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爱戴帽子?不是为了美观,背后隐藏着特殊的含义

古代人喜欢戴帽子,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示意图/塔奇图像)

当你在博物馆欣赏历史文物时,你会发现画像中的皇帝总是戴着帽子。帽子对古人有多重要?每个皇帝戴的帽子都不一样,古代的戴帽风格也随着社会阶级和场合的不同而变化。戴帽子不仅意味着成年,也显示了地位和权力。

在古代,没有帽子这种东西。帽饰原称“头服”或“元服”,《李逸礼》中有相关记载“使月吉祥,始戴加币,弃幼志,成贤,寿,吉。在古代,男性年满20岁就会举行加冕仪式,这意味着家族中的父亲或长辈会给家族中刚刚长大的男性戴上帽子,暗示他们有资格戴帽子,可以肩负重任。

另外,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第一篇是《史官礼》。南宋朱的《小儿训诂》中也提到,小儿礼仪始于加冕礼和衣冠,可见古人对加冕礼的重视。这个制度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一样。没有冠礼,就没有资格管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戴帽子。普通人通常只能用青巾裹头,所以被称为“寿头”或“立民”,所以孔子会鼓励学生要有远大志向。

另外,每个朝代的皇帝所戴的帽子的名称和样式都不一样。以汉武帝画像为例。他戴的帽子叫“皇冠”,是和加冕服一起戴的。一般只在重要仪式上穿,明朝皇帝也穿加冕服。无论是登基还是祭天,明太祖成祖画像中的服装都是加冕服,而太宗头戴“锄头”,身穿制服,让人整体感觉更好。

所以,帽饰在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阶级穿的衣服都不一样。但有些人脱离了社会,不再追求名利,于是选择不戴帽子。然而,这些人大多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如东汉的袁弘和唐代的李白,他们曾在诗中写道:“既然世界不能满足我们的渴望,我将在明天松开头发,乘上渔船”。古人非常重视外貌。如果你穿错了衣服或戴错了帽子,那就不仅仅是一个错误,甚至还有跨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