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首都遗址:史迪威博物馆

史迪威博物馆(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参谋长故居)位于中国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新路63号。从1942到1944是史迪威将军在中国的住所和办公室。它是宋子文早期在重庆的亭子,占地不到500平方米,是重庆都城的重要遗迹。平均每年接待3万多名美国游客。它是中美人民抗日和友好交往的象征,是中国民间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2014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纪念史迪威将军为中美反法西斯斗争做出的杰出贡献,传承和发展中美友谊,2000年6月,中国国际友好协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成立了史迪威研究中心,同时在史迪威故居建立了史迪威博物馆。官邸的一楼是随行人员居住和存放军械的地方。这个地方变成了几个展厅。200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按时间顺序向我们展示了史迪威与中国、印缅战役、飞虎空军、驼峰飞行、延安美军观察队、友谊长存等六个方面,记录了史迪威将军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史迪威将军援助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光辉事迹,也看到了他因主张平行援助国军而与蒋介石的矛盾,更看到了他对中国* * *产党顾全大局、积极抗日的高度赞扬。

约瑟夫·史迪威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巴拉特卡。1904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一战,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1926—1929曾任驻津美军15步兵团营长兼代理参谋长,后升任中校。当时马歇尔担任该团副团长兼代理团长,两人在此相识。史迪威去过中国很多次,会说中文。二战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史迪威1942晋升中将,被派往中国。曾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度陆军司令、负责分配美国对华援助的负责人,不久晋升为四星上将。在他的推动下,1944年7月,第一批美军观察组终于抵达延安。由于与蒋介石在理念和军事指挥上的巨大分歧,史迪威将军于同年6月18日被罗斯福总统召回美国。他在离开中国时说,“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亲眼目睹中印公路的开通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1945 65438+10月中印公路通车。为了纪念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杰出贡献,以及在他领导下的盟军和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役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条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1946 65438+10月12史迪威将军因胃癌去世,享年63岁。按照他的遗愿,火化后的骨灰撒入太平洋,他的灵魂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2065438+2005年9月2日,约瑟夫·史迪威获得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1942年3月初,刚到中国的史迪威立即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国远征军总司令,指挥日军在缅甸与盟军共同抗击。同年5月,缅甸首战失败,中国最后一条国际陆路通道被切断。为了反攻缅甸,史迪威于8月开始分别在印度拉姆加和中国云南对中国驻印部队和中国远征军进行整编和训练,并以此为主力反攻缅北。从1943到10,史迪威指挥了第二次缅甸战役。中美联军先后取得了攻克孟珙、密支那、八莫等重镇,夺回缅北,打通中印公路,解除日军对中国陆上封锁等重大胜利。史迪威本人以其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反法西斯战士的声誉而名垂青史。

史迪威是对中国友好的美国战略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提出了美军从中太平洋、西南太平洋、缅甸、印度支那在远东对日作战的战略计划。后来美军除了出兵印度支那,基本都是按照史迪威的战略计划。在担任蒋介石参谋长期间,他建议训练印度军队实现现代化。他亲自训练的部队,是国民党军队指挥收复北方战斗最得力的五支主力部队之一。政治上反对国民党的腐败,军事上主张向* * *产党的军队提供军事援助。结果他被推回了中国。

从1942开始,史迪威将军奉命修建一条从印度利多经密支那、巴莫到中国昆明的中印公路。道路设计于1942,165438+10月,施工于12,10开始。到1945年6月,这项艰巨的工程,全长约1800公里,穿越许多高山峡谷,气候环境极其恶劣,人力机械极度匮乏,手头日军威胁重重,被誉为“二战中最伟大的工程奇迹”。由于史迪威将军的卓越领导,以及数万名中美工程官兵和当地原住民的辛勤劳动,同时,1944年底铺设的中印输油管道也连通了。中印公路和输油管道的连接,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陆上封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支持了印度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将这条体现了史迪威将军不屈不挠意志的道路命名为“史迪威之路”。

时光飞逝,友情却刻骨铭心。在中国,尤其是在重庆,人们对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贡献的美国朋友怀有深深的敬意。这种珍贵的友谊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炮声无声,硝烟远去。只有历史的友谊,我们的记忆才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