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葡萄酒史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酒——黄酒、啤酒和葡萄酒。

可以说只有黄酒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酒。

千百年来,人们对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许多老人会在仲夏夜摇着蒲扇乘凉时,给孩子们讲这些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叫《水游酿》。

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一个叫水友的人,有一天和兄弟们在一起放牧。他们每人带了一碗糯米和大麦饭,大麦的味道特别浓。于是到了中午,兄弟俩把两碗饭混在一起吃了。没想到没吃几口就下起了大雨,然后他们放下碗跑回家。几天后,他们来到老地方放牧。水友发现原来的米饭已经变成粥了,有香味。尝过之后,他们觉得有点晕,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可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黄酒雏形。那时候应该叫五谷酒,自然产生的。因为是水友发现的,所以叫“酒”。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有“酒”字的文字记载,可见早期黄酒是如何出现的。

还有一个于霞朝臣义弟的记录。

中国公认的酒神有两个,一个是她,一个是杜康。她能做出非常好喝的酒,献给大禹,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广泛的酿酒业。这一时期酿酒业发展迅速,但此时的酒主要是君王的享受,“肉林酒池”是当时贵族生活的写照。

那么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酿造大量的黄酒,使用的是独创的酒曲双发酵法。到了周朝,官员们开始酿造黄酒。当时有完整的酿酒记录和专职管理酿酒的官僚体系。负责酿造的官员叫九正。最好的酒用于最严重的祭祀,黄酒的酿造有一套完整的技术。

《礼记》说:酿酒的冬天,要准备优质的酿酒原料;需要在适合制曲的时间制好曲;原料的浸泡和蒸煮要干净;冲泡的水要清香甘甜,最好用泉水;使用的发酵容器和工具应优质、坚固、耐用;烹饪原料时,要掌握火候;糖化发酵时,控制好温度。可见当时技术已经成熟。

之后,黄酒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东汉末至北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战乱时间长,很多人失意,文人不问政事,借酒消愁,误使酒业兴盛。这个时候,喝酒不仅在上流社会流行,在寻常百姓家也很流行。

像著名诗人李白的《斗酒诗百首》,杜甫自己写的诗,都是当时黄酒盛行的真实写照。

在这一时期,中国黄酒的酿造技术发展迅速,著名的齐民舒窈和北山九井都是在那时产生的。

在汉唐盛世和欧、亚、非贸易时期,中西方酒文化相互渗透,葡萄酒和中国白酒的发明也在这一阶段出现和发展。同时,在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中国白酒产生了。

所以黄酒是中国的国酒,历史比白酒悠久得多。

然后到了明清时期,一直到清朝中期,才有了南酒北酒之分。事实上,无论南酒北酒,米酒仍然是主流世界。所谓北方酒,并不仅仅指白酒,而是北方出产的各种黄酒基酒。当时山西和山东都是黄酒的重要产区;九难则以南方江浙一带的黄酒为中心。

到了清朝中期,由于战乱不断,社会经济不好,粮食产量开始减少。黄酒的经济价值不如白酒。由于粮食成本高,酒精度低,产量开始逐渐减少,所以北方黄酒逐渐被白酒取代。绍兴黄酒的繁荣是因为技术创新,所以销量逐渐上升,成为国内最主流的黄酒。

而且即使当时北方人逐渐开始喝白酒,白酒还是仅限于老百姓,上流社会还是喝当地出产的黄酒,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出身不正当家庭的人才喜欢喝那种酒精含量很高的烧酒饮料来寻求刺激。清代诗词中有句话叫“黄酒贵则涨价,白酒便宜则跌价”,反映了当时黄酒和白酒成本的巨大差异。

而且很多酒名在明清的很多小说中都有提及,比如< & lt《金瓶梅> 》;最常提到的是“金华酒”,& gt电影中的“绍兴酒”和“汇泉酒”,据说宋武喝了三碗黄酒。可见当时很多黄酒都是本地生产的,非常有名。

此外,还有大量关于葡萄酒酿造的文献。例如& gt酒分黄酒、烧酒、葡萄酒三类,还写了红曲的做法。& gt书上还写了红曲的制作方法,还附上了红曲的制作插图。足以看出当时黄酒的技术熟练程度。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黄酒的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但与白酒、葡萄酒相比,黄酒的发展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其低廉的价格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价值被有些低估。可以说,黄酒产品的价值和价格远非对称。

目前从产量和销量来看,以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为代表的浙江黄酒,以及以石库门、河酒为代表的上海黄酒,在部分行业具有领先优势,但如果谈及消费者对黄酒的印象,可能大多比较模糊。所以在黄酒文化的推广上也是比较欠缺的。

黄酒的好处是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酒,在生活中很受欢迎,尤其是江浙一带。所以,我们希望能真正提高中国黄酒文化的知名度,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黄酒这个中国的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