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交流开启高端学术通道】中美文化交流的意义
“中美文化论坛”的宗旨是为中美两国在文化领域建立一个公开的、学术的、互动的定期对话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中美双方可以就文化相关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探讨文化艺术的发展模式和文化遗产在文化多样性的当代背景下的保护,加深中美两国在文化、艺术和人文领域的了解,促进双方在文化、艺术和人文领域的友好合作,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全面、持续、深入发展。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中美两国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中心议题、数字技术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数字技术与当代文化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广泛对话和深入探讨。
蔡武部长在会见美国代表团时高度评价了这次学术研讨会。他说,加强中美两国文化部门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文化部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美文化论坛”研讨会,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不仅标志着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说,数字技术的出现及其在文化、艺术和人文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为人类文明的创造、传播、研究和保存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指明新的方向。经过两天积极热烈的讨论,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会专家就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保护和信息数字化发展进行了深入对话和交流,分享了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中运用数字技术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学术观点,达成了许多共识。他表示相信,中美两国的文化关系有着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文化合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在运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图书馆在利用数字技术保护文物和古籍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中国艺术研究院也利用数字技术恢复和保护了大量的传统音乐资源。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中美文化论坛,与美方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交流,挖掘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元素和宝贵遗产,为人类的和谐发展与和平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科尔在开幕致辞中说:“我们两国将在支持人文学科以及保护和介绍文化遗产方面寻求进一步合作。我对两国未来富有成效的重要文化和学术交流充满热切期待。利用数字技术可以轻松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些领域,数字技术的巨大力量让我们思考新的问题,寻求新的可以跨越时间和不同物质的关系和模型。在美国人文基金会,我们坚信数字技术在改变人文学科方面也有巨大的潜力,也将以同样的方式改变人文学科的知识、教学、规划和设计。我们希望引领这个‘新边疆’的发展。”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在闭幕致辞中指出:“加强中美两国文化部门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具有坚实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无论是从主办方的规模和规格,还是从讨论和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次‘中美文化论坛’都是中美文化和学术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为中美文化交流开启更加辉煌的篇章!”
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空间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展示创造了新的技术和物质手段,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统音乐档案部主任迈克?凯西指出,目前音频保护存在三大问题:数量大、退化和过时。印第安纳大学利用数字技术保护历史档案有三种策略:迁移、复制和确认。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人文学科数字研究中心副主任肯尼斯?普莱斯介绍了美国惠特曼超文本数字数据库的建设经验。中国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指出,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推动着公益和公共性核心价值的全面实现。故宫博物院在数字技术展示方面所做的探索主要包括:故宫博物院数字信息的采集、存储和传播,推出与展览同步的数字服务,全面开展网络服务,开发制作《天子宫》。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指出,数字化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图书馆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数字化工作包括:中文书目数据库建设、光盘数据库引进、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过程中,应更加重视资源的科学处理、利用、管理和长期保存。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研究所所长刘拓指出,数字技术对于保护和传承正在消失的传统建筑的结构和建造技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传媒大学张军教授认为,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主要有三个作用:数字修复、展示和数字归档。
数字技术:促进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数字技术带来的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手段,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推动着当代文明的发展,改变着人类文化的现有形态。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杜百川指出,数字化就是要建立新的服务体系、运营体系和新的发展平台,以应对来自其他传输手段和其他新媒体的竞争。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的重点是传统广播影视从模拟向数字转型,积极拓展新业务和新媒体。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管理中心主任王璐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等艺术研究院在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所做工作的相关经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研究员李梅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的汉族民间音乐涵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和40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音乐和音频资料总计约7000小时。该所正在进行的“濒危音像档案数字化抢救”项目,最终将完成对音像、图片、古籍的综合整理,实现数字化存储和利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视频设计师杨庆生、奥组委项目专家徐刚介绍了奥运会开闭幕式中运用数字技术表现中国文化遗产的鲜活经验,开启了数字技术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的独特思路。
数字技术:当代人文艺术领域的双刃剑
数字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好消息。在看到数字技术积极作用的同时,专家也指出它是一把双刃剑。中国艺术
该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指出,数字技术在给电影银幕带来无穷视觉奇观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影“以实映真”的性质,取而代之的是“以虚带实”。借助数字技术,电影完成了从“再现现实”到“虚拟现实”的跨越,电影艺术从传统的纪录片美学进入了虚拟美学时代。《艺术观察》主编吕品田指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技术的双刃剑性质。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它能给世界带来生动、丰富、鲜活的文化多样性,也会从“文化两极分化”中挤压那些不具备强大传播力的弱势文化,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弱势文化的生存状态。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和发展数字技术,改善文化遗产的保护,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有必要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共同探索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文化发展的战略和战术。
“中美文化论坛”起源于2007年6月,当时文化部邀请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代表团成功访华。代表团由美国五大文化机构及美国公共和私营文化机构负责人组成,与中方就扩大和深化两国文化交流达成多项共识。那次访问开启了中美官方文化交流的新格局。之后,“中美文化论坛”的筹备工作就开始了。同年6月165438+10月,中国文化部组织中美合作项目代表团赴美,与美国文化机构具体落实代表团访华时提出的建议,达成共识,为中美文化论坛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4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国家认知:历史记忆与文化”研讨会,为中美文化论坛做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