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史上有哪些「多余人」的形象?
奥涅金作为特定社会条件下贵族青年的典型代表,有着贵族出身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当时并不是贵族青年的先进人物。作者从奥涅金身上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重要问题,即俄国进步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这也是十二月党人失败的原因。
奥涅金的性格是真实的。他不仅代表了贵族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也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心境和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多余人”心中的“多余感”具有民族特色。
奥涅金的“多余感”是俄罗斯旧文化和欧洲新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一方面,贵族阶级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黑暗腐朽的专制政权、愚昧落后的农奴制和与这种制度相适应的旧文化;另一方面,欧洲启蒙思想文化的传播促使俄罗斯知识分子进行思考。在这场俄罗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博弈中,西方文化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压倒性的影响。
2.毕乔林
毕·乔林看透了社会和世俗,也看透了自己。他是一个孤独而悲伤的先知,也是一个英雄。他总想通过征服外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却征服不了内心。他想报复这个世界,但最后报复的是他自己。他每次伤害别人,最后都是灵魂受到伤害。
真诚、壮美、悲凉是英雄美的本质特征。毕未能超越社会的排斥和“多余”,他缺乏一种突然的觉醒和积极的行动,这正是时代局限性造成的人格缺陷。
3.罗婷
作为一个“多余人”,罗婷有一个很重要的性格特征,就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总是在人前大谈崇高、事业、劳动、光明,但说到做一个有用的人,他却说做起来有多难。
这也是罗婷没能成功,成为“多余人”的原因。列日涅夫也说过“你没有毅力”,也是一针见血。这些都是罗婷这个“多余人”相对于其他小说的独特之处。
4.贝里托夫
贝里托夫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接受理想主义教育。但进入社会后,处处碰壁,一直在官海中漂浮了十几年,从未有所成就。他去NN城参加贵族选举,认识了鲁道夫· 克鲁采尔·弗斯基一家,并深深爱上了柳博尼加。
鲁道夫· 克鲁采尔·弗拉斯基非常痛苦,以至于在抑郁时成了一个酒鬼。Lyuboniga也因为对两个男人的爱而深绿,病不起。在这种情况下,贝里托夫不得不放弃对柳博尼加的爱,悲伤地离开了家乡。
5.Oblomov
最后一个典型的“多余人”Oblomov,尤其污秽。虽然心地善良,受过良好的教育,但由于祖上的庄园领地和300多名农奴,他无忧无虑,游手好闲。时间长了,他就失去了意志和兴趣,养成了无忧无虑和懒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