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是野蛮人还是文明人?

日耳曼人是起源于欧洲的一个重要族群,覆盖西欧、北欧、北美等多个发达地区,其中以英语、维京语、德语最具代表性。他们不仅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而且成为近代数百年世界秩序的缔造者和受益者。

但在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并称为欧洲三大蛮族。那么德意志人是如何从古罗马时期一步步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文明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的呢?

民族起源:古印欧语系的北欧分支,其实无论是希腊人、拉丁人,还是代表欧洲古典文明的三大蛮族,都起源于乌拉尔河-多瑙河下游的“南俄罗斯草原”(里海北岸一带)。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民族特征,属于印欧语系,所以他们的祖先也被称为“古印欧人”。之所以称之为“印欧语系”,是因为当这些操着相似口音的古印欧人后裔西迁欧洲时,还有米堤亚人、波斯人和雅利安人的分支南移至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陆。

与南迁支脉不同,原始印欧人向欧洲扩张过程中,地形更加复杂。温和湿润的欧洲中南部被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等多座山脉阻隔,大部分平原森林茂密(大西洋充满水汽),道路难以通行。因此,古代印欧人的许多分支,包括希腊人和凯尔特人,沿着海岸线或河流迁移。其中,希腊人通过色雷斯平原沿着黑海海岸到达希腊半岛,拉丁人从黑海海岸跨过多瑙河中下游进入波河流域,凯尔特人也沿着多瑙河逆流而上到达巴伐利亚高原。与他们相比,德国人和斯拉夫人一样,选择从喀尔巴阡山北麓的德涅斯特河(即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划分的河流)出发,最终到达日德兰半岛。

以日德兰半岛为基地,日耳曼人逐渐壮大,迁移到北欧和中欧其他地区。大约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随着气候骤降,海水入侵(很多日耳曼部落喜欢沿海居住,渡海到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一些日耳曼部落开始南迁,与罗马发生碰撞。正是生活在日德兰半岛的辛布里部落引发了这场迁徙潮,他们共同促使可能起源于半岛北部的安汶人和易北河下游的条顿部落加入这支南下的日耳曼大军。

敲罗马:漫无目的的南方之路其实早在德国人南迁之前,凯尔特人就把莱茵河以东的民族称为日耳曼人。随着辛伯里、条顿和安汶三个部落的行动,德国人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欧洲文明的地理版图上,后来人们把这次双方的碰撞称为“辛伯里战争”。当时与罗马共和国相邻的蛮族主要是凯尔特人,所以当三日耳曼片溯易北河而上,向阿尔卑斯山方向渗透时,遇到的第一波抵抗就是波希米亚高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捷克)的凯尔特人。

然而,虽然都被罗马人称为“蛮族”,但此时的凯尔特人已经被文明辐射了数百年,成为半定居的民族,拥有农牧业。他们的战斗力已经大大削弱,早就不再像围攻罗马时(也就是“白鹅救罗马”时期)那样强硬了。此外,日耳曼三部的南迁,纯粹是为了觅食和救命,士气和勇猛是凯尔特人无法比拟的。公元前120年左右,三支日耳曼军队征服波希米亚后,很快进入邻国奥地利,在那里顺多瑙河而下,到达喀尔巴阡盆地(多瑙河中游平原)。

熟悉欧洲地图的朋友应该很清楚。显然,当德国人来到喀尔巴阡山盆地时,他们已经离罗马边境不远了,更何况这里的凯尔特部落早已成为古罗马统治的亲密地区。秉承着别人不准打呼噜睡沙发边的常识,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三部曲很快就起了冲突。但在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之后,包括整个地中海在内的罗马共和国的社会结构早已从农耕向商业过渡,导致农民兵源不足,贫富差距严重,战斗力下降。他们的敌人是比凯尔特部落更加凶残的德意志人,最终罗马军队在诺贾战役中损失惨重。

公元前109年,德军越过巴伐利亚高原,到达高卢。罗马人再次与他们对抗,被消灭了。日耳曼三部曲的胜利使他们得以在整个高卢地区横行无忌,更重要的是让已经投降罗马的凯尔特人看到了罗马军队的虚弱。两年后(107前),正当日耳曼三部曲席卷西欧的时候,瑞士高原上的凯尔特人特古利尼部落入侵罗马,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凯尔特人对罗马人的第一次胜利。为了发泄百年屈辱,凯尔特人强迫4000多名罗马战俘从“轭门”(即三支标枪打出的门洞)下钻出来,史称“轭门屈辱”。

但相对于主动进攻罗马腹地但战果有限的凯尔特人,战斗力更强、作风更野蛮的日耳曼人才是罗马战场的敌人。但是,辛布里人、条顿人、安布安人毕竟是为了生存而南迁的。在罗马军团又一次大败(阿劳西奥之战)后,他们选择逃入外高卢领土,而不是深入罗马腹地进行客场冒险。高卢的凯尔特民族足以让他们掠夺。这种掠夺式的生活方式,本质上还是属于游牧生活的范畴,只是日耳曼三大游牧民族的对象是其他较弱的民族。所以按照日耳曼人的想法,过了好几年他们才再次回到罗马边境,意图进行另一轮收割。

就在三支日耳曼军队巡视高卢的时候,罗马内部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连失败后,罗马执政官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赢得了北非朱古达战争。于是当德军再次进攻时,马里乌斯率领他训练的五万新罗马军队出现了。先不说马略军事改革的实质和背后的深层因素,只知道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和动员能力被重新激活了。当战场尘埃落定,结果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几乎所有的条顿人和安汶人都被消灭了,相当多的妇女和儿童(第三部分德国人是家庭迁徙)被俘虏了。没过多久,辛布里人也到了阿尔卑斯山南麓的波河平原,被罗马军团屠杀在韦尔切利。至此,辛伯里战争结束。

日耳曼尼亚与罗马帝国边界的形成辛伯里战争后,罗马人开始将北方日耳曼民族占据的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意为日耳曼人居住的地方。几十年之内,凯撒开始带领罗马军团征服高卢,并以莱茵河作为高卢(即罗马领土)和日耳曼尼亚的分界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凯撒甚至穿越到莱茵河以东附近的丛林中,以达到对日耳曼部落的威慑作用。

但以河流作为两个民族的分界线,并不符合地理板块的自然规律。毕竟,比起山脉的两岸,河流的两岸更容易互相沟通(生意、婚姻、战争)。所以凯撒撤军后,很多日耳曼部落为了生存,开始尝试越过莱茵河防线。毕竟相比罗马人的抵抗,日德兰半岛传递的地缘政治压力更强。在众多日耳曼部落的竞争中,不断有人潜入高卢,迫使罗马帝国沿河修筑了一些分段防御工事。这一系列防御工事后来被称为“日耳曼长城”。

当然,不仅德国人想迁移到莱茵河西岸,罗马帝国也有野心吞并莱茵河东岸的皇帝。奥古斯都和提比略时期,罗马军队深入中欧丛林,占领了大半个中欧。然而,这些日耳曼部落中的大多数并没有真正屈服。最终,条顿堡森林之战爆发,罗马帝国在最强的时候遭遇惨败,不得不停止扩张,莱茵河防线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事实上,罗马人之所以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被击败,恰恰是凯撒不想占领莱茵河以西的原因。毕竟茂密的丛林环境不利于罗马军团的发展,反而更有利于熟悉地形的德军。

“三世纪危机”后日耳曼罗马的条顿堡森林之战后,罗马帝国不仅没有征服日耳曼尼亚,反而逐渐出现了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马里乌斯募兵制改革后,军队将领地位提升而导致的混乱现象;第二是随着帝国内部的饱和发展,不同地理板块之间的离心力与日俱增。最终罗马帝国陷入军队频繁废帝,“四帝共治”保卫中心的窘境。

就在罗马即将迎来新一轮历史转折的时候,亚洲草原的游牧民族匈牙利人开始入侵欧洲,包括阿兰人和日耳曼人在内的多个民族参与进攻罗马边疆。这一时期,日耳曼民族形成了东日耳曼人,主要是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北日耳曼人,主要是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最终,许多东日耳曼人和一些西日耳曼部落被罗马吞并,其中西哥特人(从哥特人分裂出来的)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汪达尔人和阿兰人(非日耳曼群体)占领了北非的迦太基故土,东哥特人占领了亚平宁半岛(后被隆巴迪占领),法兰克人在莱茵河以西的高卢地区占据了绝对优势。

此时的罗马帝国虽然四分五裂,对德国将领的约束力大大削弱,但仍保持了西罗马帝国形式上的完整。因此,这一时期的西罗马也被称为“日耳曼罗马”。在“日耳曼罗马”时期,许多日耳曼部落之间开始了激烈的竞争,欧洲进入了一个日耳曼民族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中世纪欧洲:日耳曼世界进入中世纪后,东日耳曼各部只剩下西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和汪达尔王国相继被东罗马灭亡,勃艮第人被法兰克人吸收。西日耳曼各部的情况比较复杂,居住在易北河流域的很多部落最终演变成了巴伐利亚人(南日耳曼人);居住在北海沿岸的人,包括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和巴达维亚人,逐渐成为荷兰人和英国人的直系祖先。至于生活在莱茵河和威悉河的日耳曼部落,则逐渐成为黑森人和法兰克人。当然,后来除了不列颠群岛和伊比利亚半岛,法兰克人的疆域几乎覆盖了整个中欧和西欧,但最终在日耳曼尼亚形成了具有共同文化意识的德意志人。

事实上,法兰克帝国的分裂可以看作是凯撒统治下高卢和日耳曼尼亚的又一次地理分裂。说到底,西法兰克人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分界线还是莱茵河-洛林地区,这源于德国人对两岸拉丁文化的认同。不仅如此,自从西德吞并罗马后,易北河以东和波希米亚被西斯拉夫人占领。法兰克人崛起的那几年,德军开始东进,逐渐收复这些地区。

与东日耳曼人和西日耳曼人相比,北日耳曼人虽然未能从古罗马文明崩溃的废墟中获益,但仍无法阻挡他们在中世纪的崛起。他们擅长海上冒险,喜欢掠夺其他欧洲国家,从8世纪开始变得越来越有组织。其中丹麦人甚至一度获得了英格兰的统治,建立了北海帝国。为了表达对这群善于掠夺和杀戮的海上强盗的厌恶,芬兰人称他们为“俄罗斯人”,东斯拉夫人称他们为“瓦良格人”,德国在西欧的亲戚称他们为“维京人”,他们留在西欧的后裔被称为“诺曼人”。

在鼎盛时期,这些维京人一方面横行西欧(从北海到地中海),甚至占领西西里,充当欧洲的南大门,抵御阿拉伯入侵;另一方面,它在东欧斯拉夫人的领土上运行着北欧(瓦良格)和拜占庭(希腊)之间的“瓦希贸易之路”。就连诺夫哥罗德这个因为这条贸易路线而崛起的东斯拉夫城邦,后来也受到斯拉夫贵族的邀请,欢迎瓦良格人的首领留里克建立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王公政权(俄罗斯历史学家对此有异议)。

在这一点上,英国(盎格鲁-撒克逊/英语)、德国(巴伐利亚、撒克逊/撒克逊等。)、法国(西法兰克人)、西班牙(西哥特人),甚至意大利、荷兰、奥地利甚至俄罗斯等欧洲国家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日耳曼人的血统、习俗或影响。中世纪欧洲被阿拉伯人和奥斯曼人入侵时,法国、英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大多数日耳曼国家都以保护欧洲的名义发动了“十字军东征”。在大航海时代和工业化的到来,这些国家通过塑造全球秩序(全球殖民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等)进一步影响和占据世界话语权。).

综上所述,日耳曼人起源于俄罗斯南部草原的古印欧语系民族,后向西迁移至日德兰半岛和北欧,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开始南迁。他们先后与罗马进行了辛伯利战争和条顿堡森林战役,划定了双方的分界线。罗马帝国分裂后,许多日耳曼部落乘势吞并西罗马,在其崩溃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系列政权。进入中世纪后,日耳曼人逐渐成为欧洲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成为维护欧洲文明的形象。

中世纪结束后,日耳曼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被他们的民族认同所取代,英语、法语、德语成为更易识别的标签,日耳曼人的概念逐渐萎缩为德国的自称人口(与日耳曼尼亚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