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截棍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

双截棍起源于中国。

双截棍历史悠久,其演变过程伴随着古代战争的需要。它的原型是尖棍,由脱粒农具的连枷演变而来。连枷是用来打庄稼的,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南方有些地区叫刁叉或条车,北方有些地区叫刮棍和旋棍锤。作为双节棍的鼻祖,连枷最早诞生于古埃及,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中国关于连枷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后来世界其他地方也出现了连枷,但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

最早关于尖头棒的记载可以在战国早期的墨子《孙子兵法》中找到。墨子大师受连枷的启发,为了战争中守城的需要,发明了连挺,即大端棍,记载在《墨子十六兵法·墨子备城门·墨子备俄赋》中。墨子把它列为北程门的主要镇守器械之一,并要求城内“两步连接”。《墨子北赋》曰:“长二尺,大六寸,索二尺。”这里所谓的硬挺是指硬挺的尖端段,而缆绳就是连接尖端段和手柄段的缆绳链。尖棍出现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主要用于即时作战。东南亚等地区多从中国明清时期传入。所以双节棍起源于中国古代。

也有人说双节棍是宋太祖赵匡胤创造的[2],最初叫大盘龙棍(现代北方也叫大扫)和小盘龙棍(小扫)。但当时的大盘龙棍,一端短,另一端长,专门用来扫除敌人的蛛丝马迹,穿甲兵或硬兵器,使其失去战斗力【这种长短不一的双节棍也常被称为“虎尾尖”,属于绳类兵器,也属于软兵器。后来,这种武器从南方传到菲律宾,又从东方传到日本。

还有一种说法是,双节棍起源于古代农民在打谷场上使用的“连枷”农具。据考证,它存在于几百年前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