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的事迹是什么?

1,魏徵谏,凡是他认为对的,都要当面谏,坚持到底,绝不背后议论。

有一次,唐太宗对孙昌戊己说:“每次魏徵给我提建议,只要我不接受他的建议,他总是拒绝。不知道为什么?”孙昌无极还没来得及回答,魏徵已经接下去说:“陛下做错了,所以我抗议。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而我立即服从您的劝告,那我就只好按照您的意愿行事了。提建议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吗?”

唐太宗道:“你当时答应过,要照顾我的尊严,然后退朝后再单独向我进谏。不行吗?”魏徵解释说:“从前,舜当面警告他的大臣不要服从我,而在我背后说另一个故事。这不是他的副手们对君主忠诚的表现,而是一种背叛行为。恕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唐太宗非常赞赏魏徵的意见。

2.在国家政策方面,特别是在混乱之后,魏徵主张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慢。唐太宗登基时,一切都是一片废墟。

有一天,他问魏徵:“一个英明的君主需要一百年才能治理好国家吗?”魏徵不同意唐太宗的想法。他说:“智者治国,犹如声音立即回响。一年内就能看到效果,两年内出成果就来不及了。怎么能等一百年才治理好呢?”

尚书的仆人射杀了冯德义,并嘲笑魏徵的观点。魏徵说:“治乱之后的国家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想吃饭,而且来得更快。做皇帝的道就是皇帝,做国王的道就是国王。这取决于人,而不是人民能不能受教育。”唐太宗听取了魏徵的建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过了三两年,唐朝就出现了贞观统治的局面。

3.魏徵也非常重视唐太宗的道德修养。他直言不讳地对唐太宗说:“活在世上的人,都是正直的,做事没有命令;他的身体不对,虽然他不服从。”他还引用荀子告诫唐太宗:“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对唐太宗震动很大,他一直记在心里。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如何做一个贤明的国王,而不是黑暗的国王,魏徵就讲了隋朝的《史记》的故事。余士奇致力于杨迪皇帝的喜欢,说他喜欢什么,但不是他讨厌什么。只有好消息,没有坏消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由此,魏徵得出了一个著名的结论,那就是“听别人的是光明的,而听别人的是黑暗的”。

4.魏徵主张要取信于人,而不要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唐朝原定18岁的男性可以参加征兵。有一次,为了招募更多的士兵巩固边境,唐太宗要求所有16岁以上的男性都要应征,但魏徵坚决不同意。他说:“河流干涸时下金蛋捕鱼,烧林打猎,这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兵不多,但是精,为什么要找年龄不够的人来补?而且,这也是对国民信任的丧失。”

唐太宗自问是否违背了对人民的承诺。魏徵举了三个例子。唐太宗虽然觉得自己的话尖锐刺耳,但还是很高兴。他认为魏徵忠于朝廷,诚心辅佐自己治理国家。于是他下令停止实施招募中国男性入伍。同时,郑伟得到了一个金瓶作为鼓励。

5.就个人享受而言,魏徵经常提出抗议。有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因为当地给养不好,很生气。

魏徵对唐太宗说:“杨迪皇帝死于对享乐的无限追求。现在我因为货源不畅而发脾气,将来必然会步其后尘,各个地方为了让陛下满意而拼命拜陛下。供给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欲望是无限的。再这样下去,隋朝的悲剧应该会重演。”唐太宗对此感到震惊,以后非常注意节俭。

百度百科-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