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敢死队2背景介绍
第一关:狼之夜
历史背景:65438年6月至0940年6月,由于德军在西线战役中接连占领法国和挪威,原本极为不利的海上形势骤然改变,德国海军迅速在挪威和法国沿海的各个港口建立了强大的潜艇基地。尤其是从比斯开湾的劳里安、布罗斯特、拉罗谢尔、波尔多等港口出发,潜艇可以直接进入大西洋,比从德国基地出发缩短了800公里。这大大加强了U艇编队的活动能力,而德国潜艇数量的增加和邓尼茨元帅“狼群”战术的改进,都使得英国皇家海军和运输舰队的损失飙升。虽然在1941年5月,皇家海军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遏制了“狼群”的嚣张气焰,但从大西洋彼岸运送到与世隔绝的英国的所有物资和需求,尤其是武器和汽油,依然不减反增,而且越来越匮乏。位于拉罗谢尔的拉巴黎是德国最重要的潜艇基地之一,它的结构就像一个坚固的碉堡。皇家空军的轰炸对拉巴黎基地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重要设施没有影响。而这个窝出来的U艇每天都在以近万吨的沉没量冲击着皇家海军!
第二关:帝国潜艇——无声杀手
历史背景:同第一关。
第三关:白色恐怖
历史背景:1945年5月,德国潜艇击沉船只数量持续增加,总重量达70万吨。从1940开始,英国已经损失了3310000吨的各型舰艇,但是这个无法承受的代价,终于给皇家海军带来了久违的海上优势。然而,这仅限于大西洋和其他欧洲水域,北海仍然是英国和盟军船只最危险的地区。这片海域昼夜有德国潜艇和驱逐舰巡逻,甚至伴随着来自挪威、丹麦和德国北部的空袭。德国仍在疯狂地保卫这个可以通往德国北部重要码头、港口和工业区的地区。无数的冰山和雷区,加上德国的驱逐舰和潜艇,让这片海域成为盟军水兵的噩梦。
第4级:目标-缅甸
历史背景:1942年5月,日军在接连攻克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后,短短几周就占领了泰国、缅甸,其下一个目标是印度。日军计划在印缅边境的英帕尔地区部署强大兵力,向印度首都加尔各答推进,然后与在印度南部海岸登陆的部队汇合,将英印联军困在笼子里。英军在南太平洋战区的最高指挥官中将·蒙巴顿勋爵非常清楚,打赢英帕拉战役,把日军挡在边境,是印度保卫战成败的关键。但他的部队连续几个月受到失败的打击,兵力不足,又因为日军的包围而无法增援。赢得远非易事。此时,这个驻扎在英帕尔的英雄之师成了战争出现转机的唯一希望。
附:英帕拉战役是二战中的一场著名战役。日军虽然在军事实力上占绝对优势,但却不得不依靠不安全的丛林运输线,背靠宽阔的秦墩河作战。雨季来临,它的后勤供应几乎完全中断,最后遭遇惨败。西方军事历史学家评论说,这是日本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陆上战役。攻击开始时,大约有65438+万人。结果53000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撤退到出发阵地。英军一位旅长在战斗结束后的话,可以用来形容战败的日军:“敌人没有希望了。他们得不到食物、药品或任何东西。他们身体虚弱,满嘴都是杂草。”
第五关:桂河大桥。
历史背景:1942年6月,日本军国主义继续在太平洋地区疯狂扩张,数万名俘虏被直接送往战俘营,在日军的残酷迫害下过着非人的奴隶生活。由于常年饥饿、流行病和长期虐待殴打,许多人死在集中营,直到尸体腐烂。在泰国,一个集中营的囚犯被迫参与了塔马坎大桥的建设,该大桥将成为连接泰国和缅甸的生命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士兵和战略物资将通过它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大陆大陆。该工程于07年6月17日竣工。同一天,日本最高统帅部的专列将穿越整条铁路线,当然,它还将穿过架设在桂河上的大桥。
6级:萨沃岛上的大炮。
历史背景:1942年5月28日,美国在中途岛战役中大获全胜。击沉日本联合舰队四艘航空母舰后,日本在南太平洋的海军优势荡然无存。但是日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实力被大大削弱,美军的实力和士气被大大提高,所以决定继续进攻南太平洋岛屿。计划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建立一个航空基地,然后部署航空力量掩护对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的攻击。在新几内亚站稳脚跟后,将逐步向东南方向推进,向盟军在南太平洋最重要的基地澳大利亚挺进,从而夺回战略主动权。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得知这一信息后,决定发动二战开始以来最大规模的两栖攻击,代号为“瞭望塔”。“瞭望塔”行动规定,美国将同时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岛,两支部队将分别通过萨沃岛的南北水道展开。但这个位于瓜岛北部的小岛,防御能力很强,地下工事里有巨型火炮,可以抵御轰炸机的攻击。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强行登陆瓜岛,无异于自杀。因此,攻占萨沃岛成为“瞭望塔”行动的关键。
第七关:海防巨人
历史背景:1944年春,越南名义上是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早已倒在日军的铁蹄下。因为可以为接连遭到盟军空袭的日本海军提供补给,所以成为非常重要的中继基地。日军在这里也修建了很多军港,其中海防就是最重要的一个。这里经常停泊着一些大型战舰。如今,日本海军的庞然大物“信保”号航母来到了这里。
第八关:救二等兵史密斯。
历史背景:卡萨布兰卡会议中,成立了盟军欧洲远征军最高参谋部,制定了反攻欧洲的“霸王”计划。同年6月165438+10月,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一致同意在5月1944左右开辟第二战场。次月,艾森豪威尔将军被任命为远征军总司令,并决定将1944年6月5日定为D日(进攻日)。与此同时,一套极其庞大而细致的欺骗行动——“坚决”计划使德国西线总司令冯·伦德施泰特元帅和他的主要战术指挥官、B集团军司令隆美尔元帅几乎完全上当,误以为盟军会在离英国最近的地区加莱登陆,从而放松了对诺曼底的防御。由于天气原因,盟军进攻时间最终改为D+1(即6月6日)。登陆之初,盟军进展顺利。除了奥马哈海滩的美军损失惨重,进展缓慢外,其他四个着陆点的部队都在海空军强大的兵力优势(两个空军的飞机数量超过22:1)的掩护下,建立了坚固的滩头阵地,开始向纵深发展。为保障后勤供应而建造的两个代号为桑葚的人工港口也已在诺曼底海滩启用。下一个重点目标是夺取法国北部最大港口瑟堡,以便建立永久港口接收补给和增援,扩大盟军在欧洲战场的优势。然而,在“沙漠之狐”的指挥下,最初惊慌失措的德军重新集结,其装甲预备队在卡兰唐和卡昂向盟军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试图将盟军赶回大海。19年6月后的整整一周,猛烈的暴风雨袭击了海峡,使诺曼底海滩上的桑树港受到严重破坏,无法使用。瑟堡现在已经成为盟军眼中最重要的目标,一场更加惨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第九关:科迪兹城堡
历史背景:在德国东部的一个小镇,穆德河环绕的山顶上,有一座第三帝国最坚固的堡垒——科尔迪茨城堡。这座城堡现在已经变成了战俘集中营,关押着一些试图从其他集中营逃跑的盟军战俘。寇地兹被德国人视为最安全、牢不可破的集中营,是德国监狱系统的骄傲,堪称“逃不掉”。对于所有被关在城堡里的盟军囚犯来说,逃离寇地兹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死。
第十关:燃烧的巴黎
历史背景:1944年8月,诺曼底登陆两个月后,法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盟军控制之下。出于政治原因,自由法国解放组织要求首先进入巴黎的盟军必须是一个师的法军。于是,艾森豪威尔将军不顾巴顿的强烈请愿,命令勒克莱尔将军的法国第二装甲师于19年凌晨进入已被德军占领四年的巴黎。数百万法国人的梦想即将实现。然而,希特勒此时另有打算。他下令:“巴黎会让敌人成为一片废墟。”巴黎占领军的指挥官迪特里希·冯·肖利茨将军应对巴黎的毁灭负责。从穆勒斯酒店的总部,他可以俯瞰德国813工程兵团的劳动——他们在巴黎市区埋下了数千吨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