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脑科医院的历史沿革

广州脑科医院原名“惠爱医疗与癫痫医院”,或“惠爱医院”。为纪念其创始人J.G .克尔博士,贾约翰去世后在国外报道时改名为“约翰克尔氏医院”。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更名开业第一天仅收治两名患者,当年住院人数增至11,1904增至63,1909增至217,1915增至507。当时最多四个医生,最少只有两个。还有护士长1名,护士1名,护士17名(相当于护工),其他员工70名左右,所以后期员工总数超过100人。

1927年,由于财政困难,工人罢工,医院业务停止,医院董事会无力支撑,自动申请当时的市政府接手。在此之前一年,市政府已经在市区建立了一所“复性医院”,并于1927年3月1日接管了艾慧医院。两家医院分别更名为市第一和第二精神病医院,第一家医院被批准容纳260名病人和1至2名医生;第二家医院获准容纳400名病人,包括两名医生。

1935年6月,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决定收购艾慧医院的所有原有财产,包括第二医院和培英中学。65438+同年2月26日,第一精神病院被撤销,两家医院合并重组,第一医院的病人和公物移至第二医院接收,并更名为市精神病疗养院。入住医生人数评定为800人,医生4人,男女护士1人,男女护士32人,全院医生、护士、工人、警察、护士。占地40余亩,与解放初期基本持平。这是解放前精神病院最繁荣的时期。

1937年7月抗战爆发,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国民党广州政府仓促撤走前,将精神病院委托给广州天主教会保管。天主教会从加拿大和其他国家派遣了三名修女来负责医院的工作。没有专职医生,只有十多个男女护士,十多个工人和行李员。天主教代管七年多,直到抗战胜利。这期间资金来源几近断绝,仅靠少量捐款和患者自费勉强维持,非常困难。职工的生活也很艰难,死了很多病人,住院病人急剧下降,从抗战胜利时的800多人下降到只有60多人。由于抗战时期没有记录,现在无法给出更详细的描述。

1946年初,国民党广州市政府正式收回医院,自行经营。1946临时收治精神病人300人。1948的4月份,住院人数达到380人,1949的9月份,下降到近300人。当时医院除了院长和医务主任,还有4名医生,10多名男女护士,60多名员工。1949年广州解放,同年12年市军委派人接管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