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初中历史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展,更是心灵和知识的积累,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践课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通过合作交流探索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许多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强调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理念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教学

1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

1.1以新课标为依据,实现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思维设计,关系到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教学观念,进而调整教学的整体思路,为教学的合理科学设计做好定位。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学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学的一切都要从学生出发,构建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才是当前的目标。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发展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内容不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是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桥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设计必须实现以下转变:一是把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具体的学习目标,知识是重要的载体;第二,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课书,而是要不断拓展;三、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1]。

1.2教学内容内外一体化

新课程标准下,以素质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学生,不是只会记课本知识的学生,而是具有自由运用课本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学生。八年级有一课是改革开放,有很多与社会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在讲解这节课时,可以增加课外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调查的题目是“改革开放以来你身边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和观察来总结这个题目,利用调查中所了解到的数据和事件,得出自己的调查报告。这样,学生不仅对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应该充分认识和全面拓展。

1.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问题设置和活动策划,引导学生的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纵横发展,促进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八年级的时候,有一节关于洋务运动的课。教师在讲解本课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程:①洋务运动为什么兴起?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②洋务派以什么方式向西方学习?③洋务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影响因素有哪些?④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综合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从知识分析、概括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来不断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2.1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新课程标准下,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学设计也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教师应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新颖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启发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懂得拓宽延伸思维,真正拓展教学。

2.2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展,更是心智和知识的积累,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参与。例如,在解释“中国的祖先”时,学生应该认识到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区别。你可以设计一个。短信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积累知识,并从经验中发现特点。我在学习《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这一课的时候,内容涉及到时代特征、政治权力等等,通过立体图案的设计,把不同阶段、不同时代的政治权力用图表表现出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图案的设计形成更清晰的知识框架。

2.3有效利用?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课堂

实践课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通过合作交流探索知识。教师要重视实践课的这一特点,定期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的设计,让他们自主选择历史教学的主题和进度,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信息,学会归纳总结[2]。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讨论和提问。这样就实现了探究、质疑、解疑的教学过程。老师也可以给历史小论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把发散思维投入到写作中。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实践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入。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进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焦海军。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J].智慧,2012,(27):84。[2]黄著。浅析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J].阅读与写作(教育教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