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十二经脉的启示和应用是什么?
在《黄帝内经》中,灵枢逆顺胖瘦中有一段话,清楚地描述了人体十二经脉的走向:
“三分阴之手,自脏之手;手之三阳,从手走;三阳之足,始行之;足三阴,自足至腹。”
原文中的“脏”是指“胸”。这篇文章阐述了十二经脉行走方向的四个规律:
(1)手三阴经起于胸,至指端,过手三阳经;
胸中有肺、心、心包,对应的三条阴经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的三阴经从胸部沿手臂内侧循环至手指末端。
(2)手三阳经均起于指端,至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
手的三条阳经从手指的末端运行到头和脸。因为手三阴经从胸至指端,再依次为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均从指端沿手臂外侧至头面部,其中头指头面部,手三阳经也终止。
(3)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至趾端,与足阴三经会合;
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这三条阳经从头面部到趾端,这里的足指趾端。到达趾端后,足三阳经也终止,终止后足三阴经向下相交。
(4)足三阴经起于足趾,至腹腔、胸腔,与手三阴经相交。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阴经需要从足到腹部循环,最后足三阴经再上行,从腹部到胸部,到胸部与手三阴经相交。
这样就构成了“阴阳相交,如无尽年轮”(灵枢营养生会所)的循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