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历史选修课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如何上好选修课成为历史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其实说到底,选修课和必修课本质上都是历史课,只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不同;因此,历史必修课常用的所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适用于选修课;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侧重点和培养目标毕竟不同,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处理选修课时要有一些新的认识。高中历史课程中有六个坚持课程标准原则的选修模块。其中,辽宁省选三个模块:历史重大改革回顾、现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论。无论是哪个模块,其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选修课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选修模块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三维目标缺一不可,其中知识和能力密不可分。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要学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在分析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习和学会如何正确评价历史改革、历史人物和民主思想与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选修模块学习的一般方法。比如在《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问题:了解重大改革的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改革的历史作用,学会客观评价改革。我们最好给学生一套如何客观评价改革的标准,即是否符合历史潮流,是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的评价既不苛求也不谄媚,是实事求是的。必修课平滑衔接、适度深化的原则一般来说,高中历史课程的选修内容是以必修课为基础的课程,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更丰富,层次性更明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是以必修课为基础,如何处理和把握与必修课内容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既要注重与必修课的衔接,又要注重学生学习必修历史课程内容后的认知水平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做到必修与选修内容的平稳过渡和顺利衔接;还要注意选修课在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深化,力求避免同一层次的简单重复或内容过于艰深复杂。比如《中外历史人物评论》中的历史人物,参考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的内容,并且已经尽量避免加入全新的关于历史人物的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切忌过于细致地挖掘知识细节,导致教学主题淡化;而是要重点讲述历史人物一生中的主要事迹、主要思想、主要贡献、各种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了解其主要活动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的原则。孔子说得好:“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没有对这个好老师的兴趣,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无法掌握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但如果因为单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过度使用“戏说”材料而忽略了历史真实性,那就太晚了。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历史事实、历史理论、历史评论,这就要求我们在选修过程中要坚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的原则。选取的史料要有确切的出处,保证史料的准确性,减少小道消息和笑话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