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有哪些抗日历史?

于是在蒲坪,敌人。

“于,戚继光,杀敌有功,立下了大功……”这是一首流行于莆田的歌谣。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冬,敌人攻陷兴化府(莆田市),莆田人民遭受空前浩劫,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兴化府(莆田市)沦陷,朝野震动。一方面,明朝廷提拔抗日将领余为福建总兵;另一方面又力劝副总司令戚继光率浙军入闽,让俞、戚继光合力剿倭。

第一,戚继光曾经率军在福建抗日。在镇压牛场、奇袭森林码头以及随后的平海卫之战、仙游城清剿等一系列战役中,敌人有恃无恐,溃不成军。戚继光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人称他的军队为“戚家军”,尊称他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英雄。

余是晋江人。少年时随父居泉州,学文习武,后袭父职。嘉靖十四年(1535),中选武进士。从此,他开始了军旅生涯,并在军营中度过了近50年的生活。他六次当将军,四次当连长,第二次当总督。经过多次战斗,他“大有作为,在南疆大有作为。”于曾驻守台州、浙江等地抗日,与戚继光也是著名的抗日名将。然而,他却数次被诬告和降职。

兴化府(莆田市)失陷后,于和戚继光奉命同时进军福建。不久,明朝廷任命谭纶为福建巡抚,统一领导福建的抗日军事。此时,谭纶抽调广东总兵刘显池支援兴化。

嘉靖四十二年夏初,谭纶策划带三名总兵进驻朱琳、莆田。他根据敌我形势,特别是我军士气高昂、莆田人民大力支持的优势,作出周密的军事行动安排:戚继光担任中路军,对敌人进行正面攻击,直捣敌人老巢平海尾;于“摆阶营”,疏浚河道,镇守海口,断敌退路;率领大军与大军陷入了绝境,与大军会师,成为了齐军的左右两翼。5月12日,半夜四鼓,全军出击。齐家军同仇敌忾,勇往直前,用凶猛的火器杀死敌人;敌人在惊恐的梦中交战,兵马互相践踏,死伤过半。其余敌人逃命逃到海边,因海口被堵落水而死的不计其数。此役共斩首倭寇2400余人,解救男女3000余人,收复平海卫。不久,莆田城被收复,战果辉煌。

同年冬,戚继光升任连长,镇守福建省和浙江金华、温州。原福建连长余调任赣南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