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人才的历史
《江郎才气尽》中的“江郎”,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江淹。他“才华枯竭”的原因是中年以后,事业蒸蒸日上,但事业的巅峰阻碍了他的创作,富裕舒适的环境使他的才华有所下降。到了已故的齐永明皇帝,他的传世佳作寥寥无几,所以有“江郎竭”之说。
江淹,字,南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考城、济阳、松州人,经历了宋、齐、梁三代更替。江淹少年时非常好学聪明,六岁就能写非常好的诗。十三岁那年,父亲去世,少年江淹砍柴养活母亲,寒中求进。二十岁时,他在新安王刘子鸾的门下工作,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南史·江淹传》中有一段记载了江淹“人才枯竭”。江淹任宣城知府罢官时,梦见一个自称张景阳(西晋文学家)的人,在回家的路上夜里对江淹说:“我以前送过他一块锦,现在还看得见。”江妍从怀里掏出锦缎递给他。张景阳看了几尺锦缎,怒道:“如此而已。”这件事之后,江淹的文笔晦涩,大不如前。
《诗》中也有记载。据说他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自称郭璞(晋代文学家)的人。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五色水彩笔,留给你多年了。请还给我!”江妍从怀里拿出来,还给了那个人。从那以后,他的文章每况愈下。当时人们把这叫做“精疲力尽”,于是就有了“江郎精疲力尽”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