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怎么来的~
众所周知,家猪?家猪起源于野猪的驯化。目前野猪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南部,即欧洲野猪分布在欧洲、北非和中亚的天山山脉,亚洲野猪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省、爪哇、苏门答腊和新几内亚。相比之下,家猪的分布要大得多,几乎遍布全球,品种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家猪和野猪在形态和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家猪的下颌骨、颅骨、泪骨变短,犬齿退化,鼻子上移,面部凹陷,面部变宽,后躯变长,体重增加,体宽变宽,胃肠道发达,腹围变大。它们一般白天活动,晚上休息,性情相当温顺。人们不禁要问,凶猛的野猪是如何驯化成形态和习性迥异的家猪的?家猪起源于何时何地?是单起源还是多起源?这些都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家猪的起源和驯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在驯养之初,如何区分家猪和野猪等关键问题上,仍然束手无策。本文在回顾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上述关键问题,试图提出新的思路,希望有助于研究的深入。
来自动物考古的证据
自考古学诞生以来,发掘成果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为探索家畜起源提供了相当详实的实物资料。目前探索家畜的起源主要依靠动物考古的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判断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是否为家畜,主要看以下三个原则:1。根据骨骼形态判断,即通过观察和测量,比较骨骼和牙齿的大小和形状,从而区分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2.考古遗址中的一些动物,经过古人类有意识的处理,可以认为是家畜。3.将动物年龄结构和骨骼形态的异常现象与考古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判断。
据报道,世界上最早的家猪是在安纳托利亚东南部的卡约努遗址发现的?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可以追溯到大约9000年前。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家猪,一般认为是距今约8000年的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这个认识的依据是:即1,在这个遗址的洞穴里发现了一块完整的猪骨,上面堆着小米;2.大部分猪在1-2岁之间;3.猪的上下臼齿测量数据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猪相似。4.稳定碳同位素分析表明,猪主要吃C4植物,这表明它与饲养有关。
关于新石器时代饲养家猪的前提条件,景源先生认为有以下三项:1。传统狩猎获得的肉类明显不足,需要寻求新的肉类资源;2.生活环境周围有一定数量的野猪,容易得到驯化对象;3.农产品有一定的剩余,为国内生猪提供了足够的饲料。由此可见,广西出土了不少猪骨。大约10年前?2000年,因为不满足上述条件,所以不能认为是家猪的发源地。同时,有关专家正在积极讨论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大约9000年前出土的猪骨,应该很快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来自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家猪的起源是另一个重要途径。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指出,在长期的进化道路上,生物DNA分子不仅保持基本稳定的遗传,还能容忍偶然的变异。显然,DNA分子的遗传稳定性保证了父母与后代之间的遗传连续性;DNA的变异造成了后代和父母的不同,从而导致了物种的进化。研究表明,突变引起的DNA中核苷酸序列的变化与时间的积累成正比,即时间越长,DNA中核苷酸序列的变化越大。这种变化的速率是恒定的,两种生物相隔时间越长,分子差异越大,这就是所谓的“分子钟”。这样,如果我们找出现存物种的DNA的核苷酸序列,就有望估计出它们共同祖先的分离时间,即它们的物种起源。因为动物的线粒体DNA?线粒体DNA,缩写为mtDNA,具有母系遗传、突变速率快、拷贝数多的特点,常被作为研究物种系统进化的首选。
Watanabe等人首次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家猪?包括亚洲猪、欧洲猪和日本野猪的mt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结果表明亚洲猪和欧洲猪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表明它们应该有独立的起源。黄等还分析了中国29个地方猪种、65,438+0欧洲猪种和野猪的mtDNA,不仅证实了渡边的研究结果,而且发现中国野猪与中国家猪更接近,提示中国地方猪可能只有一个单一起源。Giuffra等人测定了欧洲和亚洲野猪和家猪的mtDNA细胞色素b的全编码序列、440个碱基序列和三个核基因碱基序列。经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部分家猪mtDNA序列与欧洲野猪亲缘关系较近,部分与亚洲野猪亲缘关系较近,说明家猪应分别由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驯化而来。之后,江等人对我国9个品种140头猪的线粒体控制区440798bp和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而Kijas等人对我国梅山猪、瑞典长白猪和2头欧洲野猪的mtDNA进行了接近完整的序列分析。结果证实欧洲家猪和亚洲家猪分别起源于亚洲野猪和欧洲野猪,即现代家猪有两个母系起源。
此外,学者们还利用“分子钟”理论来估算家猪的起源时间。黄等人首先估计欧洲家猪和家猪可能在280?来自同一个祖先。Giuffra等人认为两者的分离时间在500左右?000年前。蒋等的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地方猪种和欧洲野猪的序列变异发生在413?000-875?000年前,亚洲野猪的变异发生在7?000-15?600年前,亚洲家猪的驯化发生在7?000-15?六百年前。Kijas等人估计亚洲家猪和欧洲家猪的分离时间为90?000年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分子生物学推断的家猪起源时间远早于考古资料,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指出的是,各种研究中对家猪起源时间估计的显著差异与分子标记和核苷酸序列的不同选择密切相关。
中国幅员辽阔,养猪历史悠久,气候和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导致中国猪种数量众多。指出中国家猪可分为6个类型: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关于中国家猪的起源,洪兰等人利用RFLP技术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家猪和野猪的mtDNA,发现中国西南地区家猪和当地野猪非常相似。以及evergreen等人随机扩增华东家猪和野猪的多态性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下游江苏省家猪的变异幅度相对较小,群体的遗传分化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东部的家猪和野猪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后来黄等和江等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我国猪种遗传资源的缺乏,暗示了我国家猪起源单一,各地猪种表型的不同应该是人工长期选择的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随着聚合链式反应的出现和成熟,人们有望通过对古猪骨DNA的分析,更直接地探索家猪的起源和进化。2002年,Watanobe等人基于mtDNA控制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恢复了日本冲绳考古遗址出土猪骨的DNA,并探讨了其与现代野猪、琉球群岛、日本岛、亚洲大陆等家猪的亲缘关系。他们指出,古猪是东亚家猪血统,与琉球群岛当地的野猪有亲缘关系。清水的谢尔密登遗迹?在弥生-平安时期,出土的猪有独特的核苷酸插入现象,这表明它不同于现代琉球群岛的野猪,反映出亚洲大陆的家猪在弥生-和平早期或更早的时候就已经传入冲绳。综上所述,不难预测,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古DNA技术探索家畜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将与日俱增。
存在问题
毫无疑问,家猪起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众所周知,野猪驯化成家猪的过程极其缓慢。在驯化初期,家猪和野猪在形态上几乎没有区别,甚至完全没有区别。为了区分这一时期的家猪和野猪,以形态学研究为主的动物考古显得力不从心。即使使用古老的DNA技术,在原理上也同样难以显示其能力。这是最令人费解的。此外,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工作主要集中在mtDNA。但mtDNA是单一的分子标记,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揭示父系血统对后代基因的作用和影响。事实上,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