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沿革
19年,时代县石崇初级中学附属蚂蚁教育教师培训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培训义务教育教师一年,当年招收30多名新生。23年改为简易师范学校,由县立。民国28年,安徽凤仪实行政教合一,实施国民教育五年计划。为了培训新教师以满足急需,我们在贵池县初级中学和治德县初级中学附设了简易教师班。据安徽教育概观,民国36年,贵池县初级中学有两个教学班,92名学生,治德县初级中学有两个教学班,75名学生,省贵池中学开始招收1名新生。解放后,附中简易师范班停办,时代县简易师范学校并入庆阳师范学校。庆阳师范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皖南庆阳师范学校,由转业干部霍任校长。1950年,学校迁至贵池市池州府儒学旧址,校名改为皖南池州师范学校。当年招收240名新生,举办1期短期师资培训班。1951,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池州师范学校。后来到1956,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除了中等师范学校之外,还有初级师范班、幼儿园师范班(全部面向小学毕业生)和中速班(学习期限为一年),并设有函授部。最多时有22个班,798名学生,68名教职工。同时,为了加快小学教师的培养,1952在青阳县建立了1小学师范学校,1958在刘冬和治德建立了2所小学师范学校。1961年,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青阳、刘冬、治德三县的初级师范全部停办,池州师范学校的初级师范班停止招收新生。1963年安庆行署举行师范毕业生统考,驰师大学生平均分名列前茅,驰师大被列为重点师范学校。1965年,各地开办大规模小学,小学教师6个班,招收16-22岁初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的农村知识分子,学制一年。学生送学校,社团来来去去,没有分配。
1966“文革”开始后,池师大大部分教师离校回家。学校已经连续四年没有招生了。1970年9月,赤石师开始招收“工农兵”,学生由大队、公社、县推荐入学,不经考核;有中学班和小学校班,学制一年。65438到0973,学制改为两年,分文科和理科,培养初中教师。从1972到1975,区内各县先后创办了五七大学(时代县将五七大学师范班附属于定襄中学),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小学教师,学制2-3年,使用省师范学校编写的教材,学生毕业后由各县分配工作。1976,时代县“五七”大学正常班停课。1980贵池、庆阳“五七”大学停止招生,改为师范学校。1982年,东至县五七大学停办,由刘冬镇迁至县城,重建师范学校。
1977恢复联考后,池师大改为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小学教师两年。1984恢复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改为四年。同时扩大了定向招生和定向分配。1985,师范学校实行提前单独招生,鼓励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师范学校。当年池师专增设幼师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1988年秋,师范改为三年。从1989到1990,每年招生人数约为160-180。从1991到1993,每年招生250人。
池州师范学校位于池州市池阳路191号(贵池市九华路2号)。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12350平方米。校园树木茂密,绿草如茵,环境幽静,学习工作都很惬意。池州师范学院创建于6年。民国时期几经迁址,几易其名,但始终坚守乡村教育,充满严谨求实、革命的校风。17年,学校成立中共支部;21年,旧盟成员沈子秀为王校长,办学民主,思想活跃。民国23年,曹振球任教学主任,程锦武教授专业课,沿袭陶行知“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民国27年,校长陈继伦亲笔题写序赠其他毕业生,勉励学生“志在教育”、“精纯自持”、“乐其所学而利其人”,以转移社会风气,挽救教育危机,投身建国大业。少年人挥鞭,人才辈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学校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坚持发扬光荣的办学传统,围绕培养目标从严治校,勤俭办学,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抓好课堂基础训练分析,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造就了一批批专业思想扎实、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思维活跃、勤奋好学的毕业生。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学骨干,许多人成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许多人成为学术名人,如安徽大学副校长、教授张良镇,原某师范大学副校长、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严云茂教授,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副主编孙树清等。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池州师范学校一直是省级和地方重点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