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时候,为什么黄兴比蔡鄂勋强?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蔡鄂不是国民党员,几次都没有帮过国民党;国民党员黄兴是重要的先锋,所以是宣传的对象。

蔡锷和黄兴是老乡,也是朋友,但政见不同。蔡锷不喜欢党派政治,只夸国家强大。黄兴是同盟会元老,又是国民党核心,自然离不开这里。

1,蔡锷的支持是袁的好几倍

在一般人眼里,蔡锷就是对付袁。事实上,除了袁世凯称帝,蔡锷整体上是支持袁世凯的行为。因为蔡锷主张中央强,国家强。

(蔡锷)

辛亥革命后,蔡锷出任云南巡抚。与其他省份不同,蔡锷一方面废军,一方面不要中央报销,依然交中央的钱。在首都问题上,支持北京为首都与联盟要求南京为首都是不一致的。

在政党政治方面,蔡锷在云南限制同盟会,为了防止一家独大,蔡锷鼓励其他发展,比如他的老师梁启超的政党。同时,严禁军人涉足政党。二次革命中,蔡锷支持袁世凯,积极出谋划策,西南四总督联名通电反对“二次革命”。在各地的督军中,蔡锷还是去了北京。

(国防战争)

保家卫国战争期间,梁启超所在的进步党与蔡锷走得很近,国民党基本上没有接触。

2.国民党核心人物黄兴是国民党的核心人物。南京政府时期,黄兴参与了十次反清起义的一半以上,自然是重要的宣传对象。

(黄兴)

在辛亥革命中,黄兴在武昌担任战时总司令,先后在汉口和杨霞作战,虽然战败。

(武昌攻防战)

南京沦陷后,黄兴任副元帅,代行元帅职权。孙文回国后,积极支持孙文。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黄兴任陆军总长。

(要求袁俊采取行动)

第二次革命,在南京组织军队参加北伐战争。黄兴是国民党早期的军事核心人物。虽然屡战屡败,但他行事光明磊落,追求理想纯粹自然,是后来宣传的首选。黄兴和蔡锷虽然都是民初的重要人物,但不同的是他们根本不是一个体系。

民国时期的两位英雄:黄兴和蔡锷——一战中的屡败屡战与功名

论名气,黄兴比蔡锷大得多,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有一段时间,他的个人声望几乎与孙中山齐名,被称为“孙凰”。但黄兴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一直生活在孙中山手下,所以在联盟中没有闹分裂矛盾。不过,黄兴虽然人品不错,但作为早期的革命家,他的军事指挥水平确实不太好。可以说,他一生指挥过无数次战役,却从来没有赢过一场战役!武昌去世前,他在两广策划并指挥了多次武装暴动,均以失败告终。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广州黄花岗起义,让人落泪。七十二名革命者壮烈牺牲,黄兴左手被两指打断,结果还是失败。后来武昌革命一举成功,黄兴奉孙中山之命回国主持大局,赴武汉任战时总司令。结果几经战斗,被北洋军打败,直接导致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后来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又调兵造反。二次革命中,黄兴在军事上依然大权在握,但还是被北洋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黄兴不得不流亡美国。可以说,黄兴一生身经百战,却从未打胜仗。

而蔡锷则和黄兴截然不同。虽然只比黄兴小八岁,但他从来没有当过职业革命家。蔡锷早年虽参加过小规模的反清起义,但起义很快失败。从这次失利中,蔡锷体会到了军事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后来在袁世凯的支持下,蔡锷前往日本,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回到云南训练新军,在云南军中颇有名气。后来武昌首义成功,蔡锷率领云南新军响应革命,当选云南巡抚。但是蔡锷不是那种贪财的人。他是当时最早意识到军事干预弊端的监督者之一。革命成功后不久,他主动放弃军权,成为北京名义上的军事参议员,被袁世凯软禁。于是,就有了“蔡锷和小凤仙”的绯闻。

当然,黄兴也是一个没打过胜仗的大英雄。他为推翻满清王朝而奋斗的精神,屡败屡战的勇气,足以让他名垂青史。黄兴去世后,国学大师章太炎写下挽歌:“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则有人。”形象地说明了黄兴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有意思的是,蔡锷和黄兴还有一次军事交流,那是袁世凯刚刚称帝的时候。孙中山和黄兴正在筹划对袁的第二次革命,但蔡锷认为此时军事上反对袁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向黄兴传话,要求黄冷静看待形势,不要轻举妄动。太可惜了!败将黄兴不听蔡锷的劝告,依然我行我素,导致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大败。黄兴未完成的反袁大业最终由蔡锷完成。

反袁大业完成后的第二年,黄兴于10月31916死于上海,8天后,蔡锷于10月8日+019165438死于日本福冈。民国二杰,一代骄横,陨落。1917年4月中旬,两位民国开国元勋葬于长沙著名的岳麓山上的州。按其历史功绩和地位,屡战屡败的黄兴,还是比一战成名的蔡锷强..所以岳麓山山顶的黄兴墓也比半山腰的蔡锷墓略高。

黄兴与蔡锷的革命经历。

屡败屡战的黄兴,真的是奋斗了一辈子,一次都没有成功过。在孙中山的英明领导下,黄兴组织了几十次革命,一次比一次惨败。

因为孙中山是广东人,仰慕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所以在思想上受到洪秀全的影响。大家一定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轨迹,就是从广西金田起义,然后一路北伐,两年后才到达南京。孙中山也希望进行一次北伐,一场南北统一的战争。于是,孙中山将起义地点定在两广,先后请黄兴参加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连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时间和地点不同,只是失败是一样的。

直到武昌起义成功,这种失败才停止。

很多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也是在同盟会的领导下完成的。现实历史中并非如此。当时参加武昌起义的湖北新军想请黄兴带队,黄兴没来得及赶到湖北。湖北新军提前发动起义并取得成功,令人尴尬。

黄兴赶赴湖北参与指挥时,曾与清军交战过一段时间,为各省独立赢得了宝贵时间。然后黄兴被北洋新军打走了。黄兴的伟大之处在于,即使屡败屡战,也是屡败屡战,越挫越勇!

在民国初年的政坛上,黄兴也很活跃。毕竟为了这张票,黄兴努力了这么长时间。光鲜亮丽的玻璃杯和一碗红酒怎么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黄兴任陆军总长。后来孙中山辞职给袁世凯让路,黄兴只好靠边站。

后来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黄兴又带头。结果他失败了,流亡日本。为了中国革命党,他和孙中山分手了。1916年病逝,享年42岁。可以说他的野心没有得到回报。对于黄兴的评价,章太炎的评价是最高的:“无公非民国,历史必有人。”

二战后成名的蔡锷短暂的历史,仍然高度评价了近代伟大的爱国者、民国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领袖蔡锷。如果只看标题,可能会觉得孙中山不够格,但蔡锷名副其实,很了不起。

蔡锷和黄兴虽然都死于1916年,但他们都比黄兴晚出生八年,而蔡锷死时才34岁,所以英年早逝。

蔡锷的一生很短暂,他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更短。他只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辛亥革命,一个是第一个反对袁世凯称帝,掀起保家卫国的战争。

但两次事件相差四年,奠定了蔡锷的历史地位。在民初的投机政治舞台上,蔡锷始终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但历史对蔡锷是不公平的,可惜他在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后,34岁就病逝了。

1917年,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了国葬,蔡锷成为民国史上“国葬第一人”。纵横评价蔡锷是二战后的昙花一现。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能留下名声的人并不多。黄兴和蔡娥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