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高中历史课本中的隐性知识,提高学生成绩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课本上没有直接描述,而是隐藏在其中的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本内外的一些知识。是对教科书中显性知识(即教科书中用正常字体表达的内容)的深化、比较和概括。也是考试的内容之一。发掘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不是很理解,浮躁不真实,习惯听老师讲课,很少主动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把学历史变成背历史。隐性知识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只有不断提出课本中隐藏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积极的思考,而不是机械地记忆表面知识。只有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才能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通过理解讨论等不同形式,学生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发掘隐性知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探究历史教科书中的引言、注释和插图。

引言不仅包含各章引用的材料,还包括教材每章前一段简明中肯的提示,非常重要。它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教学内容大纲的作用,内容深刻,教学指导性强。当介绍涉及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事件的背景时,老师必须向学生提及。比如必修3第一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介绍是“商周时期,政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称为“学在政府”。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为“民本之学”和“百家争鸣”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就解释了“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插图是提示历史知识的片段、侧面、状态、情境。他们用图片内容反映和回应教科书的主题。它们是历史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大纲中内容要点的具体化。它们以直观生动的方式表达复杂的历史现象,涉及内容广泛。比如中国古代手工业世界闻名,《诸神的宴会》插图中的瓷器被画家重点突出,说明当时的欧洲人特别珍惜瓷器,用来装水果和盛汤,在欧洲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出现,说明其应用广泛和普及。教材的引言、注释和插图中往往隐藏着许多重要问题,如:英国议会制度和高考题中两党的政治变化是对教材中注释和正文的综合考查;台湾省在各个朝代的名称以及与大陆的关系,隐藏了很多知识点。教材中的引言、注释和插图容易被学生忽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插图的阅读要多侧面多角度观察,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成绩。

第二,探究教材中的历史方面

历史纵横栏主要介绍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类历史知识,目的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补充或延伸,以加强历史联系,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该栏目的设置一般属于学生阅读参考的内容,没有统一要求。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历史事件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有的教材做了明确的分析,但很多并不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隐藏在教材中。历史视界18栏目是对主要内容的提炼,包括重要概念的解释、重要历史事件的描述、某一特定历史场景的对比、特定事物的中外对比等。15专栏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爆发背景的介绍。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上下文的联系,为课文的重点内容提供背景知识,同时减少历史课本的细节,保证课文叙述的流畅。11【历史视野】是对课文的拓展和延伸,即在栏目中引入重要的类似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或者讲讲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和评价,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第16课《抗日战争》将分为九一八事变和第一次事变。二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和华北事变等重大事件都被列为正文的重点内容。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提供了背景知识,简化了教材的线索,更便于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事件之间的关系和原因,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印象更深刻,有利于记忆。

第三,探索历史教科书中学习和思考的窗口

学习与思考之窗栏目是素材和问题的结合。左边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右边是针对阅读材料重点内容提问的思考问题。学生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全面的结论。它补充和深化了教材的内容。历史1(必修)【学习之窗】阅读板块26个,其中历史故事4个,历史评论6个,历史现象5个,原始文献11。比如综合考虑史实,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在秦国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些历史题的设置,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这些栏目的设置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但每个栏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几个栏目围绕一个重要内容,做背景介绍或者其他有用的、必要的补充。重点从不同方面对重点内容进行补充、拓展、深化或强化。这些栏目的探索要不断总结和探讨,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