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的历史

大约在1868年,总督麦克唐纳爵士为了享受太平山顶凉爽宜人的居住环境,选择此地建造避暑别墅。于是,搬到太平山也逐渐成为有钱有势的先生们推崇的时尚。当时,官员和贵妇们要往返山顶时,会雇佣穿着整齐制服的轿子抬着的人力轿子作为交通工具。从65438年到0904年,居住在太平山被正式列为上层社会和外国使馆的专属权利,可见山顶的非凡地位。这个系统直到1947才被放弃。

太平山顶一直保持着她的宁静安详,直到1881才取得突破。当时在苏格兰高地铁路工作的亚历山大·芬利·史密斯(Alexander Finley Smith)向当时的总督轩尼诗爵士(Sir Hennessy)建议在香港岛修建一条缆车铁路。其中一条连接美利大厦南侧和山顶的维多利亚峡,就是今天的山顶缆车。

史密斯全心全意地希望缆车服务能增加该地区的客流,从而为他在1873所拥有的山顶土地上建造的山顶酒店带来经济效益。不幸的是,这家酒店在1938被大火烧毁。

由于山顶有稳定可靠的交通工具,她很快就因居高临下俯瞰壮丽的维多利亚港而闻名于世。如今,太平山山顶每年吸引超过700万游客,成为香港最受欢迎的旅游热点之一。

山顶缆车

山顶缆车是香港百年历史中风化最严重、最具代表性的生命见证。这个香港传奇在5月30日香港总督威廉爵士主持的开幕式上正式向世界揭开面纱,1888。

通车初期,一等车、二等车、三等车票价3毛钱,回程全部半价。那时候,缆车还是靠烧煤产生的蒸汽驱动的。通车首日600人次,第一年客流量达到654.38+0.5万。

1901从1908到1949,车厢的前两个座位已经留给了省长,椅背上镶嵌着黄铜件,“这个座位是留给省长的”,直到开车前的最后两分钟才向其他乘客开放。

1926年,山顶缆车放弃煤炭作为动力来源,正式采用电力驱动。

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以山顶缆车和太平山风光闻名海内外,包括国际巨星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电影《命运战士》。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场景都是在山顶缆车里拍摄的。著名的美剧《爱之船》也是在山顶缆车拍摄的。

1959年,62座全金属缆车正式投入使用,也就是现在全自动车的前身。如今,每年有超过4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乘坐山顶缆车,每天的客流量达到1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