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历史悠久的大邑古城
据《宋史》记载,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九月,金兵兀术率四十万牧民攻滁州、成州(今高邮),后与扬州会师渡江攻临安(杭州),灭南宋。南宋朝廷一方面派遣使节北上求和,另一方面又派遣名将韩世忠驻守镇江,抗击八金军的南渡。
韩世忠到镇江后,没有驻军,而是从北方越境到扬州。在扬州(今大邑)西北郊包围了金军的先锋骑兵,打败了金军,同时与岳飞一起在天长、成州给金军迎头痛击,金军溃不成军。惨败后,残余势力从北方撤回,灭宋南下的计划受挫。大仪之战,规模虽小,意义非凡。
是韩世忠军事生涯中的两大战役之一(另一场战役是黄天荡之战),也是南宋军队第一次主动出击,取得伏击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被誉为南宋十三功德之一,后人将其评为中兴第一武学。宋高宗在大邑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表扬韩世忠士兵,大邑的地名由此而来。
大邑之战,双飞投入兵力至少两万,大部分金军全军覆没,剩下的仓皇北逃。南宋军队战功卓著,因此大邑之战在南宋抗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当代史家认为,此役可与1939年9月平型关之胜相提并论,韩世忠一战成名,打破了8金军(日军)所向披靡的神话。
但由于史书记载简略,史学界研究甚少。大邑有很多古迹,因为屡战屡败,早已失传。比如青墩、银墩古文化遗址属于西周,距今3000多年,无从考证。托林寺、三义阁、风之岭、韩公庙、迎玉源等古迹难觅踪影。
(在《大邑文化》一书中有记载,此处不再赘述。)更有意思的是,金庸先生在《鹿邑公爵第二次归来》中提到大邑,韦小宝护送江洋大盗毛到大邑德胜山。原文是“德胜山位于扬州城西北三十里的大义乡。南宋绍兴年间,韩世忠曾在此破金兵,故山名‘胜’。”
大邑德胜山在哪里,现在无从考证。说是韩世忠拿下大邑后回南的一个小山头,但大邑确实有很多山头(从扬州一路往西北,确实有甘泉山,德胜山是不是甘泉山还有待考证)。时代变了,地名也有可能被遗忘。鹿山公爵还提到,胜利山上有一座“异妓庙”,是韩世忠的红颜知己梁红玉的庙,也叫夫人英烈庙。扬州妓院的女人多去朝拜,所以香火更旺盛,现在这个庙已经不存在了。
还有,据隋书说,杨迪皇帝曾命人在洛阳捉萤火虫,并在京华宫设采集点,连收了好几迎(隋朝十斗为一迎)。杨光夜间出行,几十只萤火虫一起放飞,“遍布岩谷”,蔚为壮观。
杨迪三顾扬州、巡游江都时也是这样做的。据魏说,隋炀帝曾下令在江都县大义乡修建“萤火虫园”,专门收集萤火虫。
“萤火虫花园”在哪里,无从考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律·隋宫》对此事感触颇深:他的《紫泉宫》已被云雾占据,如同他要把整个扬州都收为己有。若不是玉玺被唐太祖夺取,他早就扬帆远航了。
萤火虫现在不见了,离开了风化的草地,但黄昏时仍在垂柳乌鸦栖息。如果他遇上了,那里地下,后世的陈皇帝,又该我求“花之* * *”了!“萤火虫现在不见了,离开了风化的草地”,这是因为杨光拙劣的捕捉使萤火虫灭绝了吗?“但仍在垂柳中乌鸦黄昏栖息”,隋炀帝若未成鬼,黄昏乌鸦怎敢在空渠边垂柳上歇锦帆?无独有偶,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是朱德元帅和张思德的故乡,仪陇县也有一个与之同名的古镇。境内的大邑山高大、英俊、郁郁葱葱,其“戴逸叠翠”是仪陇当地的一处旅游景点。
二、大邑的牛市说到大邑,我不得不说大邑的牛市。牛市和当时的鲁(粮店)、杂货店、中药店(中药店)、布店一样,都属于专业交易市场,其中以几个牛市最为著名。
大邑地处丘陵地带。在农耕时代,牛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力,有“一头牛是半个劳动力”的说法。大邑和牛的关系很密切。清朝光绪年间,大邑牛市与徐州、丹阳并称为江苏三大牛市。高峰期(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每集上市菜牛和耕牛都在1万头以上,成交率在70%左右,最高交易量超过1万头。
交易的牛很多,牛店(旧称牙店)也越来越多。镇上有100多户人家以此为生。其中最著名的是曹安山、曹安兄弟经营的曹记牛店。曹记牛行经营有方,诚实守信,“一手撑两家”,铁面无私,深得买卖双方信任,形成了“远、大、旺、广”的特色。
“远”,来曹氏牛行的买卖双方多为安徽、明光、来安、天长、盱眙、金湖、高邮等地的商人,也有不少广东、广西、青藏等偏远地区的商人。他们主要买卖牛肉,在那里收购,然后转运到扬州、镇江的屠宰场。
当地农民也参与牛的买卖,如以牛换犊、以犊换牛或以菜牛换牛,一般数额不大。“大”,牛市大。方圆有五六里,能容纳一万头牛,一万多人。
据说农历初四初九(现在大邑逢农历初四初九,周边摊贩聚集在大邑镇做各种生意),到大邑镇赶集的人多达5万人。“盛”,牛市成交量大,带动了驴市、猪市、禽市、餐饮、服务业的繁荣昌盛,呈现出“牛吼马叫,生意如火如荼”的景象。
“燕”和牛业的繁荣使大邑成为附近城镇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扬州、仪征、天长的经济发展。仪征市崔志毅牛行是模仿曹集牛行的经营模式发展起来的。
大邑牛市的交易,除了动用牛行,地方税务机关也不失时机。
2.请问有谁知道四川仪陇县的简史?仪陇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力凉州是战国时期的巴子之地。公元前314年,建立巴郡,并置阆中郡,属。西晋中期(公元304-347年),兰姆郡位于大邑乡大邑山上,属汉代巴郡。晋宋齐时期,县城西北属阆中县、巴西县,东南属瞿岩县瞿岩县。
南朝梁元麟元年(公元502年),龙城县与仪陇县同郡,在今晋城之巅。同时设立尹达县,治县在仪陇县尹达镇。
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置扶余县、安固县,宣汉县置大同。县名扶余山(今龙城村),县与宣汉县辖于罗达乡,安固县辖于英山县安固乡。
西魏(538-551)仍攻良治、龙城、尹达三县,扶余引宣汉、安固二县。
北周四年(公元569年),西魏梁的依安县、扶余县划归彭州,龙城县仍在,扶余县由仪陇县大罗池迁至英山县安谷场。龙城县辖仪陇县和尹达县。
隋炀帝黄凯三年(公元583年),巴彭州的扶余、义安、龙城三县,渠县的泾阳县。并入彭州,开十八年(公元598年),宣汉县改为扶余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改为县,仪陇、尹达两县属巴西县(县属今阆中县),扶余县属青化县(县属今巴中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恢复彭州,辖仪陇、尹达、扶余等六县。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建立周放,治州、仪陇县在今金城山。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邛南、相如两县部分地区设置新城,与太子尹合建,改称新郑县,隶属阆中,治县在今仪陇县新郑镇。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周放被弃,仪陇归彭州。
公元738年,仪陇县迁至今县城所在地金城山腰。为避讳玄宗李隆基,大历初年(公元766年)仪陇县更名为仪陇县。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扶余县迁至仪陇县陆毅乡李家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尹达县改为莲池县(蓬安县茶亭乡莲池坝),后被废。开城元年(公元836年)复置。
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沿袭唐制。以州领县,彭池、仪陇、扶余三县仍属彭州。
北宋时(960-1127),彭州称咸安县,辖仪陇、彭池、扶余、英山四县。
南宋(公元1127-1279)恢复梁山郡,彭州咸安郡由四郡扩为六郡。
元(公元1206-1368)建立省制,由路、州、县组成,仪陇县属四川顺庆路彭州。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废弃的蓬池、扶余两县进入仪陇县。同时,将新郑县撤为南部县。从此仪陇县境内基本统一。
明代(公元1368-1661)废弃道路分为省、州、县四级。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仪陇县并入彭州,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恢复。
清代(公元1616-1911),仪陇县属川北顺庆府管辖。宣彤元年(公元1909),仪陇县为避讳溥仪皇帝,改为“仪陇”。
民国元年(公元1912),一龙改名废,属顺庆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废府,复路。仪陇属嘉陵路(该路治在今南充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县直属省。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仪陇为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所辖县(专员公署设在南充)。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鄂豫皖边区根据地转移到川东北,于1933年8月23日解放仪陇,随后建立了县、市、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当时,红军将仪陇县及邻近县的部分地区划归仪陇县、常胜县、阆南县三县。苏联在仪陇县设立了黄金镇,辖1市、1区和52个乡镇。长生县苏维埃* * *当年在仪陇县设李善长,次年迁至巴中顶山场,辖8区32乡;阆南苏维埃* * *,位于今阆中市水观音,辖15地区。红军在仪陇战斗30余次。1935年2月至4月,为配合红军北进,一龙撤离。红军撤退后,仪陇县恢复民国旧制,直至1949年2月23日仪陇解放。
1950,仪陇县隶属川北行政公署南充区。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销后,仪陇县划归四川省南充地区管辖(8月更名为地区,1968,6月更名为南充市,1994),县府设在锦城半山腰的锦城镇。现在县* * *搬到了嘉陵江边的新郑镇,新郑新城发展很快。
仪陇被誉为“书法、剪纸、篆刻之乡”,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
3.古城在哪里?老街牌坊——状元坊阆中市,是AAAA风景旅游区的“天下第一山”,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临巴山,西临剑门,北连熊志。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东西是美好的,文化是厚重的,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阆中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万,城镇人口约20万。辖49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缘,西南地势低,东北地势高。市区平均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为主,部分丘陵和平坝。境内流长59.4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期是巴基斯坦的首都。公元前314年建立阆中郡,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在此设县、府、州、道、行署。汉唐时期,阆中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中心,著名的天文文字落下闳创造了太初历法和世界上第一个浑仪。蜀汉史家张飞守阆中七年;明清时期,阆中曾是四川的临时省会,长达10多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中,阆中一直是川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1985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撤县设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国务院批准开放城市;2001被授予全国生态示范城市,2004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阆中素有“元朗仙境”和“巴蜀蔺”之称,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地广人稀于城南”的名句。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历史给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和近200处名胜古迹,至今仍闪耀着耀眼的光彩。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人民街院落、寺院、亭台楼阁、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张飞庙和张飞墓以及韩曙遗址文物是三国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阆中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市,距离省会成都只有230公里,归南充市管理。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在东经105 41′~ 106 24′和北纬31 22′~ 31 51′之间。东邻巴中市、仪陇县,南接南部县,西接剑阁县,北接苍溪县。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向川北低山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形和多级梯级地貌,海拔328-888.8米。低丘、高丘和中丘占陆地面积的92%,低丘和平坝占6.31%,水域占1.69%。阆中山脉分别位于嘉陵江的东部和西部,大巴山山脉位于嘉陵江的东部,剑门山脉位于嘉陵江的西部。属于大巴山区的山脉有盘龙山、方山、龙山、大邑山。剑门山脉包括罗达山、仙桂山及其二级山系。
4.四川最早的四大历史古城有哪些?它们是阆中古城、国家AAAAA旅游区、中国春节的发源地,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嘉陵江中游。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古巴蜀的军事中心。阆中土壤肥沃,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
2014进入“剑门蜀道”申遗预备名单之一。邛崃据说在邛崃山附近,所以它在古代被称为林琼。
是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乡。琼州在历史上有很多年是家。
自公元前316年秦灭蜀,蜀守,至今已有2300年历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松潘古城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素有“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战略枢纽”之称。
目前也是连接九寨沟、黄龙、红原-若尔盖大草原等重要景区的枢纽。古城被称为“高原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松潘古称松州,是四川省的一座历史名城。是历史上著名的边陲小城,被称为“川西门户”,曾是打仗的地方。《古松史》中记载“以凌敏岭为界,控制河源,左侧和龙,右侧康藏”,“天府屏蔽,阴锁”。因此,自汉唐以来,关伟就在这里设伏,并有重兵屯驻。
赵华古城有4000多年的历史,2200多年的连续建县史。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古城风貌原始,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郡县之一,素有“巴蜀第一郡,蜀第二都”之称。
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满,水系遍布太极,被誉为“太极天下第一景观”的自然奇观。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是游客参观度假和学者研究考古的理想场所。
5.南充市仪陇县有什么好笑的?仪陇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朱德的故乡和客家文化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仪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林朗山景区、四川四大著名内陆河之一的新德里堆、川北客家第一村石鼎庄园、中国一绝金粟晏殊、列入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朱德故居纪念馆等。是全国红色旅游发展30条精品线路中的重要节点。[1] 1982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建于马鞍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德故居纪念馆、铜像纪念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洋湖、仙女湖白塔、魁星阁建筑独特;金城山“德”字石刻面积484平方米,居世界第一;晋城背后有晋城公园、白塔山、仙女山、大义山,还有10多处名胜古迹公园,如林朗、李善寨、龙城村等,广为人知。
仪陇县东北部合作乡西侧有一座天平山,太子洞,张槐山,巴中交界处。主峰海拔近700米,蜿蜒于八一与数十里之间,山势雄伟幽僻。
自唐宋以来,张淮寺一直建在主峰上。从此,张淮寺取代了天平山,在周围的县都很有名。
离张淮庙200多米远,有一块光滑的大石头。像一个神奇的巨型蘑菇,从天而降,寄生在陡峭的岩石上。
在坚硬岩石的东侧,有一个向内凹陷的悬崖。悬崖中间有一个山洞,周围没有路。只有鸟可以住在里面。从远处看,它像一个银白色的镜面屏幕挂在张淮寺的山岩边缘。人们称这块岩石为“王子岩”。王子洞嵌在王子岩壁中,王子岩壁附着在张淮山的东部边缘。洞穴和岩石,岩石和山相映成趣。
王子岩顶部的圆形岩石日夜亲吻着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在漫长的历史中,顽石的表面逐渐变成灰黑色,石头上没有植物,只有一些苔藓植物生长。绕过岩石的外缘,大约需要180级台阶。石顶中间有“普陀院”二字,直径33厘米多,横向排列,四周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