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惨的皇帝,一个国家的国王上吊自杀是什么情况?
随着李自成大军二三月渡黄河,破汾州,攻太原,打大同,入与杨讲和,最后过居庸关,崇祯皇帝的欲望渐渐变成了侥幸,焦虑渐渐变成了恐惧。三月十三日,李自成大军打到昌平,封锁了京城。兵部派来的侦察骑兵被李自成的军队抓住了,再也没有回来。李自成的骑兵探测到了平泽门,崇祯皇帝却不知道任何消息。直到17世纪崇祯皇帝召集大臣询问,没有人回答,有人哭了。
很快李自成的军队开始攻城,崇祯皇帝更加害怕了,但是他毕竟还有最后的机会:虽然明朝各地的驻军都挡不住李自成,但是有一支军队是不一样的。这支军队的前身是前朝兵部尚书、后任冀辽督军袁崇焕的前总部。当年,书生袁崇焕统一军队,抗击明朝的另一大威胁——后金,先后抗击后金可汗、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带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虽然袁崇焕别有用心,当年就被处决了(其实崇祯皇帝是被皇太极骗了,自毁长城,杀了袁崇焕),但是这支牛逼的辽东军队却活了下来。目前这支军队由宁远连长吴三桂率领,继续驻守辽东,阻断了后金骑兵南下的道路。
早在三月六日,崇祯皇帝就已经颁布了各镇士兵进京救援的圣旨,吴三桂自然也收到了这道圣旨。崇祯皇帝还特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放弃宁远,领兵入京护城。崇祯皇帝知道别处的明军不是李自成的对手,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精兵,足以做一个勤王。吴三桂之所以还没有到,应该是担心后者会趁机采取行动。现在京城告急,吴三桂得到消息,会把钱暂时留下,晚上来救援。山海关离北京不远。相信吴三桂很快就到了。只要北京守军能让援军源源不断,大明江山还有机会。崇祯皇帝对吴三桂救都是深信不疑的,因为吴三桂家还在京城,吴绝不会不忠。但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在3月17日一天的战斗中,首都城外的三个营寨全部溃败,都随风而去。崇祯皇帝依然不肯罢休,怒斥投降李自成,又来劝禅中太监杜荀上谕亲征,希望依靠坚固的北京外城守住阵地。一向自视甚高的宦官曹化淳,在17日夜偷偷把这座城市献给了李自成。北京外城突然沦陷,李自成大军蜂拥入城。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便出宫登上景山公园。
在黑暗中看着城市里的篝火,此时的他该有怎样复杂的心情?他有没有想过自己当年是多么的有野心,他要重建大明山?难道他以为当初登上大宝,在神武英明神武,铲除了魏忠贤的宦官党,全世界从此欢欣鼓舞,向往和平?他有没有想到自己在位十七年,不纵情声色,忧国忧民,尽心尽力治理国家?他有没有想到,17年朝鲜发生党争灾难,边境上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土匪滋长,最后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他能不能意识到,正是他对人的不了解,他的不近人情的利用,他的固执,他在决策上的怯懦,他的杀戮,才使得政事每况愈下?他有没有想到明朝的祖宗,历代的忠臣良将,甚至年中被他处决的袁崇焕,导致千古冤案?连天空的火焰都映出了北京的夜空,震耳欲聋的杀声打破了平时的寂静。往事一幕幕闪现,被绝望压垮的崇祯皇帝站在景山公园上,微笑着,咬牙切齿,哭泣着,徘徊了许久。最后,他只能感叹“我的人民受苦了”。皇帝虽然绝望,但也要有皇帝的尊严,不能轻易屈服。
于是崇祯皇帝回到干青宫,派人把太子、王勇、王鼎送到周逵和宏恬的家中,拔剑斩了长公主,怂恿皇后自杀。天亮之前,皇城已经沦陷,崇祯皇帝下令为百官鸣钟,却没有人来。此时的崇祯皇帝,只有太监王承恩陪着他。于是崇祯皇帝再次出宫,登上景山公园,摘掉冠帽,掀开发髻,用头发蒙住脸,用帛上吊。宦官王承恩也自缢身亡,衣襟上只留下崇祯皇帝写的遗诏:“我凉恭敬,上班受责,导致贼众不如京师,群臣皆错怪我。我死了就没脸见祖宗了,还要去冠上头发遮脸。让贼分了,不要伤了百姓。”
平心而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昏君,他的奢靡、酒池、肉林与他无关,但他却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后人最多只能说他力不从心。这样的皇帝如果生在和平盛世,做过去的主人其实是没问题的。可惜,朱由检似乎注定是亡国之君。当他登上大明江山的宝座时,面对的是一盘看似生猛,实则无力的棋。
“明朝的灭亡不是因为崇祯失德,而是万历的懒惰。”(清仁宗实录)历史有时候真的很不可理喻。在中国,皇帝是九五之尊。多少人梦寐以求?或许真的要有足够辛苦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当皇帝的福气。历代皇帝在位时间不长,二三十年都是极坏的。还有很多人半路夭折或者被篡位,自然死亡是必然的。
在位40年以上的皇帝也就那么几个。汉武帝、康熙、乾隆都算是一代贤明之君。偏偏明朝万历年间的皇帝朱翊钧,在皇宫里住了四十八年,从来不问国事,也从来不见百官。明朝灭亡的悲剧是他注定的。当了这么长时间的皇帝,这样一个昏君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最后落到了朱由检手里。除了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世事的无常,也不禁为朱由检的个人命运感到惋惜:皇帝做得太差了。