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湖北省仙桃市的“母市”。有1500多年的历史,被日军轰炸过。

江汉平原荆楚大地,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拥有众多的历史古城镇。湖北之行,第二个城市是仙桃市,离武汉不远,古称“绵阳”。

北临汉水,南临长江,东临武汉。它有一座距今1500多年的绵阳古城(简称绵城)。

仙桃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绵城是仙桃的“母城”。绵城,这里的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和汉水交汇的冲积三角洲。它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而且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很多景点因为人少而冷门,但是环境安静。

南北朝西魏至建国初期,绵城一直是郡县、州、州、县的治所,是历代绵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过去的绵阳”指的是今天的仙桃市。1986年,勉阳撤县建城,更名为千年老字号仙桃。

我一开始总是把仙桃说成“桃仙”,以至于我的绵城之行闹出很多笑话。但得知仙桃在古代被称为“绵阳”,后改称“仙桃”,不免有些遗憾。比如徽州变成了黄山,汝南变成了驻马店,周琛变成了周口,常山变成了石家庄...

虽然有些可惜,但千年绵城依然是仙桃历史文化的缩影。提起绵城,你自然会知道绵阳的过去。

自西魏以来,绵城16次设郡,城屡建屡毁。最让人心疼的是,1938,据说被日本飞机轰炸了;1941,又一个城市被放火。从此千年古城成了一片废墟,古景区被人放火。

幸存的遗址有明清石刻、孔子石像、陈友谅故居和几座古寺,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青铜器和陶器。绵城素有“四十八口古井,四十八座牌楼,四十八座石桥,四十八座寺庙”之称。

据当地朋友说,他小时候,绵城的古寺依稀可见,古井、牌坊、石桥都是一步一步搬过来的。

比如司马乔,现在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建造日期不详。清光绪十五年重修,南北方向跨越绵城古城护城河。它是一座单拱桥,长20米,宽6米,跨度6米。桥头有石狮和雕像,桥身用绿色石拱券竖砌。桥面两侧的石质护栏板上有浮雕人物、龙凤图案,凹雕“司马桥”。

今天,它作为绵阳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古城历史的重要依据。这座桥仍然被人们用来生活和旅行。无论是人行步道,还是过桥车辆,都依然坚固。

市内很多街巷都有牌楼,多为改建和重建。古寺藏街巷深处。如果刻意去找,那就要费一番功夫了。但往往你走着走着,突然映入眼帘。

然而千年古城经不起敌人的战争。1938年,日军出动20余架次轰炸绵城。此刻,城内外一片火海,历朝历代的雕梁画柱,千年古刹,亭台楼阁几乎化为灰烬。

能保存和保存下来的文物很少。如今,绵城的“古建筑”大多是在旧址重建或搬迁仿制的。即使是古城的老街,也只剩下几栋破旧的老房子,有的当麻将馆,有的当杂货铺,大部分都是老人守着房子。

一家国货店很惹眼。是如今绵城老街最古老的建筑。

在历史的天空下,千年古城的遗留并不明显,在烈日下,古城的旅游完全没有商业化。在过去,绵城的茶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茶馆里有讲故事、唱小曲、唱大鼓、看皮影戏,热闹非凡。在茶馆业的鼎盛时期,城内外有20多家茶馆。最大最宏伟的茶场是市十字街的刘天宝茶场。“茶在天宝,人在巴丽鲜。”言下之意,大部分都是“在春雪中。”

不过,经营时间最长的茶馆属于城外下关街的贾伟茶馆,有“茶不一样”的说法,即雅俗兼顾。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农业、工业、商业、渔业,哪怕是邪教,人来人往,日日夜夜爆满,生意兴隆。

可见绵城的茶文化非常丰富,人们还可以在茶杯间喝大文章,以盖碗茶历史最悠久。可惜的是,在大街小巷,无论是老街还是当地人所说的“新街”,依然不见茶馆的踪影。据说,早在抗日战争之前,绵城茶馆就非常繁荣和受欢迎。

就连著名的绵阳八景,现在也只有一个场景:东女马红莲。

这个场景也是绵城最美最适合休闲、散步、骑行、邮轮的地方。这一幕,是绵城历史文化的一角。历史上绵城有三镇。一个是福州,建于唐朝,位于东南。一个江北小镇,建于宋庄,位于东北;一座建于明朝初期的城市绵阳位于西部。

这三个城市在绵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是由原福州城的“破堤口”遗址重建的古色古香的城墙。城高6米,城墙总长350米。城墙南北绵延,东西呼应,巍峨壮观。城门东侧是千顷荷塘,另一侧是万亩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