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石狗的成因
于是,雷神崇拜成为雷州先民的民俗。同时,由于古雷州是黑话、辽、彝、苗、黎等古越民族聚居的地方,百越部落都有自己的崇拜图腾。民间(野猫)被视为俗语,而猫被仡佬族、苗族视为图腾,盘瓠先被彝族视为图腾,再被狗视为图腾。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百越人聚居在一起。在雷州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多元的社会、民族民俗文化的相互作用下,他们经历了对自己原始图腾崇拜的保留、演绎和融合的过程。古越人、俚人、老挝人对雷神的崇拜和彝族、仡佬族对狗图腾的崇拜,逐渐成为雷州百越人先民在生产生活中认可的图腾,狗图腾崇拜自然成为雷州石狗文化的起源。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融合,雷州石狗也在不断地增添新的内涵。起源于南朝陈太鉴时期(569-582)的“九耳神狗”传说,雷神或雷祖陈文玉的诞生与狗耳喜讯紧密相连,这无疑为雷州石狗文化的广泛性奠定了基础。相传南朝陈太鉴时期,雷州有一个姓陈的猎户,无子,养了一只九耳怪狗。他每次去打猎,都会得到一只耳朵在动的野兽,得到的动物数量与狗耳朵在动的数量相对应。有一天,狗的九只耳朵一齐动了起来,陈以为今天会是个大丰收。打猎时,九耳狗在丛林和荆棘丛中吠叫。陈大吃一惊。当他砍柴时,他得到了一个巨大的鸡蛋。当他把它带回家时,雷雨交加,鸡蛋裂开了,一个人在他的左右手上写下了“雷”和“周”两个字。村民们认为这是一种雷,一种神。陈封其为,后为雷州刺史。死后被雷州人拜为雷神或雷祖。狗能给儿子带来好消息,其实反映了雷州先民祈求繁荣发展的愿望,也就是生殖崇拜。由于狗的生殖能力强,有“给你儿子报喜”的光环,雷州也出现了雕刻有巨大生殖器的石狗,作为祈求和祝福生殖发育的灵物。
从唐五代到宋元时期,很多中原汉人和闽南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居凌海到雷州。他们带来的民族宗教与雷州民间宗教文化融合,使雷州文化逐渐多元化。宗教色彩更为浓厚,尤其是受到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风水风水学说的影响。如《传旨石敢当》、《八卦图》、《招财进宝》、《帝王》、《泰山石敢当》等,结合雷州石狗的民俗功能,石狗逐渐演变为守护神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文化民俗内涵。石狗最初放在大门口或祠堂前,逐渐发展到放在村口、路边、巷子里,守护山坡、河流、墓地。凡是人们认为有凶象的地方,就设石狗镇压。一些石狗,受佛教文化影响,在造型艺术中混入狮子造型,也有这样的作用。石狗的地理位置不同,产生的社会和民间效应也不同。
古雷州虽属南方荒野,但早已声教。雷州的石狗虽然是驱邪杀邪的守护神,却很少出现邪恶的形象,笑容很多,这无疑是雷州人崇尚仁义礼智的文化底蕴的体现。
雷州石狗的文化背景复杂多样,内涵丰富,用途广泛。以上简要阐述了雷州石狗的主要文化背景和用途。此外,还有受道家天人合一理论影响,也因偷吃食物而被打掉牙齿或腿的石狗。也有石狗认为自己有灵性,见到女孩就抬尾巴,所以人们避其性,于是损坏调戏女性的石狗的生殖器,甚至还有新娘出嫁时在石狗身上洒石灰水的习俗...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