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大学历史事件
但是形势的发展使原来的计划行不通了。一方面,北伐战争的胜利在学生中掀起了爱国热潮。同时受到军阀和外国军队的打压,租用的校舍已经很不安全。另一方面,随着学校口碑的提升,暑期学生人数激增,1928秋季学期学生人数达到1000多人,超出了胶州路学校教学楼的容量。1927年初,马应邀筹建广西大学,辞去大夏校长职务,先生任校长,于是决定在选定的地方兴建永久校舍。
自1929年3月起,大侠陆续购买了中山路(现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址)旁近300亩土地。那年夏天,由原校长马、、欧怀怀、等率领的几名华侨学生到南洋筹款兴建新校舍。校长王伯群用67000多两白银(当时为11,000元)融资修建教学楼,并以中山路房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32万元。1930年初,中山路学校教学楼开工建设,同年9月完成一期建筑,包括:可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的教学楼“群贤堂”;“群策斋”和“李群斋”是男生的两个宿舍,女生的“群英斋”,每个宿舍可容纳700人;此外,还有12员工宿舍,以及学生浴室和餐厅。于是,大夏大学马上搬了进来,把胶州路校舍交给大夏高中使用。然后在新校区继续建设科学实验室、体育馆、医疗室、礼堂、东西楼员工宿舍和各类运动场,到1932基本完成。此外,在学校西南面,另划出400亩土地作为大夏新村,供教职工自建房屋(抗战前已建30余间);还有荣捐建的美丽蜿蜒的里瓦里大河,为校园增添了更多的美丽。在当时上海40多所私立大学中,大夏大学尤其以其建筑宏伟、环境优美、设施相对完备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