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思考(上)
新课程以来,围绕着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历史课堂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对历史课堂中的一些教学行为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第一,在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基础历史知识包括重要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支撑、载体和翅膀。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才能形成学习历史的初步能力,真正学会学会学习,产生爱国情怀、正义感、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充实课本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框架,使书面知识“活”起来。
第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索各种教学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创建互动课堂不能失去秩序和规则。
新的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建立新的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提问和组织,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提高理解,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成果。在追求课堂民主和开放的过程中,有共同的秩序和规则需要遵守。。
第四,教师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共识。除了营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供便利外,还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和学生一起求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第五,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能走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我认为,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很难突出教学重点,浅化难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和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体耗时太长,频率太快,不利于师生互动。老师没有时间收集学生的反馈。学生要不断调动各种感官去适应,没有时间去深入思考知识内容。事实上,他们被多媒体剥夺了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第三,应该动员学生。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总之,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
总之,新课改刚刚开始,我们需要努力,不断学习,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同时,要牢牢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这样在日常教学中,就不会乱,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思考之二
据调查,高中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课本的原因,也有老师教的原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如何教好高中历史。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该是情感的、人文的、历史的、文化的。对比历史课的“四性”,反思我们高中目前的历史教学,还存在很多弱点。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加强历史事实的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中写道,“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加深对历史和现实认识的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在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能力,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个忽视和弱化史实感知的阶段,有意无意地抹杀了史实感知的内容和意义,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史实教学?首先,教师要明白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历史事实生动再现历史形象。第三,增加了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晰,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难以忘怀。历史教师要在历史的海洋中选取典型的、生动的、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比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的时候,给学生讲了胡适的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不错的鸡血石印章材料,决定用它来刻一枚私人印章。他告诉篆刻大师刻“胡适之印”。篆刻大师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倡导者,也是白话文的大作家,影响如此之大。为什么在刻邮票时还用“胡志爷”这样的字眼?所以他冒昧地把“胡适之印”改成了“胡适印”。三天后,当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着“胡适的印章”时,他哭笑不得。通过这次意外,学生们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巨大影响印象深刻。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方法
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课本而不用课本、视课本知识为真理而神圣、要求学生死记历史事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等现象。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了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有客观和主观之分,即二元性。客观性是指历史事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科书编写者对历史事实的解释,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历史事实虽然客观,但不能说是绝对的历史真实,有些历史事实也可能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要质疑。比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但是现在帝国主义是不朽的,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是要向它学习。又如,经济危机在旧教科书中被视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来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过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旧教科书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首先要有质疑精神,尊重历史。教师要关注历史趋势,查阅史料,敢于质疑。二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比如《中国近代史》第一卷第105页的活动课: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讨论的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为学生提供了相关资料和参考论文。通过这次活动课,让同学们了解到,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多种意见,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有依据。
3.将新历史观融入历史教学
我们用的旧教科书,反映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人类社会,这是旧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注重课程观念和教学观念的改变,却忽视了对新的历史观念的吸收,这些观念已经过时。因此,旧教科书和历史教师都缺乏新的历史观。
缺乏新的历史观,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查的发展。在高考命题这个高校与中学结合最紧密的环节上,高校教师肯定会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自己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的历史观,如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史观等等。
新时代的要求和高考的推进,迫使我们使用旧历史教科书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的历史观。例如,我们有必要将文明史、近代史和全球史的概念融入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中国近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和冲突,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本文以全球历史观审视中国近代的发展变化。
第四,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深化对历史中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和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比如大跃进的时候饿死了很多人,有同学认为中国人口增长是被控制的。再比如2001美国“9.11”事件后,有同学认为这是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对人的生命权的不尊重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史料,使学生的人文思想和情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历史事实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高中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著,阅读经典历史专著和重要历史期刊,关注历史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教学观和历史观,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之三
这学期,我在二年级3-7班担任历史老师。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促进了优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前半学期有成功,有失败,有不足,我深刻反思。
第一,历史课要寓教于乐。高二的历史课很难,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注重历史与理论的结合,在课堂上通过启发式教学与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很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同时我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每节课都要提问,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增强紧迫感。
第二,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他们一起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知识的形成。我也介绍了我高考的学习生活,告诉他们我是如何从低分一步一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学的,不仅给了他们经验,也激发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经常向我请教方法和经验,和我讨论,及时向我汇报学习状态和心态。我一直很有耐心,也很乐意倾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不要放弃学困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都有困难。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但是他们害怕。于是我单独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同学们都很感激,我就提出了一些要求,让他们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分批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容易忘记,所以我经常提醒督促他们,或者直接去班上找他们,让他们养成习惯,最后他们一有时间就能找我按时复习甚至提问,所以期末考试前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虽然这一学期的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热情、信心和爱心。前半学期,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也收获了同学们的喜爱和信任。这样的感受和经历会在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激励我。一如既往的努力!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相关文章;
★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思考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随笔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2020年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2020年高中历史教师工作反思范文
★初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范文(六篇)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对高中教师历史教学的反思
★关于历史教学的5点思考
★对高中历史精品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