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为什么被称为“万卷之书”、“人类知识的集合”、“哲学和一切科学的总结”?(4)

百科全书和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始于18世纪初,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百科全书派”登上历史舞台时达到高潮。百科全书的出现标志着法国启蒙运动的新阶段。启蒙运动的基本武器是所谓的理性批判精神,其批判的主要对象是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百科全书派”比他们的前辈更彻底地进行了这种批判。他们把对宗教迷信的批判上升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高度,把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上升到民主的高度。这种批判主要表现在狄德罗等人的著作中,尤其是他们的百科全书中。与他们同时代的卡巴尼斯是对的:百科全书是“反对宗教狂热和暴政的神圣联盟”。

首先,百科全书将一切置于理性的法庭面前。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喜欢说他们所处的时代是“理性的时代”或者“哲学的世纪”。这里所谓的理性,不仅仅是指认知过程中与感性相对应的另一种认知阶段或方式,而是指与宗教信仰对立的人的一切理性能力。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理性”一文中指出,理性除了其他含义之外,还有两个含义,是相对于宗教信仰而言的,即“人类认识真理的自然能力”和“人类精神不借助于信仰之光自然可以达到的一系列真理”。在中世纪,这种自然之光被宗教的黑暗统治所淹没,愚昧、迷信和偏见统治了人类精神一千年。现在,启蒙思想家们正试图用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然之光——理性来启迪人类,使其从中世纪宗教蒙昧的梦境中醒来。启蒙思想家坚信这是人类精神的一次伟大革命。之所以是革命,在于人们以哲学或理性的名义反对一切长期盘踞在人们头脑中的旧传统和权威。狄德罗等人以饱满的热情高呼要用理性的尺度重新审视一切,衡量一切,批判一切。

百科全书英文版封面第二。百科全书是对教会统治和宗教迷信的批判。

法国是一个古老宗教的国家,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紧密结合。18世纪大革命前,法国社会的僧侣和贵族被列为社会的特权阶层。教会和神职人员是政治上、思想上最顽固、最反动的势力。因此,在大量的词条中,《百科全书》对教会和牧师黑暗反动的本性和邪恶进行了充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天主教会宣扬教导的权利来自上帝和基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等级制度》一文中,狄德罗追溯了天主教会的封建宗教权力,指出所谓教会和教皇的权力来自上帝,是由耶稣基督规定的,等等。他认为宗教权利不是永恒的,“创造它们的力量也可以摧毁它们。”

狄德罗无情地揭露和谴责了中世纪以来宗教迫害的暴行。所谓宗教迫害,就是“统治者本人或者让人们以他的名义压迫那些在宗教问题上与他意见相左的人。”他认为,迫害只能使人成为不说真话的“伪君子”,而“永远不会使人改变信仰。”不仅如此,迫害的结果还可能导致迫害者本人的倒台。狄德罗还揭露了敌视科学和理性的教士们的宗教狂热和反对社会进步的顽固反动嘴脸。他说,神父是专门搞宗教迷信的人,这种人很难遵守良好的社会秩序。百科全书揭露和批评了基督教的许多教条、教规和仪式以及其他宗教的迷信。在一些地方,狄德罗甚至大胆地用毫不含糊的语言向所有宗教宣战。

第三,百科全书批判了封建专制。

18世纪大革命前的法国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法国封建君主的权力几乎是无限的。虽然百科全书中对专制暴君的批判并非处处指名,但其对象——法国专制制度是不言而喻的。狄德罗用最精辟、最激动人心的语言痛斥封建暴君,他说:“在所有折磨人类的可怕的人当中,没有比暴君更残酷的了...他认为朝臣只是毫无价值的奴隶,卑微的东西。”早期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孟德斯鸠虽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但他们的政治思想带有浓厚的贵族气息,缺乏民主倾向。在这里,狄德罗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在《百科全书》中批判封建专制的同时,已经明确地把民主的政治要求写在了他们的旗帜上。他指出,国家不是君主的私有财产,而应该属于人民。但是在封建统治下,人民没有权利。他说:“一个公正的统治者应该倾听人民的声音,让他们有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权力。”民主权利是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身居高位并不高贵,每个人都有权担任国家公职。本质上,国家只属于人民,也只属于人民。就这样,在动荡的启蒙时代,百科全书用理性和批判的武器为人们的思想打开了革命的阀门,在法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长河中画下了浓重的一笔。(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