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1,杀虎救父

晋朝时,有个孝子叫杨祥(今河南沁阳人)。十四岁时,他经常跟着父亲在田里收割庄稼。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带走了。当时的杨翔手无寸铁,但他深深知道,他必须去救父亲。

于是不顾自身安危,立即爬上老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手逃走了。他的父亲从鬼门关逃脱,救了他的命。有一首诗说:

群山迎白额,奋力抗飓风;

父子安然无恙,走出虎口。

2、五颜六色的衣服支持亲戚

唐朝有个叫杨的人,很穷,但是很孝顺,靠乞讨养活父母。所以人们叫他杨琦。他要的所有食物都被带回家给他的父母。他父母没尝,他饿了,不敢先尝。如果有酒,跪下来捧给父母。当你的父母接过杯子时,他们会像孩子一样起来唱歌跳舞,让你的父母很开心。

一些人同情他的贫穷,建议他为别人工作,并用收入来支持他的亲戚。杨琦回答:“我父母老了。如果他们给别人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为他们服务。”听者觉得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他就央求棺材葬。正月初一、十五,带着食物去坟前哭祭。有一首赞美岳的诗

乞酒,敬亲,歌舞学神韵;

娱乐是美妙的,会带来笑声,春风不停地吹遍房间。

扩展数据:

《二十四孝》是中国元代写的一部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书。它选编了从古代到宋代24位孝顺儿女的事迹,用文字、诗歌、图画的形式叙述,以“训练孩子觉悟”,即培养孩子的封建孝道为宗旨,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辩证地、历史地分析。确实有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内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是对父母的爱和关怀,发自内心为父母服务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几乎都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有其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和精髓。当我们读《二十四孝》的故事时,我们应该同情地理解古人。他们可能不看重形式,让后人一个个去做,但他们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是有一个“孝”字的!

百度百科-二十四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