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双方来说都是最致命和最悲惨的战斗。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的主要军队是苏联和纳粹德国。这场战役成为人类战争史上一场双方伤亡惨重,对平民牺牲漠不关心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战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德国人入侵了这座城市;城市地区的巷战;苏联红军营地;最后,德国人和轴心国盟军被消灭了。这场战争中的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苏联政府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因为害怕过多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轴心国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四分之一的兵力,直到最后战败才恢复过来。对于苏方来说,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被占领土的开始,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活动背景
1941 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友发动“巴巴罗萨战争”,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地区。在1941的夏秋两季遭受了一系列打击的苏军,在当年2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第一次胜利。由于缺乏应对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补给线,过度消耗的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严重打击,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
1942年春,德国前沿阵地基本稳固。但由于中央军群被大大削弱,德军放弃了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一些德国指挥官希望苏军出人意料的战略方向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些人,尤其是希特勒,认为攻击莫斯科太明显了。因此,德国开始计划在北部或南部战线发起新一轮攻势。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袭击后对日宣战,德国意识到时间相当紧迫。希特勒希望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尽可能地结束东部战争或削弱苏联。因为苏联南部有高加索油田支撑着苏联的战争机器,连接着伏尔加河和中亚大片农田,德国希望挺进这一地区,尽可能削弱苏联的经济和战争潜力。
半条命:蓝移
德国计划出动南部集团军群全速进攻,迅速穿越俄罗斯南部,控制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这次夏季攻势被命名为“蓝色行动”(德语:Fall Blau)。参与行动的部队包括第六军、第十七军和第一、第四装甲军。1941年,南军已占领乌克兰,被转移到计划进攻的地区。
但在战略计划上,希特勒介入,下令将军队分为两个集团军群。南方A集团军群由曼施泰因和保罗组成。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一声令下,按照原计划,他向南推进到Xi-高?帕帕集团军群包括弗里德里希·保卢斯领导的第六集团军和赫尔曼·霍尔特指挥的第四装甲军。其目标是东渡伏尔加河,占领斯大林格勒。
希特勒如此重视占领斯大林格勒有几个原因:这是伏尔加河沿岸的主要工业城市,占领斯大林格勒将保证德军进攻高加索的左翼;另外,这座城市的名字是希特勒的死敌斯大林。如果能攻占这座城市,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压力。当然,斯大林也非常重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的防御。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发布的战争密令:命令41。企图一旦天气和地形条件具备,德军再次赢得行动主动权,最终歼灭苏军剩余有生力量,尽可能夺取其最重要的战争经济资源。集中一切可用兵力于南段主要作战方向,旨在歼灭顿河前方之敌,进而占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和通往高加索山的通道。
早期活动
蓝色行动原定于5月开始1942。然而,一些参与行动的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正在克里米亚实施包围塞瓦斯托波尔的行动。直到当年6月,该城仍未被占领,迫使德国数次推迟蓝色行动。与此同时,苏联铁木辛科元帅率领南军主力发动第二次卡尔科夫战役,但大败。
1942年6月28日,作为蓝色行动的前奏,南方集团军群在俄罗斯南部发起进攻。德军的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科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和斯大林诺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入侵顿河大弯。南方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推进,北方的B集团军群瞄准斯大林格勒。
德军的进攻一开始非常成功。苏军在开阔的草原上几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迅速向东撤退。虽然苏联试图巩固防线,但德军另一部分从侧翼进攻,导致防线崩溃。德军两次包围苏军,消灭了大部分。第一次是7月2日在哈尔科夫东北部,第二次是一周后在米里洛夫的罗斯托夫-奥比拉斯地区。与此同时,匈牙利第二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也对佛罗尼斯发动了突然袭击,并于7月5日攻占了这座城市。
德军统帅部任命保卢斯指挥的B集团军第六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第六军在当时是一支强大的德军,下辖六个军(包括两个装甲军)***18个师,约25万人,740辆坦克和7500门火炮或迫击炮,由第四航空队1200作战飞机支援。
由于第6集团军在战役初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希特勒直接参与指挥,命令第4装甲兵团与南部集团军A群会合南下。由于当地道路狭窄且数量少,第四装甲兵团和第六军团陷入了交通堵塞。这两个军团不得不停下来,以便分流道路上的数千辆汽车。这一拖延造成了巨大损失,使进攻至少推迟了1周,未能一举攻入斯大林格勒。由于第四装甲军未能配合A集团军群包围苏联,希特勒再次改变主意,命令第四装甲军重新加入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
苏军司令部开始逐渐弄清德军的意图。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心坚守斯大林格勒。为此,12年7月,苏军成立了以铁木申科元帅为司令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7月23日由中将·戈尔多夫接任),由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入的第62、63、64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21、28、38、57军组成。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可投入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和454架飞机。其任务是保卫从巴甫洛夫斯克到库尔莫亚尔斯卡娅的防区,长约530公里,纵深120公里。7月,苏联制定了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计划。斯大林格勒以东是宽阔的伏尔加河。河对岸是新成立的第62军,军长是崔可夫。他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的近距离战斗。
7月194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德军第六军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两个突击群,企图突破苏军防线,向卡拉奇大方向发展进攻,包围顿河右岸的苏军。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右翼防线,形势告急。斯大林任命中将·戈尔多夫代替年迈的提莫申科元帅指挥斯大林格勒军队,并派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帮助指挥战争。
到7月底,德国军队已经把阵地推进到顿河对岸。德国人利用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盟军来巩固他们的防线。第六军距离斯大林格勒只有几十公里,位于其南面的第四装甲兵团也开始北上,协助攻城。在南方,A集团军群已经渗透到高加索地区。已经无法向北方的B集团军群提供支援。
7月25日,德军袭击了苏联第64军的右翼阵地,企图渡过卡拉奇附近的顿河。第二天,苏军第64军被迫越过顿河撤退。8月1日,霍尔特第4装甲军加入进攻,德军突破了苏军51军的防线。为了保卫这个方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部分部队于7日组成东南方面军(下辖第64、57和51军,近卫军第1军和空军第8军,30日增加第62军,以额列缅科将军为司令),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围。
为了加强斯大林格勒保卫者的战斗精神,斯大林于1942年7月27日发布了第227号命令,规定任何不服从命令离开战斗岗位或撤退的士兵都将被枪毙。它的口号是“绝不后退一步!”。
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265438+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65438+万余架飞机。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军分别从西面和西南面向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
8月23日,德军第6集团军的14装甲军向斯大林格勒以北的伏尔加河进发,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然袭击,夺取该城。当天,德军先是出动数百架飞机,然后在夜间出动2000架飞机轰炸斯大林格勒。战后英国出版的《二战史》一书评论说:“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屠杀尽可能多的和平居民,粉碎苏联,瓦解士气,传播恐慌。”苏军统帅部从预备队中抽调第24军和第66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一起,对来自北方的德军实施反攻,以阻击西北郊区之敌。德军统帅部继续增兵,将主力转移到斯大林格勒,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占斯大林格勒。进攻南路的德军第4装甲军突破苏军防线,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
苏军最高统帅部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总司令,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8月下旬和8月中旬,苏军从南北两面发起多次反攻,以减轻斯大林格勒城的压力。经过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到9月12,苏军已经撤退到城市外围,外围防御地带全部失守。
斯大林格勒激烈的巷战
中将·崔可夫指挥的第62军和少将·舒米洛夫指挥的第64军接受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9月13日,德军入侵城市,双方逐街逐楼逐屋激战。斯大林格勒成了一片瓦砾场,市内80%的居民区被毁。在这座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市里,苏联第62军顽强抵抗,城市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每一座工厂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入侵这座城市的德军伤亡人数正在增加。虽然德军频繁轰炸伏尔加河东岸,但苏军从那里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给和支援。刚进城的红军战士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德军的主要战术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兵、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协同。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联指挥官采取了贴身战略,试图让他们的前线靠近德军。结果,德国炮兵部队无法利用远程攻击。德国人把这场不见敌人的城市保卫战称为“鼠战”(德语:Rattenkrieg),甚至开玩笑说“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我们还需要在客厅里战斗。”
在这座城市的制高点上,在一座名为Mamayev Hill的山上,发生了最残酷的战斗。两支军队交替占据着这个高地。在一次反击中,苏军一天内竟然牺牲了10000名士兵。火车站重复竞争达到13次。在一个很大的粮食仓库里,两军士兵靠得很近,甚至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经过几个星期的艰苦战斗,德国人不得不撤出这个仓库。在该市的另一个地方,Jankov Pavlov指挥的一支部队占领了市中心的一栋公寓楼,并进行顽强抵抗。士兵们在大楼附近埋了很多地雷,在窗户上安装了机枪,还打开了地下室的隔墙进行通讯。这个顽强的堡垒后来被苏联人骄傲地称为“巴甫洛夫大厦”。
由于德军看不到战斗结束的迹象,开始出动包括600毫米迫击炮在内的重装甲部队入城。然而,伏尔加河东岸的苏军炮兵部队将德军置于他们的炮火之下。城内红军防御力量仍利用废墟作战。由于城内布满瓦砾堆和几米高的废弃建筑,德军坦克部队毫无用处,即使坦克能前进,也会在车顶遭遇苏军反坦克武器。
此外,苏军狙击手成功利用废墟作为掩体,给德军造成极大伤亡。截至10月20日,最成功的狙击手齐坎已经击毙了224名敌人。在未来,他将成为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中的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另一名狙击手也创下了149人的击毙纪录。
对于斯大林和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战役。苏军总部将战略重心从莫斯科转移到伏尔加河地区,并调动全国所有空军支援斯大林格勒。两军指挥官压力都很大。德军指挥官保卢斯患有眼肌痉挛,崔可夫也在没有阳光的地下室指挥部患上了湿疹,以至于他不得不将双手完全包扎起来。
经过三个月的浴血奋战,德军终于在5438年6月+065438年+10月缓慢推进到伏尔加河畔,并占领了全城80%的面积,将残存的苏军分割成两个狭长的口袋。此外,伏尔加河开始结冰,使得苏联无法向城内守军运送物资。尽管如此,马马耶夫高地附近的战斗和北部城市工厂区的战斗仍然非常激烈。其中,红十月厂、拖拉机厂、路障厂之间的战斗,天下皆知。苏联士兵与德军枪战时,工厂里的工人在一旁修理损坏的坦克和其他武器,有时甚至直接在战场上修理武器。坦克由工厂工人志愿者驾驶。这些坦克往往直接从兵工厂的生产线开到战斗前线,甚至来不及喷漆和安装射击瞄准镜。保卢斯的副官、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在这一天的战场日记中写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持下实施了反攻。市民们也拿起武器,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在战场上,你可以看到被打死的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他们僵硬的手里还握着步枪和手枪。在被摧毁的战车的驾驶舱里,有被杀害的工人。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6月165438+10月11日,德军试图最后一次攻占该城,并向街垒工厂以南的伏尔加河推进,但他们的攻势已是强弩之末。
苏联红军反攻的“铁钳攻击”
围城期间,帮助防守B集团军侧翼的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部队都向总部请求增加援助。例如,匈牙利第2军团(装备和训练落后)负责保护斯大林格勒以北200公里长的地区。这使得它的战线非常狭长,甚至在某些地区只有一个野战排来防守整个1-2公里的防线。苏军在伏尔加河南岸保留了几个攻击点,对B集团军群构成了潜在威胁。但希特勒过于关注围城本身,拒绝了侧翼部队的增援请求。因此,德国陆军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反对意见。结果,希特勒在9月底解除了他的职务,任命库尔特·蔡茨勒为新的总参谋长。
9月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为顿河方面军(司令是中将·罗科索夫斯基),东南方面军改名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秋天,负责斯大林格勒总体战略的红军总司令朱可夫开始在城的两侧集结兵力。德军北面由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军队组成,装备落后,士气低落。朱可夫的战略是将德军留在城内,然后通过攻击德军薄弱的外围将德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这一战略的代号是“天王星行动”,与针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火星行动”相呼应。
1942 165438+10月19,苏联红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瓦图廷将军指挥的主力由三个团(1近卫团、第5坦克团、21团)组成。一个* *由18步兵师、8个坦克旅、2个摩托化旅、6个骑兵师和1个反坦克旅组成。进攻前夕,罗马尼亚军队似乎也注意到了,不断向总部请求增援,但沃尔芬斯坦城堡拒绝了。负责防守德国第6集团军侧翼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由于数量上的绝对劣势和缺乏精良装备,仅在战斗开始一天内就被苏联击溃。
165438+10月20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南部发起第二次进攻。负责保卫该地区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最先遭到攻击。主要由骑兵组成的罗马尼亚人很快被歼灭。之后苏军迅速向西推进,两天后在卡拉什城会师,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围攻。大约25万德国、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队以及一些克罗地亚军队被困在这个包围圈里,其中包括仍在城内作战的数万名苏联士兵。德军第六军只有5万人左右脱离包围圈。苏联投入研制的新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绰号【斯大林的风琴】,看起来像一个由多管集束而成的风琴)。喀秋莎火箭炮可以在一辆机动车上同时发射多达48枚火箭弹。这种武器在摧毁敌方坦克方面有着近乎完美的表现。
10月30日,希特勒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他绝不会从斯大林格勒撤退。德军总部急于让德军在包围圈的西部取得突破,但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声称空军有能力通过“空中桥梁”为第六集团军提供补给。一年前在迭扬斯克包围圈的成功空运战绩,让德军将领们还在幻想通过强大的空运力量来维持第六集团军的战斗力。但是,两次空投最大的区别是规模的不同。第六集团军几乎是普通德军的两倍。此外,它还被第四装甲军的一部分包围。事实证明,德国空军根本没有运输能力提供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补给。克里特岛战役后,德国空军的实力一直没有恢复,其每天300吨的运输上限无法满足每天500吨的需求。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计划,并再次强调被围困的部队决不能投降。
空投计划很快失败了。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强大的苏联高射炮使德国空中桥梁无法维持。据统计,德军只得到所需物资的10%左右,这些运输机还要把伤病员从包围圈运回后方。第六军团逐渐感受到了饥饿的威胁。
另一方面,苏军正在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并开始缩小包围圈。65438+2月,企图从南方营救被围部队的德国第57装甲军组织的“冬季风暴行动”被苏联成功阻击。赫尔曼。霍尔特指挥的援军距离斯大林格勒只有25公里,不能再推近了。苏军发起反击将其击退150 ~ 200公里。迫使德军最高统帅部最终放弃营救被围集团的企图。这为歼灭包围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俄罗斯的严冬开始显示出它可怕的力量。伏尔加河上的冰越来越厚,苏军可以更方便地补给自己的部队。包围圈里的德军消耗了所有的取暖燃料和医疗物资,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寒冷和营养不良。一些军官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试图说服保卢斯迅速突围。但是保卢斯害怕被指控违抗军令,所以他坚持按兵不动。
1943 65438+10月,苏联红军又发动了一轮代号为“朱庇特行动”的攻势,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防线,攻占罗斯托夫。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国南部军队的剩余部分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虽然苏军从未接近过罗斯托夫,但这一行动迫使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中距离德军250多公里。事实上,第六军团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援。
德国第六集团军的覆灭。
被围困的德军开始将防线从斯大林格勒郊区收缩到市内。皮omni机场和Gumrak机场的陷落意味着德军空运和伤员后送的彻底结束。德国人极度缺乏食物和弹药。尽管如此,德军仍然顽强抵抗,因为他们相信苏军会处决投降的士兵。斯大林格勒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巷战。相反,苏军也对包围圈内德军的庞大数量感到惊讶,于是继续巩固包围圈。
1943 65438+10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元帅称号。鉴于此前从未有过这种级别的德军将领被活捉,希特勒也希望保卢斯能战斗到底或者自杀。然而,当苏军入侵百货公司的德军总部时,保卢斯选择了投降。【第六军电台即将关闭!俄罗斯军队已经占领了!布尔什维克万岁,上帝保佑德国!2月1943,1日,被围的第六军给柏林发了一封著名的电报,终于感动了德军。从此就爆料投降了。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其余德军宣布投降。91000名极度饥饿疲惫的德国士兵被俘。令苏联人大为吃惊,令德国人大失所望的是,战俘中包括22名将军。希特勒对这位新元帅极为失望,公开表示“保卢斯离进入光辉的殿堂只有一步之遥,但他还是选择了撤退。”
在投降的91000名战俘中,只有6000人幸存并返回了祖国。因为大部分士兵本身就营养不良,缺医少药,加上红军把他们送到苏联各地的战俘营里强制劳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死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十几名高级军官被带到莫斯科,用作苏联的政治宣传工具。包括保卢斯在内的军官发表了反希特勒宣言,并向德军宣传。沃尔特。冯?塞德利兹?库尔兹巴赫将军甚至提议从德国战俘中组建一支反希特勒的军队,但苏联没有接受这一提议。直到1955,这些高级战俘才被遣返。
虽然德国官方媒体在战役结束前几周就停止了相关利好消息的报道,但德国民众直到6月底才知道斯大林格勒的惨案1943+0。这并不是对德军的第一次打击,但这次失败在规模和战略意义上都是无法比拟的。2月18日,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柏林发表了著名的Sportpalast演说,鼓励德国人民接受全面战争的思想,即动用整个国家的一切资源和力量战斗到底。
战斗结果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乃至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历时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庞大,伤亡人数从未准确统计过。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德军依然给了苏军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几乎全歼了德军的精锐之师——第六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许多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伤亡60万,其中德军30万,罗马尼亚军队1.5万,意大利军队7万,匈牙利军队5万,苏联投降军队5万左右。德军伤亡和被俘的比例非常高(约9.6万人被俘)。与此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伤亡人数达30万左右。在德军入侵这座城市的短短1周内,就有4万多名苏联公民被杀害。整个战役的平民死亡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雄事迹,这座城市在1945被命名为“英雄城”。上世纪60年代,苏联在城外的马马耶夫山上竖起了52米高的“俄罗斯母亲纪念碑”。雕像包括当时战斗中被炸毁的废墟。见证了激烈战斗的大粮仓和巴甫洛夫大楼,至今仍接待后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