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出血的疾病治疗
使用烧灼剂,如30%硝酸银、30%三氯乙酸、YGA激光、微波等。有时需要多次间歇烧灼,烧灼前要进行表面麻醉,以减轻患儿的痛苦。烧灼法是治疗小儿鼻出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疗效相对肯定。
(2)填塞法:常见于全身性疾病或外伤引起的弥漫性鼻出血。对于少量出血,但无法确定出血部位的鼻出血,可以用明胶海绵和可吸收的肿胀材料填塞前鼻腔,这样会让孩子感觉不那么痛。对于出血量较大,且一时无法确定出血部位的,为了及时止血,可采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前鼻腔,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如果前鼻腔填塞后仍有咽部出血,后鼻孔也要一起填塞。一般能达到小儿止血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对小儿的不适感很大,建议包扎不要超过72小时。
近年来,我们采用球囊扩张和压迫止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儿疼痛较小,解除压迫压力时对鼻粘膜的损伤较小,不会造成二次出血。对于鼻咽部出血,球囊止血也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替代后鼻孔的纱布填塞。但一般推荐在鼻内窥镜下进行球囊压迫止血,必须在确定鼻腔出血部位后进行。
(3)血管结扎:对于上述治疗后反复出血,或外伤引起的大出血,或为防止鼻咽部血管瘤手术中出血过多,可结扎相关血管。一般来说,血管结扎遵循以下原则:对于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下出血者,结扎上颌动脉或颈外动脉;对于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上的出血,结扎筛前动脉;对于前鼻中隔出血的患者,结扎上唇动脉。血管结扎只是一种急救治疗。因为血管内经常形成侧支循环,所以要进行后续治疗,否则会出现出血。
(4)DSA血管栓塞术:是介入治疗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原因不明的后鼻孔及鼻咽部大出血;对鼻咽纤维血管瘤具有术前诊断和初步治疗的作用。与传统的血管结扎术相比,更准确、更安全、更快捷,但极少数患儿有一过性偏瘫、失明等并发症,需谨慎治疗。
总之,对于鼻出血的止血,提倡在止血前或止血过程中,在鼻内窥镜下操作,先找到出血点,再止血,既微创又直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年龄较大的反复流鼻血的患儿,可以考虑鼻中隔刮除术,甚至可以在12岁以上进行鼻中隔骨膜下剥离术。硬化剂注射目前很少使用,容易造成鼻中隔损伤,如鼻中隔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