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风景名胜

龚贤湖

云和县紧水滩的浙南第一坝紧水滩水电站大坝锁住了瓯江。在水电站建成的同时,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紧水滩水库湖出现在浙南的森林中。1993年8月9日,经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更名为龚贤湖。湖区周边还有“九潭十八湾”、“避暑洞”、“龙洞”、“蝴蝶洞”、“牛头山”等景点。

梅园梯田

梅园梯田是一个大型的梯田群,是一个自然风景区。位于云和县崇头镇,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李龙一级公路12公里,距县政府所在地20公里。有三级油路相连,摄影师可以在公路上拍摄,12公里外的武平村,18公里外的武平村。

梅园梯田海拔300-800米,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较大部分垂直高度500米,水平延伸3000余米,垂直延伸1.500余米。由于海拔高,田地里的水和梅园梯田山谷里的水蒸发,受气流影响形成云海。水被树木充分吸收,变成雾和雨,留在高山丛林里,山野常被白云包围。

开心岛景区

欢乐岛景区由10多个大小不一的半岛和岛屿组成。岛屿陆地面积约1.500亩,主要是辛凯岛,面积1.000亩,最高点海拔236米,相对于运河湖最高水位50米,四面环水。辛凯岛原名八角湾,是紧水滩电站于1986年6月蓄水后形成的。1998年6月引进开发,建设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场所,命名为辛凯岛。

平阳岗畲族文化村

平阳岗畲族文化村位于县城西南8.5公里的平阳岗村,海拔280-340米,总面积1平方公里。1999正式开通。平阳岗有雷岗和兰岗,以畲族主要姓氏雷、兰为界,中间以一条小溪为界。平阳岗村是一个行政村,有畲族287人。平阳岗畲族自明万历年间,世代坚守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习俗,是丽水市著名的畲族聚居地之一。

京塘下

“唐菁峡”位于浙江云和县大源乡,是一座屹立在云和、龙泉、松阳三县屋顶上的千年古刹。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观音寺为三进三开间,坐北朝南,占地205平方米,宽18.57米,深16.25米,山顶悬挂小青瓦。门厅18.57米宽,3.76米深,东面有大门,西面有小门。第二个入口的宽度为8.84米,深度为3.4米,有五根横梁。三个入口的宽度为8.84米,深度为4.49米。有七根梁,四根柱用于开敞房间的七根檩条,三根柱用于第二个房间的七根檩条。第二、三入口之间有一个宽4.2米、深1.84米的庭院。建筑四周的夯土墙、斗拱、横梁等木质构件上雕刻着人物、花卉等图案。堂内有清乾隆初年的“山青天目碑”,咸丰元年铸有灵牌。

石塘下

石塘峡是瓯江上游龙泉溪的一级支流。它发源于莲都丰原乡海拔900多米的大山峰山系。经莲都流入云和县石塘镇张庄村、石塘坑村,再流入龙泉溪。河口的海拔只有79米。石塘峡全长16公里,流域面积38平方公里。石塘峡是1.5亿年前侏罗纪火山喷发后第四纪冰川运动形成的,是江南极为罕见的火山峡谷。谷内密布翡翠湖、万年龟、情人居、石龙谷、三叠石、一线天等景点。

徽韵江寺

位于溪口村另一侧,运河局村。1993年,60多平方米的“敬莲堂”被宗教部门正式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后来虔诚的俗人陈云娟做了一次交心募捐,* * *筹得400多万。2001年6月开始收山破土,2005年新建大殿和寺院。2007年6月165438+10月21,大雄宝殿落成开业。“大雄宝殿”四个金色大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灵岩山方丈所写。普陀山方丈生《瓯江胜景》一书;中国佛教协会僧人伊藏静姝《慈航杜璞》;这位94岁的老和尚留下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山谷幽静”...

石门桥

石门桥位于云和县新华街人民医院门前,横跨黄溪。青阳桥,原名石门桥,是县城唯一保存完好的石梁石拱桥,长10.8米,宽3.9米,高2.2米..单孔,净跨10米,无栏杆,两端8级石阶。过去,木桥房建在桥面上,但已被拆除。

周恩来考察纪念碑位于云和孝顺村石塘电站水库的正平山上。1939年4月2日下午,周恩来作为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副主任,在孝顺参观“浙江铁路”总厂,作了近两个小时的抗日救国讲话,极大地鼓舞了1000多名工人。1989年8月,云和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此建碑。纪念碑正面刻有“周恩来视察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刻有视察记录。

中日主战场是“鸡骑坳”。位于紧水滩库区大源乡。房山岭村与三王牌村之间,有一条绵延起伏的松阳、云和分水岭,长约15里。在山王排村东头的二里,有一个比较低的山沟,叫“鸡公骑沟”。当时侵华日军主力试图从地势相对较低的“鸡骑坳”转移到云和。8月3日,1942,日军第70师226、227和115师178在松阳汇合,向当时的省会云和进攻。国军21师和浙保3团在此与日寇激战三天三夜,歼灭日军无数,后被称为。

沙溪村西的沙溪古井。井深12m,井径1.2m,早年埋过,又挖过。如今的青石井圈高0.7米,直径1.3米,牡丹叶花,楷书“郑和七年(117)”题写。

农民起义军旧址。孝顺乡徐磨圩东侧。地势险要,山上有一个大石洞藏兵,还有一个军事场和一个关隘。这里是明景泰元年(1450)王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现在仍有村落遗址和碾土弹痕。

白马山古银矿遗址。沙埔乡天坑村南白马山上。有一块刻有楷书的摩崖,直径28厘米见方,竖写三行,中间是“张祖师”,左右是“务农为生的少年”和“开矿的丈夫”。白马银矿是明代杨光三院开采的。有8个洞穴遗址,里面有洞和井。洞的宽度从左到右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很长时间来挖掘。

衡山周村青瓷窑遗址。赤石乡横山周村东40米的山坡上。烧制年代为元至明约400年。窑址保存完好,东西向。窑床长约60米,堆积范围约400平方米。产品以圆唇斜腹为主,有圆足和碗。胎质灰黄釉,内壁刻花梳,内底印牡丹花,有元末明初风格。窑有薄环、匣钵和高垫。

湟源古矿遗址。上万山黄原乡黄家舍南。有16个古矿洞面向东北和西南,有1 ~ 9个洞穴可以编号。最高入口高2.5米,宽1.6米。有的洞穴有洞,有的左右有洞。它是明代银矿的遗址。

太平军活动旧址。涌头镇詹韵桥旁。清成丰八年(1858)五月,太平军大败清军,杀死19官兵。石塘镇西潭头西南有一座现存的反太平军炮台。

吴的大屋走廊。在朱村乡金山下村,建于清代。总面积2560平方米,宽80米,深32米,* * *有10个天井,3个石门,564根柱子,3个并联,每栋建筑有3个天井和2个天井,东西两翼。1进5框架梁结构,翼角倾斜,硬顶,阴阳砖铺在一起,2进7框架结构,3进结构同2进结构。

卫兰故居。运河镇新民路51 ~ 52号。光复会领袖之一、辛亥革命家卫兰故居,52号门额有“大福地”二字,1进天井,八进花园,三进解放街,三个店面。51号是卫兰的书房,额头上写着“桂芝书店”的字样。面积* * * 1200m2。

王一清墓。明万历十二年(1584),王义庆谢过郑又回到田里。因此,后来,陵墓建在龙泉溪石浦村清油头的封飞山上。原来一等平台上有一座三开间石牌坊(已毁),约1.80平方米;今保留二级台的石马、石羊、墓碑,约80平方米;第三个平台是祭奠用的石桌和板凳,约36平方米;第四个平台是鹅卵石墓,保存完好。

静堂下:位于大元巷,乾隆初年(1736),王增山入驻三王排,重修易经堂供奉观音菩萨。现存房间三进三出,坐北朝南,约205平方米,四周夯土墙,托架、横梁等木质构件,雕有人物、花卉等图案。门额用楷书刻有“观音寺”二字,门柱上刻有两副对联。前面是“谁是初慈主,照顾四面八方保平安。”里面写着“慈悲永存,保佑所有人幸福安康。”堂内有清乾隆初年的“山青天目碑”,咸丰元年铸有灵牌。喷雪。狮子山在天木村,城东3公里。五代以后,周显德五年(958年),狮山普仁寺僧人钻了一口长1m,宽1.4m,深0.3 m的井,清泉从石缝中流出,变成乳白色,故名“狮乳泉”。在井额的悬崖上,宋、苏题写的“喷雪”二字。

一切都被原谅了。在湟源乡黄家舍村,出土于明代采银冶遗址。石碑高90厘米,宽85厘米,楷书竖刻。其碑文写道:“普安菩萨在此皆赦,御官之钱收于黄家舍银坑”,碑文为“银官局”,有天顺二年(1458)。这座纪念碑现在竖立在黄家汉村石桥头。

王翠凤石碑。城东天木村的狮子山是由青石建成的。纪念碑高0.8米,宽0.4米,厚0.11米。上面用楷书刻着“王翠峰”四个字,背面刻着“登梯”四个字,直径21 ~ 23厘米,小字为“吉祥之夏”。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僧来僧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