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西洋村的历史
早在1974年,秦始皇陵遗址就已确定。里面是什么?后人奇怪为什么至今无人挖掘。
3月29日,1974,陕西省临潼县西阳村正处于干旱期。打井几次失败后,我不得不尝试村里的“禁地”,而这个所谓的“禁地”就是当地人传下来的“万人坑”。
老一辈人说,这里经常有“阴兵”出没。事实上,他们不知道死者是否已经被埋葬。总之大家从小就知道那是个很可怕的地方。
但是面对眼前的生死问题,我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这一挖,真的出事了!当过兵的杨志发带着当地三个村民一起挖了一口井。挖到六米左右的时候,杨志发居然挖到了一个“头”。
这下把大家都吓坏了,赶紧往井里爬。毕竟杨志发当过兵。等他冷静下来,发现这并不是真的“人头”,而是一个石像的头。
之后,当地村民陆续在那个地区挖出了陶人的尸块。
考古专家研究发掘后,在地下50米处发现了一个兵马俑坑,震惊世界。兵马俑就是在这样的巧合下被发现的。
兵马俑的发现为秦始皇陵的发现奠定了基础。考古学家通过对兵马俑周围的调查,准确地确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有多震撼?1987 65438+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20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据史料记载,很多人都曾试图盗掘秦始皇陵,那么秦始皇陵真的被盗过吗?
《汉高祖史记》中记载项羽盗烧秦始皇陵,至今仍有证据。经过现代技术检测,确认秦始皇陵确实被烧毁。
《水经注》中也记载,项羽带三十万士兵挖掘秦始皇陵,盗走大量埋藏的财宝,三十天还没运出去。
考古人员对墓地北侧的K0007号葬坑、2号兵马俑坑、K0006号葬坑、1号葬坑等相关遗址进行了分析,均有被盗迹象,年代与项羽入关时间相近。
但关于“挖皇陵”的说法并不准确。根据对秦始皇陵的现代技术勘测,秦始皇陵地宫周围有四米厚的宫墙,宫墙是用砖砌成的。通往地下宫殿的唯一道路没有任何损坏的迹象,挖掘可能只是从埋葬坑中收集了一些财产。
后来又有“牛郎放火烧秦始皇陵”、“汉末赤眉军”、“十六国石虎”、“唐朝黄巢”、“土匪军阀进地宫”等多种说法。
但经过现代技术调查发现,秦始皇陵的圈地保存完好,但在圈地边缘和地宫外侧发现了两个小型私人盗洞,并非大规模发掘。
另外,秦始皇陵的地宫又大又深,围起来的土很厚,私人很难挖地宫的入口放棺材。换句话说,陵墓没有被盗。
“秦王扫六合,望何雄载。”秦王嬴政横扫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秦始皇13岁登基,秦始皇陵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修建的。
皇陵分为三个阶段,历时39年。
第一阶段是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二十六年,占了整个秦始皇建设的三分之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用了九年时间扩建秦始皇陵,三年时间完成覆土。
最后,秦始皇死后,用了一年的时间将其埋葬,并修复陵墓。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秦始皇陵都已建成。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建设投入的人力是世界之最。
在李白的诗中,说的是“七十万罪犯开始爬山”,在北魏李道元的《水经注》中,也提到了“需要七十万作者才能作出”。
我们可以知道,秦始皇陵的建造人数达到了70多万人,是埃及建造金字塔人数的8倍。考古学家称它为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无论从当时的实用角度还是现代风水观念来看,都是陵墓的最佳选择。
皇陵的面积也非常巨大。皇陵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面积120750平方米。像我们前面说的私贼,几百年基本不可能探索出来。
那么,考古学家为什么不挖墓呢?
陵墓遗址公开后,国家文物局有规定:明确要求不得主动挖掘陵墓。这是一项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的政策。
陕西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研究秦始皇陵立法保护工作。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下面会提到。
秦始皇陵中已知的兵马俑极具研究价值,数量和质量都非常罕见。而且为深入研究秦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提供了许多珍贵实物。
秦始皇陵的建筑更加复杂,内部非常豪华。以铜铸屋顶,珍珠为日月星辰,众多研究者对其充满了兴趣,地宫中的宝物更是让人无限向往。
要知道,根据现在发掘的资料,秦始皇的地宫面积至少有78个故宫那么大。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能这么大度,那为什么没有人开发呢?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为了防盗,命人在宫中安装了大量的暗弩,而且都是自动发射的。一旦有人入侵,器官自动触发。
这是古代非常好的防盗武器。在技术成熟的今天,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秦始皇陵的防盗措施还不止这些。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陵墓随时可能遭遇大面积流沙。
一般几百吨的墓和墓周围都填有流沙。就算小偷没被淹死,要把它挖出来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秦始皇陵还有一个隐藏的火,非常厉害。大部分是沼气、磷等。,遇到空气会自燃,盗墓贼还得被活活烧死。
最危险和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水星。
“以水银为百河海,机灌输。上有天文,下有地理。”据司马迁说,秦始皇为了突出自己统一六国的功绩,特意用流动的贵金属来演示河流,表示大秦帝国的疆域,而水银则模仿河流的流动相。
其次,据说这和中国古代对水银的认知有关。战国后期,阴阳五行盛行,方士一直追求用水银提炼长寿不丹药。
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将尸体浸泡在水银中,可以防止腐烂。
秦始皇一直痴迷于长生不老的研究。众所周知,这个愿望在他生前并没有实现,很有可能在他死后用水银来保存尸体。
根据考古人员的勘测,初步估算水银,水银深度高达35米!至少有100吨汞。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慢性剧毒物质,仅通过吸入就对人体有害,更不要说不小心接触或食用了。因此,秦始皇陵的发掘有可能导致水银大面积泄漏,危及民生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这只是现有的说法。我们无法预测秦始皇陵到底藏着多少谜团,考古学家不敢轻易冒险。
兵马俑发现后,中国在当地建立了大型博物馆。现在我们参观兵马俑时可以看到它们。
但实际上,兵马俑是五彩缤纷的,也是刚健明亮的。
历经千年,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95%以上的彩绘兵马俑已经脱落,残存的彩色兵马俑出土时栩栩如生,但暴露在空气中后几乎瞬间氧化。
只剩下少量的颜料,考古学家发现里面有一种叫“硅酸铜钡”的物质。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非常少,更何况在两千年前,即使以现在的科技也很难使用这种特殊的物质。
此外,几乎所有兵马俑出土的剑都没有生锈。
要知道,防锈技术是德国人在1954年才发明的,甚至他们的技术也只能用60年。由此可见秦始皇陵有多少未解之谜。
可惜当时技术还不够成熟,考古学家只能眼睁睁看着出土的兵马俑变成灰色,实在令人心疼,这也是兵马俑挖了一部分就停下来的原因。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十三陵吧。万历的定陵类似于陵头的长陵。为了防止盗掘长陵的风险,定陵被用来练手。
上个世纪,在郭沫若的要求下,大家挖掘了定陵。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打开了地宫的入口,发现了字画、金银首饰、玉器、丝绸,甚至万历皇帝的金冠等许多珍贵文物,颇有收获。
太久没有开心过了,因为文物保护不达标,直接导致定陵的葬服被氧化,很多精美的袍服、绸缎被破坏。
更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定陵博物馆中万历皇帝及其两位皇后的棺木被人焚烧。
所以当时很多文物都被破坏了,无法修复。陵墓的发掘给整个考古界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损失惨重。
所以在这些惨痛的教训下,规定了在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不会主动去挖陵墓。
秦始皇陵也是这个道理。虽然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势不可挡,但要让埋藏在地下几千年的陵墓重见天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调查。
有专家做过这样的预测,如果我们现在挖掘陵墓,对整个陵墓进行开发,保守估计需要400年甚至更长时间。
可想而知需要多少人力,这几乎是一个难以完成的工程。
地形因素也有很大影响。秦始皇陵紧挨着骊山,整个陵墓呈漏斗状。
想要挖掘皇陵,就不能忽视滑坡。如果整个皇陵发生大规模滑坡,损失无法估量,骊山山体滑坡也会对当地民众造成很大影响。
就近代而言,现代技术可能难以支撑建筑几千年,更何况两千年前的秦始皇陵,所以一直没有挖掘出来。
秦始皇陵代表了一个时代。实际上,过去中国的史籍保存性不强,或者经过一代代的加工,准确性不高。
秦始皇陵的发掘,将意味着我们可以近距离直接触摸到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我们可以对秦代的一些史书和记载进行校勘,使我们更近距离地了解和窥探历史,为我们的现代发展提供有意义的价值。
其次,秦始皇陵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们无法预测和想象。
作为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兵马俑也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光是秦始皇陵这个词就很有影响力了。
可想而知,秦始皇陵主体一旦被挖掘出来,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因为秦始皇陵价值很大,我们不能贸然挖掘。
我相信有一天当我们国家的技术成熟了,秦始皇陵会重见天日,但在此之前,我们的任务是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