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镇经济调查

石牌镇耕地面积11.3万亩。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围绕优化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调整更多特色产业、增加区域规模、拓宽就业渠道、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农业效益、调整城镇经济的思路,突出水产产业化经营、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三个重点,实施品种优、设施优、模式优、服务优的四优工程,打造苏州观光政府。

2013年,石牌镇实现农业产值7.3亿元。石牌镇现有乡镇工业26个,私营企业172家,涉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油脂化工、制铝、服装鞋帽、豆制品、造纸、建材等六大类几十个品种,年工业产值5.2亿元,利税2000万元。现有个体工商户9000余户,从业人员3.4万人,其中从事豆制品加工多年的2.8万人,遍布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和东欧、东南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6543.8+0亿元,利润3.2亿元。

2013年,石牌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276亿元。石牌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因靠近汉江,水路交通发达,商贾云集,被誉为“小汉口”。我国文物古迹众多,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保存完好的古街12条,明清民居100多处。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古戏楼和傅故居。古文化遗址包括大观地遗址、湾子田遗址、彭家台遗址、上陈坪遗址、乐迪城遗址、瓦窑遗址等。有25座古墓,包括长岗岭墓群、石岗墓群、肖家忠墓群和冯佳双忠墓。古石刻有三处,分别是重修凤台寺前后寺碑、重修郭崇寺碑、正奇凌霄牌匾。革命遗址和墓葬有辛亥革命老人邹荣轩墓、贺龙元帅祖居、石牌火神街56号、石牌老街等。这里有许多古树名木。郭崇寺的一棵古银杏树高20米,直径65438±0.5米,是钟祥市重点保护的树木。1,关帝庙古戏楼。关帝庙古戏场(现石牌小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至五十七年(1714-1717),清乾隆四十二年在聚月(1777)重修。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为两层宫殿建筑,高9米,宽9米,长12米,面积110平方米。用琉璃瓦覆盖屋顶,熠熠生辉;建筑由下面的石柱支撑,坚实牢固;飞廊四周是拱形建筑,雕刻精美,准备精致。建校至今已有300多年。虽然历经多次战争和风暴的摧残,但整个建筑结构依然完好无损。如果修复了,还是可以恢复原貌的。现在楼下门墙两边的石柱上都刻着苍劲有力的对联:“似演善恶结局,似唱振落叶。”剧场门口有一面原3米高的影壁,影壁的园门上书着十六个大字横幅,上面写着“义、锦绣中华、德、天地、道”。剧院门口有一对石狮子,站在两边;戏楼正面与关帝庙相对,场地广阔,可容纳1000多人。场地两边都有院墙。自清乾隆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外地名班就有20多个。

2.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原在郭崇寺(今石牌小学幼儿园)。它已经有350年的历史了。树高20米左右,直径1.5米,树冠20米。每到春夏,枝叶繁茂,硕果累累。已列入荆门市古树保护序列。

3.胡公馆。清代位于石牌镇山街22号。坐东向西,正对山街,为四间,宽度13米,面积42×13平方米。整个建筑为四院一“网”字型,属于前店后宅,是石牌传统民居的典型布局。坚硬的山形屋顶,黑瓦白墙,吊梁跨斗混合木架结构,墙体是石牌人广泛使用的斗墙。店铺、天井、大厅、天井、内院、天井、后院等。沿着垂直于街道的中轴线依次排列(后院已被破坏)。两边有三堵保存完好的堤岸围墙,把两边的居民隔开。天井在石牌民居中很有特点,呈方形,铺着青石幔,一角有下水道,天井两侧对称排列着房间,四周是透光的木隔扇。店铺宽三室两层,宽13m,深7m。它用檩条支撑屋檐,临街有木门窗(已被破坏,现已变成砖墙)。大厅二楼,房间用木门隔开。一楼是阁楼,木质密肋地板,木质雕花栏杆。民居基本完好,木架精雕细刻,建筑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对研究明清地方建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12被列为钟祥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4.李故居。清代位于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一街,现为居民李的住所。住宅建筑为重檐硬山,三层两天井。以中轴线为中心,两边对称。建筑位于北面,大门正对着石牌古镇繁华的街道。木地板,格子花窗,龙凤呈祥,造型古朴典雅。1994被列为钟祥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有一张象牙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李奶奶留下的。床分三层,木质结构,做工精致,红褐色;床上的雕花全部用象牙镶嵌,门楣上有喜鹊登门、松树、葡萄等艺术雕刻;床顶门楣上还有三幅绝妙的山水绢画。这张床现在已经睡了六代了,床上的油漆越来越亮,从来不生虫。

5.吴公馆。清代位于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东街20号。整个建筑为四进院落形式,东西向,前店后室,是典型的石牌传统民居布局。沿着建筑的中轴线,有一个以前厅为店铺(现已被毁),后院为居住场所的庭院空间。前堂与后院之间有围栏,中间有门,依次为堂、天井、正房、天井、后堂、厢房、围墙花园等。,宽6.8米,长35米,总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该建筑是一个硬顶,砖木梁框架结构,两侧有高高的堆积墙,将两边的居民隔开。主室宽6.8米,深7米。二楼用木隔断门隔开。一楼有阁楼,木质多筋地板,木质雕花栏杆,可以环视天井和正厅。正殿两侧有东、西厢房。厢房前部与正殿前厅相连,中间是方角天井。地幔,发射设施和石阶仍然完好无损。该民居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木雕精美,建筑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这条街很显眼。上世纪70年代,该建筑还被用作当地银行,对明清民居建筑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12被列为钟祥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6.孟佳大院(原名蔡佳大院)清代位于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东街中段。整个建筑为四合院形式,西朝东,前店后室,是石牌传统民居的典型布局。沿建筑中轴线有带铺面的前厅,三间11米宽,一间6米深,两层,临街木隔窗,重檐;后面以天井为核心的庭院空间作为居住场所。前院和后院之间有围墙,中间有门,后面有厅堂、天井、主天井、后厅等。,总面积1,000平方米。后厅和花园完全被毁。前厅和正房都是坚硬的山顶,砖木梁框架结构,明室前有挑檐,两边有高高的筑堤墙,将两边的住户隔开。前厅和后厅是两层。房间之间用木隔断门隔开,木质多筋地板,雕花木栏杆。你可以看看天井和大厅。正殿两侧有东、西厢房。厢房前部与正殿前厅相连,中间是方角天井。地幔,发射设施和石阶仍然完好无损。该民居保存完好,规模宏大,木架雕刻精美,建筑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这条街突出,宽阔,对研究明清地方建筑有很高的价值。2012被列为钟祥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7.傅公馆。清代位于钟祥市石牌镇石牌社区街46号。整个建筑为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前店后室,是石牌传统民居的典型布局,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之一。沿着建筑的中轴线,有一个以前厅为店铺,以天井为核心的庭院空间作为居住场所。前堂与后院之间有围栏,中间有门,依次为堂、天井、正房、天井、后堂、厢房、围墙花园,总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为硬顶、砖木结构梁式框架结构,两侧有高高的堆积墙将两边的居民隔开,大厅与一个方形的转角天井翼相连。前殿、正殿、后殿分为三间,宽6.8米,深7米。房间之间用木隔断门隔开,一楼有一个阁楼,木质密肋地板,木质雕花栏杆,可以看看天井和正厅周围。正殿两侧有东、西厢房。厢房前部与正殿前厅相连,中间是方角天井。地幔,发射设施和石阶仍然完好无损。该民居保存完好,规模宏大,木架雕刻精美,建筑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这条街比较突出,对研究明清民居建筑有很高的价值。2012被列为钟祥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8.昌门。建于明中叶,位于吉杰街与东街交汇处,建筑面积41.49平方米。它是一座门楼,高7.5米,长4.2米,宽5.23米。为两层门楼,单檐硬山,北、东、西立面为砖墙,北立面为石券门,南立面为隔街木楼。长门的结构形式比较特殊,是提梁木架承重体系和硬山砖墙承重体系的混合体。其内部结构为非对称屋架体系,与北、东、西三面砖墙无刚性连接,但屋顶同时建筑在木架和砖墙上,形成混合结构。石牌镇的剧种繁多,尤其是汉剧,被誉为“汉剧发展的摇篮”。石牌镇有关帝庙、泰山庙、王耀庙、雷祖堂、上贞观、陕西会馆、西漳等七大古戏场,戏场内外演出频繁。关帝庙目前仅存的戏楼建筑完好,至今仍有清代各地戏班在此演出的文字记载,其中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30个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