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皇帝朱允炆最终去了哪里?

说到古代历史上地位不正的皇帝,有两个很有名,经常被拿来比较,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朝成祖的朱迪。

在他父亲活着的时候,杀了李和李元吉,然后强迫让位给他。而朱迪在其父朱元璋死后发动了靖南之乱,进入南京称帝,而当时的皇帝的侄子却下落不明。

说起来,朱允炆是一个非常悲惨的皇帝。他正试图把一只鸭子赶到货架上。如果他的父亲朱标没有英年早逝,也许朱允炆将来会继承他的父亲当皇帝。那时候很可能会有一个好结局,只是偏偏朱标死得早,早于朱元璋。按照长子继承制的继承顺序,朱标的次子朱允炆成为明朝的太子。

很难说朱元璋对朱允炆不满,但可以肯定的是,朱允炆是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和苦难的人。他父亲突然去世后,他被祖父指定为继承人。稚嫩的朱允炆除了跟朱元璋学习各种治国方略外,什么都不会,却无法真正经历战争,没有经历过战场的磨砺,这让他在叔父中显得软弱无力。

朱元璋也伤透了心。训练朱允炆比训练朱彪难多了。要知道朱彪对他的兄弟们是有威慑力的,但是朱允炆对谁都没有威慑力,所以朱元璋特别担心。他试图给朱允炆留下一个理想的国家,里面有令人满意的官员,外面有叔叔保卫边疆。

朱元璋想得很好,他的很多儿子都被圈了出来,守着边关或者在肚子里,守着大明山,但是朱元璋没有想或者不想去想。在他死后,朱允炆根本不能阻止那些叔叔,尤其是那些守卫边境的叔叔。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并没有被朱允炆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说服。

朱允炆即位后,首先感受到的是来自叔叔们的威胁。已经强大的藩镇让朱允炆寝食难安,于是朱允炆在几个心腹的帮助下迅速开始削藩。我们知道,古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伐藩都非常困难,耗时很长,而朱允炆并不是一个意志坚定、足智多谋的国王。他的削藩很着急,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开始,朱允炆也非常小心。他先挑了一些薄弱的缓冲区下手。当他将触角伸向朱迪王子的领地时,这位大叔并没有立即屈服,而是选择装病装疯。在仍然无法停止伐藩和他所有的儿子回来后,朱迪起身了。

他的理由很充分。他搬出了朱元璋的《祖训》,里面有一句话:“朝廷无官而有恶,则太子调兵至袖手旁观,帝王则统率镇兵议和。”所谓的奸臣,自然是主张减少诸侯的齐太和、黄子澄。因此,朱迪进攻清军是为了国家,所以称之为靖南之战或靖南之变。

战争是残酷的。从兵力上来说,朱允炆的兵力远高于朱迪,但朱迪的士兵实际上是战场混编,他本人也有统一军事行动的经验,而朱允炆这边似乎有点分散,这也是后来朱允炆失败的原因之一。这场战争持续了将近四年。

1402年夏,朱迪到达南京,朱允炆试图割地求和,但朱迪此时想要更多。不久,谷王朱翊和大将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投降,南京失陷。

南京城陷落后,朱迪和朱允炆这两个叔叔本该见面,但他们没有见面,因为朱允炆失踪了。《明史》记载:“宫中失火,皇帝不知如何是好。王子把皇后的尸体送进火里,第八天他拒绝申请下葬。”

虽然朱迪下令把朱允炆和他的皇后的尸体从火中找出来埋葬,但无论是朱允炆还是当时的人,甚至是后世的人,都没有想到朱允炆真的是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死的。因此,长期以来,朱允炆的行踪通常用四个字来表示,即“不知去向”。

因此,朱迪从未放弃寻找朱允炆的下落。甚至传说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寻找朱允炆。但是无论朱迪如何寻找,仍然没有朱允炆的下落。这个皇帝就像化为空气一样,一把火过后找不到丝毫痕迹。

当然,虽然朱允炆消失了,但关于他的话题和传说却一直存在。关于靖南之战后朱允炆的下落,一般有几种流行的说法。

一个是他真的在宫火中被烧死了,他叔叔领兵到了北京。他没有胜算,但他不想当俘虏,也不想让这个叔叔处置他。他无法选择如何做皇帝,但他仍然可以决定如何死去,于是他和他的皇后一起跳入火中,自焚。只是很难相信,或者说全世界都不愿意接受朱允炆就这样死去的消息。因此,这种说法的支持者并不多,大多数人认为朱允炆逃脱了。

第二种说法是朱允炆出家了,这是一种流行的说法。南京失陷后,朱允炆放火烧故宫,然后在卫兵的护送下从宫中的地道逃出,隐居出家。史明提到了这一点,这也引发了一起造假案。

1440,距离朱允炆已经过去32年了。一个和尚从云南来到广西,自称是文健。思恩知府岑瀛将此事上报朝廷,明英宗命人查证,才知道此人是人杨行湘,年逾九旬。事件发生后,杨行湘锒铛入狱,四个月后。

虽然这件事被证明是假的,但可以看出,许多人都深信朱允炆出家了。在滇、黔、巴、蜀等地,经常有出家后周游列国的传闻,但都只是传闻,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说明。

还有一种与此类似的说法,即朱允炆出逃后成为道士,隐居在江西。虽然有人对此进行了考证,但证据毕竟不足,似乎朱允炆真的成了道士,隐居至死。

事实上,靖南之战后,朱允炆真的消失了。从此,江山属于朱迪,而他朱允炆只在民间流传。谣言传播的原因可能有一定道理,但只是谣言,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谣言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