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压头历史

作为光绪皇帝的弟弟,慈禧太后的干女儿的丈夫,溥仪皇帝的父亲,载沣一直处于清朝最高权力的漩涡之中。但是,这样的人在清朝灭亡后还能好好的死去,真的是想不到。

载沣摄政时,晚清局势急剧恶化,载沣主持清末新政三年,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当时,载沣曾希望依靠北洋新军来镇压它。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北洋新军集体违抗朝廷,表示只听从袁的指挥。

为了大局,只好请被流放数年的袁出面。为了夺取政权,袁排挤,说只有辞职,他才会出面。作为摄政王,载沣很着急?有罪?要请袁世凯出山。

就能力而言,载沣太年轻了,只有25岁,他对事情的发展看得不够透彻。输给袁世凯很正常。

后来,当溥仪回忆起他的生父载沣时,他的印象是话不多,有点口吃,只有?好吗?言语最敏捷。

当时对《大公报》的评价比较客观:德有余,才不足。人不善于用人,浪费了时间,甚至到了今天还要退位。?

事实上,载沣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人。他本打算早点尽力,但后来他发现自己不是袁的对手。即使没有袁,他也控制不了局面,最后退位是最好的选择。退休后,他干脆呆在家里,出不了门,进不了二门,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清朝被推翻后,民国政治并不稳定,也有一批阴谋者和清朝遗民活跃在其中,企图恢复。比如张勋带领3000辫子军入京支援溥仪复辟。作为前摄政王,张勋自然希望他能出面,但载沣就是不参加,也不鼓励那些遗民参加。

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当时溥仪很害怕,日本人趁机和溥仪保持联系。载沣强烈反对溥仪与日本人交往,结果溥仪被日本人带到天津,被日本人引诱到东北当伪满洲国皇帝。

那时一直住在北京的载沣的生活不是很好。溥仪邀请他去东北。参观完载沣后,他回到了北京。在抗日战争期间,载沣借了溥仪的光,但没怎么吃亏。日本人看重他的威望,想让他出来工作,但载沣拒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载沣出席了第一届CPPCC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深有感触。为了发展国家的教育,他卖掉了秦春宫。

1951年2月,载沣因多年寒冷在京病逝,应该说是一个身处权力漩涡而又冷静面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