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有什么伟大的贡献?

吕不韦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商人背景的伟大政治家。吕不韦,濮阳(河南濮阳西南)人,生于惠文九年(公元前290年)至惠文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卒于赵元年(公元前235年)。关于他的家族史没有任何记载,他很可能出生在一个珠宝商的家庭。成年后,吕不韦去了很多国家做生意。后来游历韩国,成为杨寨(今河南蔚县)的财主。他是如何成为杰出的政治人物的?这一史实,《史记·吕不韦列传》和《战国策·秦策》有着同样生动的记载。战国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私人商业繁荣起来,商人非常活跃。一些著名的部长也弃职从商。这些大商人中,不乏有政治头脑的人。有些商人主张以军事家的方式经商,但吕不韦却别具一格,用经商的方式进入政坛。秦昭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吕不韦来到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因为他一直关心政局,所以在遇到秦的儿子时萌生了从政的想法。异人是国君的儿子,秦王的孙子。一个郭俊今年将被封为王子。安郭俊有20多个儿子,但他不是长子,他的生母季夏也不受宠。这个外国人被送到赵国做人质。虽然他是太子和孙子,但是被送到敌国是非常危险的。由于秦国多次袭击赵国,陌生人在赵国都很冷淡,交通工具也比较简陋,日常使用。根据“人弃我取”的经营理念,吕不韦认为陌生人是“生活在其中的奇货可居”,可以买来进行政治投机。根据《战国策·秦策五世》记载,吕不韦为此事回家与父亲商量。吕不韦问他的父亲:“你能从耕作中得到多少倍?”他爸说:“十倍利润。”吕不韦又问:“操作珠玉能赢几次?”他父亲说:“百倍利润。”吕不韦又问:“帮助建立一个国家的元首,能赢几次?”他爸说:“好处无数。”吕不韦总结说:“如果你现在努力种田,你不能保证吃饱穿暖,但你帮助建立一个国家的国王所得到的好处可以传给后代。为什么不做这个赚钱的事情!”看来吕不韦和他的父亲擅长商业和政治投机。

于是吕不韦主动去拜访陌生人,声称要说“我可以叫你徒弟。”陌生人把他当笑话,说:“你自己发财也来不及了。你怎么会关心我?”吕不韦说:“你不知道,你先发展,我才能发展。”陌生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了点什么,请他坐下来好好谈谈。

吕不韦说:“秦王老了,郭俊成了太子。据说安郭俊最爱华阳夫人,也只有华阳夫人可以做继承人,但她没有儿子。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个,你夹在中间,长期做人质,关系疏远。一旦齐王死了,安郭俊做了秦王,你怎么会有机会做太子?”

陌生人说:“是的!但是我能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作为客人住在这里,情况并不好。你没有实力孝敬长辈生双胞胎。虽然我并不富有,但我可以带着我的‘女儿’去秦国西部旅行,安郭俊和华阳夫人会让你做继承人。”外乡人喜出望外,立即向吕不韦磕头,说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我就把秦国的一半给你,和你一起治理。”两人谈妥后,吕不韦先送了“五百金”交朋友,然后甩了这“五百金”买了一批“怪东西玩好”带到咸阳,走的是华阳夫人妹妹的路。他把这些宝贝送给华阳夫人,讲了一个不同的人在赵是如何英明神武,日夜思念太子夫妇的故事。这位女士喜出望外,给这位陌生人留下了好印象。

吕不韦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她请华阳夫人的妹妹去说服她。这套说辞经过吕不韦的建议,针对华阳夫人的心脏病,说得很有道理。大意是这样的:“女人因美貌而得宠,到了老年就会失宠。只有当你得宠的时候,立你的儿子为王位继承人,这样你才不会在你丈夫死后失去权力。现在老婆没有亲生儿子,应该尽快在儿子中找一个,推荐作为继承人。现在这个陌生人已经主动依附他的妻子了。如果及时提拔他为继承人,他自然会感激涕零,而他妻子在秦国的地位也绝不会动摇。”

华阳夫人被说服了,她对着一个郭俊的耳朵吹气,说谁也不能贤惠,一定要让他做继承人。安郭俊最后同意了,刻了一个玉符,并发誓确定不同的人为继承人。他们不断给陌生人寄钱,并雇佣吕不韦做他们的主人。当他回到秦国会见华阳夫人时,吕不韦知道这位夫人原来是楚国人,就让他穿上楚国的衣服去见她。这位女士看到后非常高兴,当场就叫他子楚。在邯郸娶了一位美丽的歌手兼舞蹈家,这个陌生人非常嫉妒,他恳求魏放弃他想要的东西,同意了。到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这个女人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郑,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秦孝文元年(前250年),安郭俊以秦孝文帝的身份登基,但登基后仅三天就去世了。不同的人继承了秦庄王祥的王位。按照原来的约定,让当丞相,这样秦国的权力就开始掌握在手中。

吕不韦政治投机的主观动机是追求巨额利润和赢得后人的青睐。也是为了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从其客观效果来看,对稳定秦国政局具有重要意义。秦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君主亡国、诸子争权的内乱。秦孝文王的早逝给秦国政局带来了危机。由于子楚尽早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秦国的政治权力顺利转移到华阳太后、子楚和吕不韦手中,避免了内乱。子楚即位三年后去世,继位的王子年仅十三岁。这五年,秦国换了主子,现在少爷又建立了新主子。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动乱。在这个紧要关头,吕不韦再次出任总理。第三年(前247年),秦庄为襄王。作为三朝元老和“关中”,他辅佐孤政,再次稳定了秦国政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秦国已经是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秦国完成统一是大势所趋。所以秦国政局的稳定与否将关系到统一中国的时间表。面对这样的历史条件,吕不韦再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在稳定了国家之后,以统一大业为首要任务,这也是他自称“关中”的原因。春秋初期,齐桓公起用管仲为辅,这使他自视甚高。齐欢给管仲的尊称是“管仲”。吕不韦希望秦王像齐桓公对待管仲一样尊重他,这样他就可以帮助秦王完成统一的历史使命。

秦二年(前;249年),庄襄王即位,为丞相,封为“文心侯”。从那时起直到安元年(238年),秦国的军政大权一直掌握在手中。在这十二年中,制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秦的统一大业:

政治上,吕不韦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注意起用老臣老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稳定国内统治秩序;第二,注意发现和推荐人才,让这些人才在统一大业中发挥作用。吕不韦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政治家。在担任首相之初,他并没有独揽大权。自从王召被雇用后,他开始关注一些老部长和老将军。例如,燕国老将就曾因遭到攻击而被迫辞职。秦即位后,请他出山参政。后来被请到燕国,促成了秦炎的连横。吕不韦还继续对王召时期的名将王弼和孟轲委以重任,使他们在吞并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吕不韦认为,对人才委以重任后,赏罚要严。奖惩不应该以个人关系和个人好恶为标准,而应该以成绩为标准,这样才会有功过赏罚。虽然事实上他并不能真正做到赏罚严明,但他提出的这些主张对整顿秦国吏治、增强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吕不韦作为战国末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转折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历史地位和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他担任两任秦国宰相,主持朝政,为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的统一准备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基础。他主持的《吕春秋》对封建大一统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虽然他的政治观点与秦始皇不同,存在激烈的权力冲突,但事实表明,秦始皇的统一与吕不韦的成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吕不韦作为一个从商人跃上政治舞台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当然表现出唯利是图、贪图权力的阶级历史局限性。但在他的一生中,对秦统一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