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沉没在哪里?
“南海一号”已生产出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宋代名窑的精品陶瓷,达30余种,其中大部分可列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南海一号”还出土了很多充满“洋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带有浓厚的阿拉伯风情。
“宋瓷成群,全国罕见。.....唉!彩云易散,贵重瓷器易碎。外国人熟练地翻译了钢笔,瓷器被称为瓷器。南宋时是狼主爪里的釉瓶……”
遂宁府的魏明伦
“南海一号”共生产完整瓷器2000余件,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宋代名窑的精品陶瓷,达30余种,其中大部分可列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出水瓷器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认为是宋代海外订购、来样加工的产品。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权威专家耿对着南海一号上浮出水面的瓷器惊呼:“我搞了一辈子瓷器研究,没见过这么多瓷器珍品,很多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第一个全盛时期,有五大名窑:丁、钧、关、葛、汝窑。与明清时期的华丽珐琅相比,宋瓷以淡雅的单色釉著称,被众多瓷器爱好者视为中国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到了宋代,名窑相继出现,官窑更是首屈一指。宋徽宗即位时,在豫州神后镇建立了一座钧瓷窑,专门为皇宫烧制花盆、盆等陈设品。在他的主持下,钧瓷表面烧制出异常美丽多变的线条。因为后人很难模仿,所以说钧瓷无与伦比。
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令昌南入御瓷,书法《景德镇年制》因其质量精美,以“景德镇”之名长期非常流行。随着宋朝的南渡,北方名窑的许多能工巧匠纷纷涌向景德镇,带来了当时北方先进的制瓷技术,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宋代景德镇以生产“应庆瓷”和“青白釉瓷”而闻名,经泉州、广州等地到达海外,成为当时的世界名牌。据说,当荷兰和葡萄牙商人首次将瓷器贩运到欧洲时,瓷器的售价几乎与黄金相当。据赵的《诸蕃志》记载,宋代的瓷器被运往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远在非洲的坦桑等地。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宋代泉州、广州、杭州等著名外贸口岸附近出现了许多瓷窑。如南海一号上发现的福建德化窑和泉州附近的磁灶窑瓷器,就是当年著名的外销瓷器。考古人员在磁灶窑中发现了一些瓷雕,人物高大,目光深邃,生动再现了当年通商口岸“各国商贾海内崛起”的景象。
到了宋代,广东瓷业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窑等名窑,窑址80余处,年产瓷器654.38+0.3亿件,比唐代高出近22倍。南宋朱的《周萍客谈》记载了北宋末广州商船大量出口瓷器的情况。他说:“船深几十尺,宽几十尺,商贾分货。人们要等几英尺才能存放东西,晚上还要躺在上面。陶器很多,大小搭配,不缺空间。”有专家表示,东南亚发现的宋代瓷器,大多是当年广州的外贸商品。
随着宋瓷之光传到海外,外国人蜂拥而至宋瓷。在国外,使用宋瓷已经成为阶级和地位的象征,甚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俗。据记载,在中国陶瓷传入之前,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就用植物叶子作为盛食物的容器。宋瓷传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用铲子吃”的饮食习俗,用精致实用的瓷器作为食具。今天,在印尼国家博物馆里,仍有许多宋代德化生产的“喇叭口”大瓷碗。
金器:统一的特点是体积大。
金器是目前南海一号上最引人注目、最宏伟的文物。到目前为止,南海一号生产的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不生锈,有光泽。它们的统一特征是体积庞大。镀金带长1.7米,镀金手镯直径比饭碗还大,比拇指还粗。可以推测,佩戴这些饰品的人,身材粗壮高大。
铜币:“海上丝绸之路”的硬通货
目前,南海一号沉船处已发现数万枚铜钱,其中年代最久的是汉代的五铢钱,最新的是宋高宗治下的绍兴元宝。
一方面,这么多货币可能显示了当时中国的国力,中国货币可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硬通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船东的富有。
铁:宋代铁出口到广东。
除了中国众所周知的陶瓷等特产,当时科技领先的中国也向世界出口铁制品。800多年后,它们已经面目全非。“南海一号”船舱内有两个比较大的东西,就是铁锅和铁钉。铁锅与海水相互作用后,一个个变成铁疙瘩;指甲很大,20多厘米长,指甲都用竹签包着,数量非常多。在宋代,广东是生产铁制品的地方。
铜环:深加工“半成品”出口?
“南海一号”装载的货物中,除了铁锅,还有很多金属制成的产品,如铜环、铜珠等。关于两者的用途,考古学家表示,目前还不好推测铜珠的用途。
在水中文物展示过程中,专家分析,从外表看,这些产品只是初步铸造或打磨,上面没有花纹等装饰痕迹,如铜环等。有可能是南海一号的船主把中国制造的半成品运到海外进行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