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学院
19世纪初,德国出现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历史学派,与欧洲经济自由主义相抗衡。它在德国经济中占据了大约80年的主导地位。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新旧历史学派之分:旧历史学派是19世纪40-60年代德国经济学的一个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史学派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被称为新历史学派。19世纪初,德国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统治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迅速,但与英法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世纪40年代,德国产生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这是历史学派。这个学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民族落后的时候,不能不甘落后,通过国家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产业,与强敌斗争,但是这个学派否认经济规律的普遍意义。制度学派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到20世纪30年代,它已经在美国广泛传播。这个学派分为早期制度学派和新制度学派。早期制度学派是从历史学派的一些观点演变而来的。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后,其经济思想开始风靡欧美。以范布伦为代表的早期美国制度学派有逐渐衰落的趋势。新制度学派是早期制度学派在战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二战后,由凯恩斯的追随者补充和发展的凯恩斯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一直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但在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些国家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新制度经济学应运而生,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它继承了早期制度学派的传统,在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因此,这套理论和主张被称为“新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和早期制度学派的区别只是时代的区别。早期制度学派处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他们根据当时相对较低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 * *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研究了企业为垄断资本服务的权力结构。新制度学派处于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混合经济的出现。根据新的形势,他们着眼于社会的权力结构,更加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调控,突出科技革命,提出了更多为垄断资本服务的具体措施。
2.有哪些历史学派思想家继承了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他们将李斯特对“世界主义”的批判引向对古典学派方法论的否定。历史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不像当时英国的李嘉图对立那样讨论李嘉图理论的矛盾,而是把批判的重点放在古典经济学所采用的抽象演绎方法上。
首先,他们指责古典学派抽象、片面。例如,对经济关系的分析是基于抽象的利己主义概念,而忽略了精神、道德因素和利他动机的作用,从而“把政治经济学变成纯粹利己主义的自然史”。其次,他们批评古典学派从抽象概念中推导出一些基本命题,并宣称它们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规律。
最后,他们指出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是建立在这种抽象演绎方法的基础上的,因此也是“绝对主义”或“永恒”。针对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历史方法”。他们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所以我们只能用综合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经济规律只是相对的,只能从历史类比中寻找。
正是这种“历史方法”使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可以认为,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事实上,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的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超越英法等国。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德国资产阶级加强了国家政权,并依靠它来实施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的政策。这就不难理解,历史学派一直反对英法经济学家主张的自由放任政策,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保护和管制政策。
旧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史学方法”。他们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所以我们只能用综合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经济规律只是相对的,只能从历史类比中寻找。正是这种“历史方法”使旧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
旧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方法衰落的基础上形成的。
3.经济学有几个流派。西方经济思想历来分为激进派、正统派和保守派,形成左、中、右三派。
它们的相互依存、斗争和转化推动了经济学的演进和发展。正统经济学(保守经济学为辅)构成了主流经济学的主体。
激进经济学既包含正统经济学的消极和变化因素,也包含新经济学的萌芽和积极因素,往往构成新旧西方经济学相互转换的过渡点或支点。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也称异议经济学,广义上是一种批判正统经济学的激进经济思潮的总称。
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特征是批判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试图改变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传统或正统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极力主张改造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由来已久。
美国天普大学的阿佩尔鲍姆把史密斯等人归为他们那个时代的异己分子。阿德莱德大学的Mike Faolain把18和19世纪批判正统经济学的范布伦等人视为早期西方激进经济学家。
大量西方经济学文献表明,激进政治经济学和正统经济学之间的对立和转化是经济理论史上的一个规律性现象。激进政治经济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激进政治经济学包括凯恩斯左派或后凯恩斯主义、新制度经济学、斯拉法主义或新李嘉图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因是他们都以“左”的态度批判正统经济学,揭露了现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和不良现象。
持这种观点的有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谢尔曼和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马尔科姆·索耶。从狭义上讲,当代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是指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观点批判正统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取而代之。
这个学派直接继承了“老左派”的思想传统。大多数西方经济文献认为,这种激进的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无本质区别,因此常被称为“新左派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激进社会主义”。“新左派运动”是狭义激进政治经济学的直接来源。
就其发展历程而言,这个学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20世纪60年代)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成员在一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上不一致。经历了70、80年代的冷遇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复兴迹象,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在对正统经济学和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激进政治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思潮,在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西德、日本等国都有其代表人物、出版物、学校或组织。西方经济学普遍认为,给激进政治经济学下定义并不容易。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1987)中的短语“激进政治经济学”强调:“激进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多样的学派,它既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理论框架,也没有一个法律上同意的框架。然而,激进政治经济学突出了阶级问题这一独特的研究课题。
从经济学的历史到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都是从劳资关系的角度进行重构的。在这个过程中,激进政治经济学家承认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出发点,但同时又用现代激进世界观重构了马克思主义。"
当代西方激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导致其复杂性,但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也有一定的侧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早期。研究集中在五个领域:社会结构变化、中央计划、政治和私人经济权利之间的关系、收入和财政分配以及决策民主化。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一致性的群体,其研究范围、主题或理论取向都发生了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激进学派全面系统地批判了正统经济学,拓宽了研究领域。
第二个变化是“重新研究”、“反思”和“重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独立倾向。他们中的一些人强调他们与流行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官方的”、“传统的”或“原教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差异和对立。
激进政治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反思或重构,批判所谓“官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中包含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材料(如重视市场的作用),但在许多方面(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历史唯物主义)偏离或曲解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激进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争论在激进的政治经济学中仍然广泛存在,而价值和分配理论、剥削、帝国主义、种族和性别歧视等等。
它仍然是最有争议的研究领域。此外,还有马克思的理论遗产、积累与危机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包括一个中心-外围理论)。
其次,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模式取代资本主义的讨论和争论尤为引人注目。总的来说,当代广义激进政治经济学的共同特征是对正统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当然,这并不否认这些激进的政治经济学家大多是改革派,从正统的经济理论中汲取营养。
狭义政治经济学或“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除了上述特征外,其成员大多以马克思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自居,也试图鼓吹社会主义。
4.论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李斯特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产阶级最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
德国工业资产阶级保护关税派的权威。他特别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本文论述了经济发展阶段与应采取的经济政策的关系,自由贸易与保护性关税的关系,主张当时德国实行保护性发展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措施;特别注意根据本国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等等。
他的经济理论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反对英法古典经济理论,强调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他力图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即“国民经济学”。
他提出这个理论不是基于空洞,而是基于事物的本质、历史教训和国家需要。派(1817—1894)是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历史学家思想家继承了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反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他们将李斯特对“世界主义”的批判引向对古典学派方法论的否定。
历史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不像当时英国的李嘉图对立那样讨论李嘉图理论的矛盾,而是把批判的重点放在古典经济学所采用的抽象演绎方法上。首先,他们指责古典学派抽象、片面。例如,对经济关系的分析是基于抽象的利己主义概念,而忽略了精神、道德因素和利他动机的作用,从而“把政治经济学变成纯粹利己主义的自然史”。
其次,他们批评古典学派从抽象概念中推导出一些基本命题,并宣称它们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规律。最后,他们指出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是建立在这种抽象演绎方法的基础上的,因此也是“绝对主义”或“永恒”。
针对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历史方法”。他们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所以我们只能用综合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经济规律只是相对的,只能从历史类比中寻找。正是这种“历史方法”使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
可以认为,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事实上,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的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超越英法等国。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德国资产阶级加强了国家政权,并依靠它来实施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的政策。
这就不难理解,历史学派一直反对英法经济学家主张的自由放任政策,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保护和管制政策。旧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史学方法”。他们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所以我们只能用综合的方法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经济规律只是相对的,只能从历史类比中寻找。
正是这种“历史方法”使旧历史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旧历史学派是在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方法衰落的基础上形成的。
5.找一些经济学派的分类:奥地利学派、新奥经济学派、边际效用学派、德国历史学派、弗莱堡学派、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供给学派、古典经济学派、官邸学派、功利主义货币学派、哈佛学派、上海学派、剑桥学派、激进经济学派、经济浪漫主义学派、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洛桑学派、伦敦学派、李嘉图学派、社会主义李嘉图学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瑞典学派、数理经济学、新制度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综合学派、新剑桥学派、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历史学派、新经济地理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学派、理性预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