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结局是怎样的?和大秦府的差距有多大?

毛遂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很有名。即使不怎么读历史的人也听说过毛遂。原因是因为一个成语——毛遂自荐。

毛遂原本是平原君赵胜的客人。赵九年,蚩攻打赵,派赵胜去楚国求援。毛遂自愿陪他去。

赵胜和楚国谈了很久,都没有效果,于是手拿宝剑去庙里,和楚国的君主和臣民陈述利益,终于打动了楚王出兵帮助赵国。回国后,成了赵的一个重要大臣。

大的在大的时候,毛遂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帮助赵襄王赵炎成为赵国的国王。

据说秦王嬴政在赵国做人质,和赵炎关系很不好。赵炎经常欺负嬴政。但嬴政回国后,成了秦王。赵岩不甘心。他以为嬴政只是他欺负过的弟弟。现在他成了一国之君,不能落后,也要当赵王。

但当时赵的是,赵炎不是长子。按照正常的宗法继承制度,赵炎没有机会当赵王,赵炎的父亲赵程潇更喜欢赵书。

赵岩请书呆子气十足的郭凯想办法,于是郭凯利用毛遂的弱点,威胁毛遂帮助赵岩。

于是毛遂开始投奔秦国,设计让赵书做秦国的质子。秦虽然知道的用意,但为了削弱赵国,也就顺其自然了。

然后,赵死了,成了秦国的质子,没能回去继承皇位。赵炎成了赵国的新国王。

当赵程潇命悬一线的时候,他仍然不想让赵炎继承王位,于是他派毛遂去秦国把赵书接回来。

这时,赵炎自然害怕了,于是他去寻求帮助,但此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去秦国帮助。

赵炎知道后,狠心的直接派人堵路,把他杀了。

历史上的毛遂与大福琴相距甚远,可以说大福琴有抹黑毛遂之嫌。当然《大秦帝国》是文学作品,这里不用我多说。

《大秦赋》中几乎所有关于毛遂的场景都是虚构的,因为连赵书也是虚构的。赵炎本来就是赵王,不存在抢皇位的情况。

事实上,毛遂在自我推荐后不久就自杀了。

公元前256年,燕国大举进攻赵国,这时赵国战事停止,元气大伤。

这时,赵王马上想到了刚刚立下大功的毛遂,希望毛遂能领兵出征。但毛遂是个文官,满嘴功夫,却对军事一无所知。

这也反映了毛遂的品质。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就劝赵王他没有那个能力。

但无论毛遂如何拒绝,王召仍然坚持让他打头阵。毛遂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场。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毛遂一马当先,尽了全力,但还是被燕国打败了。

吃了败仗的毛遂,突然觉得没脸面对赵人,就避开大家,跑到山里拔剑自杀了。

结论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毛遂终于死了,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远远不是大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