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茶的相关传说
这个崂山茶的民间故事是20多年前崂山林场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宋讲的。老人还讲了下面的故事。
崂山碧高谷附近有两座寺庙。东南不远处,有一座寺庙叫“铁瓦寺”。没有记载这座寺庙最初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但它在明朝万历年间重建。据说当时用的瓷砖都是江南定制的,所以叫“铁瓦寺”。但在清朝康熙初年被雷电摧毁。西南不远处的一座叫“白云寺”,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略早于铁娃殿的重建,清代康干年间因无人居住而逐渐废弃。据传,早年有个老道士住在铁瓦殿。因为年纪大了,为了延缓身体的衰退和摆脱病痛,他经常出去爬山。一个是锻炼身体,一个是采集山药。坚持几年真的很有好处。附近的白云寺里住着一位老道士。她和老道士年龄相仿,经常出去爬山。有时她和老道士一起走上一条山路。但是,很少看到老道士收集稀有草药之类的东西。让老道士不解的是,虽然两人年龄相仿,但多年来都意识到坚持不懈的锻炼和药物的补充确实对身体有益,但毕竟岁月不饶人,一年又一年,老年越来越强。再看看老道士,运动也是一样,虽然我没见过老道士吃什么灵丹妙药,但是老道士多年来一直是个健康的姑娘。至此,老道士觉得惭愧,见到他就觉得自己是个矮子。过了很长时间,他生病了,躺在床上。突然有一天,我听到“咯吱”一声,铁瓦寺的柴飞开始亮了,老道士来到老道士的床边。只见那道士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袋,拿出几片深褐色的叶子,放在碗里,冲进开水,把老道士扶起来,给他喝了几口。正在睡觉的老道士迷迷糊糊,危在旦夕。突然,他感觉到一股热流在入口后直冲腹部。只听“啊”的一声,老道士缓过气来。老道士睁开眼睛,看到老道士坐在身边,知道是老道士救了他一命。然后转身问老道士她喝的是什么药。老道士回答说,比高古的茶籽还高,并告诉他,正是因为常年喝这种茶,才强壮健康,容颜不老。老道士恍然大悟,只觉得精气神又回到了身上。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和老道士一起去高比找茶叶掉落的叶子,一年四季都喝。他们活了100岁后,无疾而终。
崂山茶历史悠久,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据说在崂山著名的山峰中,最神秘的是“天茶殿”。其奥秘在于传说中的“天茶”。天查顶位于巨峰以东,明霞洞以北。海拔近千米,远远望去巍峨雄伟,直刺苍穹,山势险峻。悬崖如刀砍斧。古人说是“鸟不能飞,兽迹难过”。最奇怪的是东边的悬崖上长着一棵古茶树。几百年来,春天是绿色的,夏天是茂盛的,晚秋是枯萎的。没人敢爬上来摘,所以叫“天茶”。所以引起了很多有趣的传说。据民间传说,天茶山顶上住着一个老道士和一个小道士。一天,老道士派小道士下山去买日用品。小道士说完,时间还早。去市场逛逛。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一看就是卖牛肉的。小道士好贪心。我忍不住买了几斤。在回山的路上,登山者们都饿了,他们害怕师父发现后会受到惩罚。我拿出牛肉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晚上睡觉时,小道士感到腹胀难忍,呻吟起来。老道士进来问原因,出了屋。不一会儿,他端来了一碗绿色的汤,有着奇怪的香味。小道士喝下后,觉得肚子里轰隆一声,腹胀的感觉神奇地消失了。小道士翻了个身,跪下来感谢师父,问他刚刚喝了什么。老道士笑着说:“这是天茶。”从此茶上神茶的传说流传下来。
青岛崂山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毛主席指示“山坡上多种茶树”。时任省委书记谭启龙倡导“南茶北运”的尝试,青岛市园林局从安徽黄山购买了5000株茶苗在青岛中山公园试种。但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和品种的适应性,当年树苗几乎全部枯死。65438年至0959年,青岛市园林局吸取经验教训,从浙江引进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崂山林场引种育苗。最后试种奇迹般的成功,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北方不种茶的历史。随后,又在崂山太清宫、王哥庄、姜家村、王晓村等地进行了推广。到70年代,崂山茶种植面积近100亩。90年代以后,崂山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崂山茶种植的政策激励和资金支持,崂山茶种植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海上第一名山”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唯一一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群山蔚蓝,雾气蒙蒙。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强,霜期比南方长,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发育缓慢,采摘间隔时间长。所以茶叶有充足的时间积累营养,所以崂山茶叶厚,营养丰富。有大量的多酚、芳香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此外,崂山山泉水的水分,使得崂山茶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豌豆面和栗子面的清香。“南茶北引”的举措,打造了青岛又一个闪亮的品牌。经过40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努力,崂山茶赢得了“江北第一茶”和“茶中新贵”的美誉。
中国茶的神奇魅力,不仅在于它关乎民生,更在于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茶的滋养下,浸透着“诚、美、和、敬”的中国文化。茶在中国不仅是一种饮料,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倡导茶为国饮,有助于培养廉洁、节俭、清朗的风气。茶作为生活和文化的载体,无处不在。弘扬茶文化,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应该是中国茶的使命,也是崂山茶深入发展的目标。
茶是天地之精,一生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