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中原始分数和指定分数是什么关系?
高考计分制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一种计分方法,主要用于实行高考“3+1+2”模式的省份。它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分区。将考生各科原始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按一定比例分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分别为100 ~ 86、85 ~ 71、70 ~ 56、55 ~ 41、40 ~等。
2.确定原始得分区间。与分配的地区相对应,原始分数区间由各科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及其分数决定。
3.用公式计算。设原始得分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得分之差为r,原始得分区间最小值与原始得分区间最小值之差为r,指定区间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指定得分为未知t,其余为已知数。赋值公式为R/r=(A-T)/(T-a)。经过计算,可以通过四舍五入得到t值。
在“3+1+2”模式中,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1是指从物理、历史中选择一科,2是指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考试科目。
高考具体分数为语文、数学、外语150分,物理100分,历史100分。这些科目按原分数计入高考总分,即物理90分的话,计入高考总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的原始分数为100,最终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分数不随考试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而是随具体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
比如张三选了化学和政治作为考试科目,分别考了90分和89分。最后,计入高考总分的分数并不是90分、89分,有可能是95分、80分,这是由于评分系统的计算方法。根据湖北、湖南、江苏、重庆等省市公布的新高考计分系统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将高考计分系统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原总分100,计分起点30。评卷时,将考生各科原始成绩分为A、B、C、D、E * * *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2%。对应的子区又分为五个分值区间,分别为100 ~ 86,85 ~ 71,70 ~ 56,55 ~ 41,40 ~ 30。这里可以得到一个概念,就是赋值分区之间,赋值分区两端的值分别是赋值分区之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科目成绩排名越靠前,拿到分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哪些同学在赋分上最占优势呢?对于那些单科成绩不好的同学来说,打分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因为打分是有一个基础分的,只要学生的成绩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数。
而赋分对那些偏科的学生影响很大。有的同学某一科成绩非常好,本来成绩就很拔尖,有优势。但是分配分数后,他的成绩没有提升的空间,保持不变,但是其他同学的分数都有或多或少的提高,所以这对于偏科的同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赋分的出现告诉学生,高中阶段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有时候一分的原始分数之差可能是两个区间,所以得到的赋分差别很大。其实阅卷更喜欢难度大的卷子,因为难度越大,学生的成绩越容易出现较大差距,所以阅卷的空间更大。如果试题相对简单,学生分数相差无几,阅卷的存在可有可无。
所以,阅卷的产生也可能会增加高考题的难度,这也是为了体现阅卷的作用。赋分不仅可以帮助高考维护极大的公平性,对学生起到监督作用,也有助于我国高校选拔最优质的人才。打分后,学生的学业优势被放大,容易出现特殊人才。
新高考省份:第一批:浙江、上海(2017第一次新高考),第二批:北京、天津、海南、山东(2020第一次新高考),第三批:重庆、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2021第一次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