。这些都是诸位将军辛苦的成果,我深表感激!”

将领:“这是仲达的总司令,末代将领只是遵从总司令的作战方针。”

惠:“只是敌人毕竟不是没有战斗力,尤其是姜维,是名将,又有战略地位。如果对方长期坚持,我们很难再进一步。不知大家有什么好主意?”

将军:“我们只有一点知识,第一次踏上蜀地。我们对此不太了解,但总督是领导者。”

威尔:“依我看,现在天气越来越冷,粮草运输困难。短时间内很难取胜。还不如暂时撤军,回国整顿。明年春天再行军时,我们将一举获胜。”

事实上,正如司马昭之前询问将军们的那样,大多数魏将军都不赞成伐蜀。如果钟钟没有鼓励公瑾,这件事根本就不会发生。现在天气冷了,快过年了。将军们都想尽快回家,所以他们都说仲达是英明的,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钟会看到他准备宣布开会并举行晚宴,非常高兴。

舒可以再次延长国运,至少到明年春天。

此时,一个不同的声音响起。

说话的人是副司令邓艾。

他说:“今日贼灭,当取其利。从尹平的邪路,经过汉德阳的亭子,离开剑阁西里,到成都三百多里。袭击者冲向他的心脏。剑阁守护者必须回到府城,然后他会在轨道上前进;剑阁军不回,府城军应寡不敌众。兵家志中有句话:‘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现在掩盖它的空虚,它就破了。"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现在盗贼和强盗都大受挫折,应该乘胜追击。从尹平沿小路,穿过汉德阳阁,到剑阁以西一百多里、离成都三百多里的府城县,派出精干部队直击敌人心脏。姜维虽然镇守剑阁,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领兵去救富县。此时,时钟就会利用这一点。如果姜维固守剑阁,不救阜城,那么阜城的兵力就很少了。孙子兵法说:‘出其不意,出其不意。’今日攻其空之地,必克敌。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首先明确表示反对撤军,并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反制措施。

其次,表达了对钟会在战斗中的平庸和懦弱的不屑。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钟会和邓艾矛盾很多。

他们的人生轨迹大相径庭。邓艾出身基层,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积累了各方面的丰富经验。而钟会呢,出身名门,背景非常深厚,在仕途上可以走常人走不到的捷径。

钟会比邓艾小二十八岁。虽是两代,却能成为邓的领军人物,在军事能力差异巨大的前提下,自然是邓艾不服钟会。

钟会的理想被无情打断,当众被否定。作为教练,我真的很不开心。

其实邓艾也有报复钟会的心,因为当初作为反战派的先锋,他多次劝说不要伐蜀,而且时机也不合适。眼看就要得手,钟会一刀刺向他的脸,不得不动手。

这个时候,在一个重要的关头,钟慧居然打退堂鼓,想回家过年。作为著名的邓艾,他自然不可能让小辈们如此轻松自在。

钟会本来郁郁寡欢,听了邓艾的计策,不禁喜笑颜开,激动不已,连声说:“邓将军之计妙哉!你可以马上带着你的部队去,我们在这里等着好消息!”

当人们看到邓艾的反对意见时,都很惊讶。有人批评,有人担心邓艾。但是当钟慧的脸色由阴转晴的时候,大家都放松了。

钟先生和邓先生酒后告别。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友好地见面。谁也没想到,下一次见面,就已经是敌对了。

会后,邓艾回到了他的军队。钟会笑着对众将说:“人们都说邓艾能力出众。今天看这个情况,真的很平庸。”

将军不解,问其所以然。

会议说:“尹平的道路都是高山。只要蜀军派一百人把守要道,把他们切断,邓艾等人就会饿死。”

应该说钟辉的观点没有错。

自古以来,从汉中到蜀国,必须走剑阁,没有别的路。只要看看地图就知道,这个地方后面有一座高山,没有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按这个标准,阴平后面1000年基本就没有路了。

当今社会,有山有山,必有需求。当地政府肯定会想当着大家的面砍山挖房,修路,设景点让游客玩,从门票、纪念品、餐饮、住宿上赚个盆满钵满也是一件乐事。

现在,邓艾准备开辟一条路,不是为了观光,不是为了发展娱乐业赚钱,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和理想,建功立业,永垂不朽!

从个人角度来说,邓艾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实干家。

邓艾出身贫寒,小时候丧父,小时候吃了很多苦。但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他养成了顽强拼搏、努力拼搏的意志,这是你儿子钟辉同学所不能理解和模仿的。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有一个成语叫艾琦,形容人口吃。其中艾艾指的是邓艾。

《世说新语》中记载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自称“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宴会,一面说话,一面开始“唉…唉…”。司马昭跟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谈论哀哀。多少艾艾?”邓艾也不示弱,说:“冯Xi冯Xi,不是凤凰吗?”

一个口吃者,现在去指挥一个部落,去征服另一个国家,这位统帅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和代价,可想而知。

邓艾在回军营的路上问他的将军:“钟将如何对待我?”

将军答道:“从他的言辞来看,他并不赞同将军的话,只是设法应付而已。”

邓艾笑着说:“我真诚地告诉他,他把我当成了一个平庸的人。他认为取汉中成功高于天。要不是我在西边牵制姜维,他怎么会这么顺利的赢!”

回到营中,石仔对众人说:“我要趁空取成都,与大家一起永垂不朽。你会吗?”

人:“我愿意听从军令,我愿意去死!”

所以我准备走了。

邓艾命令他的儿子邓忠带领5000人首先出发,但他们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开路。

以前钟会出征的时候派别人修路,结果修路的队长许仪没干好,连命都搭进去了。

我刚才说过,从尹平到成都没有路。要走就要开路。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使用炸药、挖掘机、盾牌等非常方便。开了路,移山就容易了。两千年前的三国时期,没有工具,只有人心。

报道称,这5000人赤裸上身,手持斧头和工具。每当有严重的危险,他们就会开山开路,为军队行军修建桥梁和亭台楼阁。

从尹平到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城市江油的直线距离是700英里。这5000人用最简单的工具一路挖掘,奇迹般地打通了这条700里长的路,邓艾自己称之为“邪路”。

邓艾自己率领三万大军然后出发,每百里留三千兵驻守,以为以后要驻扎。

就这样,二十多天过去了。

邓艾带领军队来到一座山上,看到了邓忠和其他士兵。奇怪的是,他们都在掩面哭泣。

邓艾问他为什么哭。

儿子邓忠说:“这个山脊的西部是一个陡峭的悬崖,所以不能挖,浪费了以前的工作,所以我哭了。”

看到儿子和其他士兵伤痕累累、筋疲力尽,邓艾非常难过。

但作为教练,他不能在这样的关头发出微弱的声音。

他说:“我军至此已有七百余里,江油在前。我们怎么能退缩,放弃之前所有的努力!”

他补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你和我来到这里,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就发财了。”

教练这么一说,他的斗志也被点燃了。

他们回答说:“我愿意听从将军的命令!”

要说那邓艾真是彪悍,他一马当先,冲到前面,裹着毡子滚下山坡。

说实话,这种做法是九死一生的赌博,就看你运气好还是鬼王大了。

既然最高领袖带头,他的士兵们也无话可说,纷纷效仿,把自己裹在毯子里。

也许上帝也在眷顾他们,而邓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有句话说,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上帝就不会放弃你。

邓艾及其随从就是这句话的前身。

而那座山也因为“路不通,但车缚马缚,作栈亭”而叫法师山。

在队伍来到江油城之前,邓艾清点了一下人数,惊讶地发现连同之前开道的部队,只剩下两千人。

在这两千人当中,先头部队几乎疲惫不堪,毫无战斗力。只有我们自己的部队相对还可以,所以只能派这些人。

这个团队中有一个团队,团队的领导者是张甜,他属于钟慧君。钟会虽然打消了偷渡阴平的计划,但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于是派张甜和一小队人马支援(监视)邓艾。

既然是钟会成员,自然充当炮灰,冲在最前面。邓艾命令张甜带领他的部队攻击江油。

张甜自然知道邓艾的意图,但他是领导者,所以你必须从它。虽然快没饭吃了,饿了,但还是要咬紧牙关。

江油城的指挥官名叫马苗,他的部队大约有3000人。

张甜手下的人数应该不会超过500人,一比六的比例接近特种部队。

马淼通过探子得到了魏军到来的消息。

第一反应自然是震惊,极度震惊。

就像我之前说的,根本没有办法到这里。对方是不是不可能用直升机运输,直接空降?

但马苗惊魂未定,大惊失色,于是组织军队埋伏。不久我遇到了张甜,所以我去了战场。

五百对三千,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张甜赢了,而且赢得很轻松。

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很好理解。此时,蜀汉的精锐部队都在前线姜维的地方,一个驻扎在成都的大本营。其他地方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战斗力或者储备低。

蜀汉后期,由于后主对政事的忽视,黄浩专权,军队也受到影响。除了姜维自己的部队,其他部队疏于训练,得过且过。

而魏军这次派出精锐部队去灭蜀。对比双方的战斗力就知道了。别说一对六,估计有一对十六。

再加上魏军已经粮尽,饥肠辘辘,也就是所谓的绝境。如果不拿下江油,先头部队将全军覆没,名副其实的决一死战。

在双方这种巨大反差的前提下,最终的结果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需要说明的是,蜀军统帅马谡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他整天喝酒。邓艾君出现后,吓得半死,立即低头投降。他还描述了他的妻子李,她上吊自杀,因为她对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邓艾非常崇拜她,就去朝拜她。

这里的描述纯属虚构,有必要更正一下马淼的名字。我想罗先生这样描述是为了反映的愚昧。

在这一点上,走私阴平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偷渡尹平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次经典战役,其结局影响深远。事后看来,它直接导致了蜀汉在短时间内的灭亡。如果没有这次行动,姜维本可以在剑阁与钟会长期作战。钟会甚至已经想回中国了,蜀汉和三国的历史至少可以延续下去。所以这次行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邓艾也因此次行动而名垂青史。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经常被拿来与阴平走私相提并论的计划,那就是魏延巧妙的子午谷计划。

很多人说诸葛亮太胆小。如果他用这个策略,可能会拿下长安,北伐成功也就不远了。

其实子午谷的巧妙计划就是以强凌弱。虽然魏军的整体实力自始至终都远超蜀军,长安的统帅夏侯楙是个平庸之辈(相对于魏延而言),子午谷是条险峻的山路,但比起根本没有路的法师山,真的是世外桃源。

整体来看,穿越子午谷的难度可能还不到偷渡进阴平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